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0-12-15 12:32李清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出游旅游业新冠

董 琳,李清娥

(西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资本市场、国家治理等方面,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分别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对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程度、影响机理、疫情后游客心理、行为等方面,同时针对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夏杰长、丰晓旭通过将2020年新冠疫情与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相比较,发现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影响更严重,需要客观吸取非典型肺炎疫情时期的经验教训。[1]明庆忠、赵建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疫情突发性极化旅游业敏感度、病毒易染性耦合旅游行为流动性、疫情和春节重叠性重创旅游收入以及疫情后心理调试延迟旅游决策行为,并提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协同,形成合作共同体,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2]韩慧琴、陈钰、谢斌认为新冠疫情对我国居民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动摇游客出行意愿。[3]

从国内学者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在疫情对旅游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旅游业已经逐渐开始复苏,关于新冠疫情后旅游业的发展机会及旅游业务需求反弹预测,相关学者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引入相关旅游数据,对疫情前后我国旅游市场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长短期影响,同时对疫情后旅游业复苏进行预测,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4]

二、疫情前后我国旅游市场 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10.39%增长至2018年的11.04%,一直以11%左右的增长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重要推动作用。2018年,我国旅游业为GDP贡献9.94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旅游业贡献了799万个就业岗位,居世界第一。[5]可以说旅游业市场解决了国内大部分就业问题,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受到本次疫情影响很大。

(一)疫情前我国旅游市场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1.旅游人数稳定增长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据文旅部统计,2010—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一直呈现缓慢的上升状态,并且2017年与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均超过50亿人次,2018年同比2017年增长5亿多人,从2012—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以11%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6]

从图1可以看出,2012—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出游人数都在稳定增长,且城镇居民出游人数高于农村居民;从出行群体来看,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仍是城镇居民,农村旅游居民仅占小部分,近年两者出游人数差值越来越大,2012年两者仅差9亿人次,截至2018年已经达到26.8亿人次,说明旅游活动已经融入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旅游消费上的支出都有所增加,人均旅游消费金额逐步上升,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图1 2012—2018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变化(单位:亿人次)

2.旅游收入稳定增长

从图2可以看出,2010—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增长速度较大,同比2010年增长43.31%,2011—2018年间,增长速度有小幅度波动但相对较稳定,平均增长速度17.2%,按照此发展速度,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7万亿元。

图2 2010—2019年中国旅游收入(单位:万亿元)

从旅游规模、出行人数、旅游收入来看,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国内旅游、出境游、入境游都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2020年初的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重大,从春节期间开始,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大部分旅游景点关闭,本应该是出行黄金期的春节却收入惨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二)疫情后我国旅游市场陷入停摆危机

疫情对旅游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直接导致一季度GDP负增长6.8%,旅游市场进入寒冬,全产业链处于崩溃边缘,旅游市场直接损失达5 000亿元。[7]主要体现在:业务量骤减、营收大幅度降低、旅游企业面临生存挑战三个方面。根据环球旅讯公司《2020中国旅游业疫情应对专题》调研结果,其中83%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对旅游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是业务量骤减以及58%的受访者表示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终的影响便是营收大幅度降低。此外,42%的受访者表示企业正遭遇现金流危机,仅有15%的企业认为无法正常管理。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一)短期直接影响

1.业务量骤减

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旅游市场几乎停滞,旅游市场有三个重要的黄金期,分别为:春节、暑假、国庆节。其中春节期间黄金周主要在除夕至大年初六七天,此期间出行人数较多,是春节出行的高峰期,而2020年春节黄金期出行人数相较于2019年有很大下降,2020年从1月24日到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1.52亿人次,同比下降63.9%[8]。交通部数据显示:2020年铁路、航空、道路、水路发送旅客人数同比2019年下降20.6%,仅为12.58亿人次,其中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发送旅客同比下降比例分别为:22.1%、10.7%、34%、14.4%。[9]旅游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出行人数的急剧减少使整个行业的旅游需求降低,旅游行业业务量骤减,旅游业务受损严重。

