殷彻宏
【摘 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所有学科学习的核心构成部分,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内化与迁移,可以说,在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提供有益借鉴与指导示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设计;优化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随之变化的是我们身边的教学环境,同时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断的涌现,但无论如何发展,课堂提问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问题化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核心路径,而如何优化问题设计,确保其高效长效生成,则成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因此,进一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了。
一、启发式问题的优化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各类问题的设计特点与原则,既要对无效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又要对不同问题的内在逻辑、密度关联等进行全面把握。数学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逻辑关联,其中许多知识点之间处于独立存在又密不可分的状态。为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知识点的前后关联,结合实际设计启发式问题,在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体性。新课标强调以生为本,转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主动投入学习,而启发式问题的有效设计,与新课标理念形成了高度契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持续启迪学生,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时,在导入环节可设计如下启发式问题:“你们能够用最快地速度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吗?”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助探究,并分享自己的发现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都是根据两组对边平行来画的,这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那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作出平行四边形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跟对角线有关的还有什么性质,并结合知识点对角线性质设计了如下启发式问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必然是平行四边形,这种判定是否正确?”这一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巩固了对角线相关知识,强化了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而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自主思考中获得了新知识,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问题的优化设计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许多数学原理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不进行有效转化,很容易挫败学生自信心,最重导致数学成绩的持续下滑。为此,在初中数学问题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创设生活化问题,以具体生活情境完成抽象数学知识的具象转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自主探究、对比、概括、逻辑推理等活动,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价值诉求。需要指出的是,在生活化问题设计中,教师要精心思量,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方面入手展开系统设计,并以驱动式任务为突破口,全面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高效获取新知识,促进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发展提高。
例如,在进行“代入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转化,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出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如:“初一两个班级进行篮球比赛,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扣1分。甲班在10场比赛过后分数为15分,请问甲班胜了几场,负了几场?”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问题求解,分别设立x、y两个未知数,随后列出方程组,当然,教师要重点讲明方程组的由来。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问题,还能很好的培养他们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充分领略数学的生活价值与魅力,有效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三、开放化问题的优化设计
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对教学起到正向促进作用,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就个人层面而言,数学教学强调思维发散、自主探究、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問题设计需要有明确目的,紧紧围绕知识重难点展开,要促使学生自主思维,避免出现问题设计过于主观、盲目随意的问题。而就团队层面而言,需要将个人层面所获取的知识和策略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对相关结论与策略进行有效验证,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最终的教学成果。本质上来讲,数学活动属于典型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两大核心环节,即提问环节和解答环节,这就决定了问题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的价值诉求,坚持开放化原则,充分调控学生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解决中充分体验数学乐趣,最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纸张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随后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才能快速精准地画出一个与你刚才所画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三角形?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边角全等的基本条件?若是缺少几个条件,能否达到全等的要求?”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讨论和探究才能得到正确结论。而在完成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后,学生基本发现一个或两个条件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可顺势提出如下问题:“任意三个条件就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最后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与探究,对他们上次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再次研究修正,并讲授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条件,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确保其数学思维更加严谨,而且能够增强数学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作为抽象性、实践性、生活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讲,具有较强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精心思量,优化设计,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作用。具体来讲,在初中数学问题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设计,以启发式问题、生活化问题和开放化问题为抓手,进行精心设计,灵活实施,在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打造高效、动态的初中数学课堂,最终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实现初中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驱动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刚.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2]杨燕.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
[3]李凤利.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求知导刊,2020(09)
[4]朱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19(51)
[5]唐晓霞.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6]葛烨.四步走,把问题引向深入——基于初中数学问题设计路径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