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周健 王华彬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软件产业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面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体系,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总结现有评估体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评估的五个策略,进而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此评估体系为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体系;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069-04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gram. Due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oftware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gram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five strategie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evalu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ogra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evaluation system provides a basis and guidanc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gram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gram; evaluation system; index
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诸多领域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在此背景下,各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软件行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支柱行业,近年来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每年增长均在20%左右[1]。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依赖于单向的理论知识传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二是知识体系陈旧,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三是培养体系的制订与市场和产业需求脱节,不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服务。
为了改变传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升人才能力,更好地适应产业经济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17年在复旦大学提出建设新工科的理念,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3]。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围绕着新的工程教育要求做出一系列调整。而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又承担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任务,是地方软件行业人才输送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制订新的质量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评估体系的问题
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科专业受到协议内国家的互认。工程教育认证是对我国工科教育建设的一次大的推动,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众多,各高校之间层次和类型差异较大,尤其是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承担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国家性的专业评估体系不能完全体现地方建设的需求和方向。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评估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不匹配
我国的软件产业具有区域分散、效益集中的特点[4],不同区域在软件产业链中所承接的角色不同。根据研究表明[5],软件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于特定领域的定制软件研发,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对人才的创新能力需求更高;软件产业发展较快的中部地区主要面向一般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西部地区的软件产业主要面向专门客户的技术服务业务。
虽然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已经认识到产业特点和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评估体系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专业定位和规划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即无法客观地体现专业特色与区域产业需求相结合。由于在评估体系中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层面,就会导致相关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忽视专业特色的凝练,从而在课程体系、条件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中缺乏明确的方向。
(二)与新工科复合型人才素质要求的不匹配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将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对传统技术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具备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以及国家民族意识、创新意识等素养[6]。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信息技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工科专业,更是强调复合型的人才素质能力要求。软件专业人才一方面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包括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前沿技术的跟踪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需求的能力,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合能力。
从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来看,还应掌握与区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而这一方面现已有的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体系未能体现。另一方面,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体系对复合能力的培养考查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现有评估体系更多地关注专业课程的设置,而对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尤其是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能充分地考查。
(三)专业保障能力与新工科建设要求不匹配
专业保障能力是高校专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专业保障能力保证了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新工科建设强调复合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育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原有的一系列专业保障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建设,建立一套围绕着学生复合能力培养的专业保障体系,形成“建设、监控、分析、改进”的闭环[7]。
针对以上新的背景和要求,原有的专业保障体系不能对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相应的专业评估体系也與要求不能匹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在保障能力的建设上片面地停留在理论课程的建设方面,忽视了实践能力、双师队伍等方面的保障,这些保障能力的建设也需要结合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特点。而缺乏合理的适用于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保障能力评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评估体系建设的策略
针对现有的专业评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评估体系应立足国家性的专业评估体系,体现区域产业特点,细化评估指标,结合学校定位,做到“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评估。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体系具体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图1描述了整体建设策略的架构。
(一)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为核心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建设,而如前所述,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软件产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需要这些专业在设置办学目标和建设规划的时候对地方需求做出充分的调研。在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需要围绕办学目标和建设规划对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
在专业评估体系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要考查地方软件工程专业是否在专业目标中面向区域需求,是否有具体的专业办学定位。其次要考查该软件工程专业是否围绕着专业目标建立了具体且切实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并且规划是否具有可行性。然后,还应考察专业规划的实施方案,在分阶段实施的方案中所实施的措施应分别与专业目标和具体建设内容产生映射关系。
(二)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
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办学目标和规划的重要载体,也直接体现了专业的办学定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基于专业特色定位建立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区域产业需求设置课程方向。