2.营收大幅度降低

本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夕,疫情让本应人满为患的出游季变得异常冷清,旅游业营业收入大幅度缩水,酒店预定、机票订单纷纷遭遇消费者集体退票,这意味着旅游业面临着大规模歇业,根据以往出游人数预计,2020年预计出游规模人数达4.5亿,占全国人口近32%,实现旅游收入5 550亿元的市场规模[10],然而疫情的暴发,春节黄金季期间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在线旅游业同样受创颇深,据统计旅游业每日损失超过170亿元。[11]

3.旅游业面临生存挑战

从旅游业供给层面看,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大部分地区航班停飞或取消,旅游业企业、中小型旅行社亏损严重,面临歇业及关闭的风险,从业人员薪资大幅度缩减,不少员工处于失业状态;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均受到重创,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防控政策,所有景区全部关闭,没有收入来源,酒店、餐饮客流量减少,旅游板块股票市值出现大幅度下跌,疫情后的客流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增加,旅游业恢复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从需求端来看,出于自身安全以及响应国家防控政策,消费者出游意愿锐减,春节期间不少游客取消节后出游计划,同时疫情后消费者出行意愿恢复速度缓慢,短期内出行人数也不会大幅度增加。

4.旅游业相关行业受损严重

(1)酒店业务受损惨重。从环球旅讯公司《2020中国旅游业疫情应对专题》调研数据看,国内各种大中型酒店受到冲击,近70%的从业人员表示:酒店入住率及总营收跌幅均超过20%,相较入住率与总营收的下降幅度,酒店平均房价跌幅相对较小,但仍有26%的从业人员认为房价跌幅超过20%。

受访者们对酒店业业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持谨慎乐观态度,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将会在6个月内恢复。酒店资产规模大,固定成本高,对现金流的要求较高,短时间(3个月内)恢复元气实属困难,在疫情困境下,酒店需要转换传统的依靠客房收入为主的盈利,寻求更多更灵活的方式以缓解业务骤减带来的现金流危机。

(2)交通运输业受到冲击。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在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受到较大的冲击。2020年2月11日当天客运量共计1 230万人,同比2019年下降84.8%,比2020年2月10日下降2.2%。随着疫情形势严峻,在确认存在“人传人”之后,大量游客取消春节出行计划,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春节期间出行人数在一月份期间,客运量比2018年下降近20个百分点,同比2019年正月初四到初七下降超过80%,除了日常必需用品,其他消费需求大幅度减少,货物交通运输需求大幅下滑,1月21—30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环比下降80%,往年下降幅度约为50%。[12]

(3)餐饮行业陷入困境。此前,餐饮行业的发展速度稳定保持在9%左右的水平,2020年市场有望突破5万亿元,而疫情在时间和现金流上给餐饮业带来了双重压力,餐饮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房租、人工、原材料等都是固定开支,时逢春节,不少餐馆都备足原材料,而疫情给餐饮狠狠一击,不少门店选择低价销售囤积食材以挽回损失。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2019年餐饮业的整体收入中有15.5%的收入来自春节期间,2020年春节各地餐厅纷纷关闭,对餐饮零售业在春节7天的损失估值高达5 000亿元。[13]

(二)长期间接影响

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间接影响的反映时间较长,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疫情后国内游客同比增速下降了13%,旅行社营收下降28%,国内游、出境游、景点、餐饮、交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时间长达1年[14];从长期看,疫情后半年内会出现旅游业低谷,人们的出游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较严重的影响,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影响会逐步下降,出游人数会有小幅度回升,出游意愿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体现在消费者短期内出行意愿难以恢复。

1.旅游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萎缩

本次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存在长期持续性,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各地景点纷纷关闭,会议会展相应推迟,出游人数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人数,旅游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尽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地区初步开放景区旅游业务,旅游市场逐步回温,仍有部分旅游企业遭受疫情打击退出市场,尚有部分企业仍然面临生存危机,在境内旅游市场逐步回温的同时,境外旅游市场依旧处于低谷。

