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塔里木大学师生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实现奋斗目标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意义。面向公众展现出档案部门的专业性、权威性。有力反映档案工作面向社会、服务学校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高校;馆藏;见证;档案馆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023
档案是人类记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所在。我国档案馆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了第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一直延续到近代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1]。档案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具有其他文献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为我们研究历史现象,准确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 档案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以塔里木大学档案馆
为例
塔里木大学档案馆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浸染着岁月沧桑的实物,构成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它们全面准确地记录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开发,让档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真实记录高校的办学历程,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反映了一座高校的办学特色及校园文化。档案将高校发展历程中所表现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形象地呈现给师生,展现了高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是校园形成和发展历程的见证。回顾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变迁,也让每位塔大学子回到过去,这不仅能加强师生们对本校文化的认同,同时提高自豪感、增强归属感,体会到塔里木大学建校之初的艰难,感受到几代塔大人在把塔里木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高校道路上的艰辛历程。更能凝聚高校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2 塔里木大学建校及其发展历史
塔里木大学的档案馆馆藏记录了塔里木大学建校及其发展历史: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渡口的一片胡杨林中,师生们在万古荒原上治沙治碱,开荒造田,伐木脱坯,手拿肩扛,在王震将军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塔大师生以高昂的热情,饱满的姿态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王震将军戎马一生,生前十分关心重视我国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王震将军生前一直兼任学校的名誉校长,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5年、1966年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分别头版头条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了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经验,使学校的办学精神传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2]。薪火相传一甲子,胡杨精神永续传,塔大人60年耕耘跋涉、艰苦创业,在戈壁荒原建起的这所“沙漠学府”,肩负着兴疆固边、育才留才的使命,已发展成为新疆家喻户晓的综合性大学,并快步走向全国,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3 档案工作面向社会、服务学校的独特贡献
塔里木大学档案馆珍藏了大量反映建校时期的宝贵档案,使师生们真切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更提升了塔里木大学的文化品位。“坐上大卡车,带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2018年10月,一些年逾花甲的老校友站在塔里木大学60华诞庆祝活动的舞台上,齐唱《送你一束沙枣花》。一首老歌,一段岁月。塔里木大学档案馆馆藏记录了塔里木大学建校的历程: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一批批热血青年,汇聚塔里木,一锄一镐地建起了这座大学。建校之初,塔里木大学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匮乏。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粮食,自己種;没有教具,自己做。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红柳床,黑板挂在树干上,讲义放在膝头上。沙漠腹地,塔河之滨,半耕半读。师生凭着一双手,依靠扁担、筐子,在万古荒原上开荒造田,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建校。学校建校初期的办学模式是半耕半读,师生们农忙时劳动,农闲时才上课。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1959年底粮食除了自给外,还上交了8万斤。靠着这份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塔里木大学砥砺前行,师资队伍不断扩增。从创建至今,风雨兼程已60多年,塔里木大学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把根深扎在南疆大地,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理念。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培养了近7万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用生动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档案与高校发展相辅相成、并肩前进。档案发挥着展现高校文化底蕴,同时提升高校文化品位的双重重要作用[3]。档案具备传承文化与教育功能,为高校发展积淀文化底蕴。昔日抗大,今日塔大,几代塔大人忠诚履行屯垦戍边的职责与使命,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人才——栉风沐雨满甲子,桃李芬芳遍天山。
4 档案与时代同行,携手共赴小康路
4.1 塔里木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不断的充实与完善
塔里木大学档案馆馆藏记录了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留下的印迹,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档案内容也得到完善与充实。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 2017年7月,成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予权;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示范高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对高校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馆藏资料,客观的记录史实,增强了档案的公信力、专业性以及权威性,提升了档案在传承高校文化方面的价值和作用[4]。
4.2 档案工作一如既往,共圆小康梦想
国富则民安,国强则民强。现今“小康生活”,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地创造出来的。14亿人口的巍巍中华,从摆脱贫穷到仓廪实衣食足,历经困难、危机、考验。现在,我国贫困人数已经由2012年12月的9899万人缩减至2019年12月的551万人次,贫困的发生率由10.2%降低到0.6%,持续7年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次以上,而且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创建了“精准扶贫”的科学策略,凸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著的政治优势。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康生活”就是以推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小康。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教进步,民主健全,经济发展,安居乐业,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让每一个主体的人权、权利和自由度状况逐渐得到完善,根本利益有保障,实现价值追求的更高层次;让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愈发强烈。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中,国家发展与个体命运息息相關,每一个体的努力都是促进历史进程的必要力量。小康社会始终为民意所盼,民心所向,在两个百年衔接之际,人民群众都是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它既是烙迹宿命的掌纹,也镌刻着中华民族的韧性和顽强。
档案作为记录高校发展和精神风貌的物质载体,塔里木大学档案馆馆藏不仅记录了本校的发展与进步,还见证了国家与时代的繁荣与昌盛。在实践中档案工作者将不断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高校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在全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档案馆馆藏一直在与国家并肩前行。我们即将步入新的时代,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汇聚攻坚力量,共圆小康梦想,而档案也将继续记录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朱培芳.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兰台世界,2019(07).
[2]盛新娣.新疆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特点—基于塔里木大学和喀什师范学院的实地调研[J].大学教育,2018(09).
[3]常晓忠.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探析[J].云南档案,2018(14).
[4]张永刚,谢建军.论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以曲浅师范学院文化建设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作者简介
王璐(1981-),女,汉族,山西人,硕士,副研究馆员,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档案馆,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