评估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计划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进行制订,尤其是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需面向区域软件产业;二是课程体系需满足培养学生复合能力的要求,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能力支撑矩阵;三是专业课程能明显体现专业特色和区域产业的需求,如某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在智能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基础,该区域对智能软件人才有较大的需求,该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有智能软件相关的课程群设置。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
师资队伍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专业的建设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同时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特点,所以师资水平不仅仅需满足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和交叉领域知识,具备将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能力,这就需要建设多元化的软件工程师资队伍。
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评估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考查教师中是否有一定比例的工程经验或背景,教师的工程经验或背景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支撑作用;二是考查该专业是否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导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合格的企业导师的引入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产业环境下的视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三是考查是否有对青年教师定期培训的机制,包括教学培训、联合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培训等。
(四)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
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专业持续改进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所提供的教学条件均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旧的教学管理体系更多地关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条件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质量,尤其是决定了实践实训环节的质量。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完善覆盖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考查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践课、公共课程、毕业设计等各环节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质量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定位和特点引入外部专家和相关企业专业参与。二是考查专业相关的教学条件的建设是否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践条件的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以及与区域软件企业共建实习和创新创建基地情况。
(五)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专业评价已从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中的一个原则便是“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8]。学生的产出直接体现了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质量,也体现了学生在专业教学体系培养下能力培养的情况。传统的专业评价过多地关注于专业软硬件条件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产出这一重要环节的考查,造成了不能全面审视人才培养的真实情况。因此,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应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一环。
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力产出评估应结合专业的实际定位进行,具体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通过学生的研究生升学率、课程成绩达成度等方面考查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质量;二是通过各级竞赛成绩、参与科研活动情况评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三是通过对区域内相关软件企业调研,考查人才培养对区域软件产业的支撑程度。
三、评估体系的设置
围绕着上述评估体系建设的策略,本研究建议从两个维度上考虑建立评估体系,即评估体系指标点和评估等级。指标点主要基于五个策略方面建立,包括10个一级指标点和24个二级指标点。评估等级根据各指标点达成的情况分成四个等级,主要原则是体现专业特点且可量化。具体指标点设置如表1所示。
(一)指标点的设置
一级指标点是对五个建设策略方面的具体体现,共有10个一级指标点分别对应这五个方面,一级指标点下再分别延伸出24个二级指标点作为具体的评估点。
专业评估指标点的分解基于过程、产出与目标这三个方面。过程指标点的分解考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从教学制度、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方面评估教学保障体系,从教师结构和教师成果等方面评估师资队伍,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每个课程的教学情况评估课程体系。产出指标点围绕着学生产出进行分解,主要包括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软件产业支撑程度等几个方面。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分解成专业目标、专业规划和实施方案两个指标点,但是由于该一级指标点是整个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目标,其他方面的指标点也是围绕此指标点进行建设,所以在评估的过程中也需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考查该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是否能切实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软件产业需求进行建设。
(二)评估等级的设置
评估等级直接呈现了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各指标点达成的情况,总体上评估等级根据达成情况设置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但是由于各软件工程专业之间存在着区域和层次的差异,在各等级所对应的内容方面应充分考虑上述差异。同时还需在各等级之间有较清晰的量化区别,即在量化内容上良好等级能达到优秀等级的80%的程度,合格等级能达到优秀等级的60%的程度。
四、结束语
软件是信息产业中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我国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挑战。近年来,各地方高校纷纷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以满足软件产业巨大的人才需求。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给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新工科的要求,各地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差别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而软件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因此,结合区域软件产业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体系能更好地促进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为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指导,进而更好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轶姗.软件行业 就业前景广阔[J].成才与就业,2019(10):20-21.
[2]苏海鑫.中印软件业科技政策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9.
[3]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
复旦教育论坛,2017,15(02):20-27+2.
[4]马龙.软件产业发展与区域的关系[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5(03):69.
[5]王克岭,张泉,张灿.我国软件业的区位、产品结构与战略的匹配——基于典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01):34-39+93.
[6]毛琳,杨大伟.高校“新工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22(01):88-91+96.
[7]方志刚,杨帆,李芊,等.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之质量保障体系评價研究(五)[J].教育现代化,2019,6(77):42-44+54.
[8]刘建清,夏文波,李晶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内容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31(05):28-34.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体系和实施细则”(编号:2017jyxm123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一流(品牌)专业“软件工程”(编号:2018ylzy03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计算机类专业通用评估体系和实施细则”(编号:2017jyxm1235);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专业评估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系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8jyxm1058)
作者简介:章程(1982-),男,汉族,安徽铜陵人,博士,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经验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