2.对游客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动摇游客出游意愿

新冠肺炎疫情从暴发到逐步控制,人们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居家隔离,在家隔离期间,人们经历了焦虑、烦躁、恐慌等一系列情绪的变化,最后随着疫情的稳定,渐渐归于平静。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新冠肺炎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造成损害,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出院的患者因面临生活和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变故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严重者甚至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致残性疾病。[15]

根据《大众疫情心理及行为洞察报告》,疫情之下大众心理健康与行为风险情况良好,处于一般风险。报告可以看出,恐慌情绪表现最强,大众对人流量多的地方以及疫情无法控制感到恐惧,由于女性直觉更敏锐、情绪更敏感、更警觉的特点,女性的恐惧、疑虑、焦虑、日常习惯四个维度均高于男性。[16]同时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本次疫情70后情绪反应最稳定,90后、95后相对更加恐慌、焦虑、疑虑, 80后、90后消费群体作为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本次疫情对其心理影响较大,疫情后广大民众心理影响恢复时间较长,消费者对旅游环境的安全卫生问题较为重视,如果旅游企业和相关景点不能做好消毒工作,难以在短期内打消消费者内心的顾虑,恢复消费者旅游活动。

3.旅游业创业环境进入寒冬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型企业现金流困难,面临生存压力,适者生存,行业洗牌或将加速,行业巨头们势必会抓住时机扩张,占领市场份额,创业环境进入寒冬,消费者对出行和旅游的需求减少,旅游市场一片萧条,行业融资十分困难,疫情结束后旅游行业经过新一轮的整合,未来旅游业巨头垄断现象或将加剧,中小企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从2月10日环球旅讯发起的《2020中国旅游行业疫情应对专题》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严重,整个旅游行业均陷入停摆危机,同时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改变。从图3可看出,76%的受访者认为受疫情影响,旅游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本次疫情对行业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旅游企业逐渐认识到创新、转型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应该加快业务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顺应这一行业发展趋势。

图3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查

四、新冠肺炎疫情后旅游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一)疫情后旅游业务需求反弹预测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情况下,各地景区已经基本解封,各地旅游景点、商场都有序开展安全卫生、消毒等工作,旅行出游人数也开始大幅度增加,根据2020年同程旅行与微信支付联合发布的《端午假期旅游消费大数据盘点》,2020年端午3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 880.0万人次,同比恢复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同比恢复31.2%。[17]根据本次盘点可知,端午假期间出游,无接触消费增长强劲,同时周边游成为端午假期出游的首选方式,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居于热门目的地前列。水上乐园、动植物等出游主题最受欢迎,出游人群中90后成为假期出游的主力军,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偏好存在明显偏差,从端午假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旅游业正在复苏。

1.境内游为主,境外游份额回落

随着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地景区已开始陆续恢复运营,国内旅游将从停摆的状态中逐步复苏。根据360调研数据显示,游客对境内外旅游的关注度疫情期间大幅度下滑,随着国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复苏,境内游人数逐步增加,2018年境内、境外以及港澳台旅游关注份额占比为75.5%、22.2%、2.3%;到2019年数据分别为74.7%、22.7%、2.6%;2020年关注分布为81.7%、16.8%、1.5%。[18]境外份额逐步回落,境内游中短途旅游将率先复苏,中长途游开始进一步恢复但回温较慢,境外游需要在国外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后开始复苏,目前形势比较严峻。

2.中长途游先复苏、长途游回温较慢

根据360大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后,短途旅游率先复苏,游客对城市内或城市周边甚至当天可以往返的旅游地关注度较高,游客多选择自驾游、周边游、徒步游等出游方式;2020年5月份出游由于受到假期时长、疫情影响,游客多以周边游、城市周边为主,具有公园休闲,短途自驾的特征,短途旅游基本复苏。七八月进入暑期时间,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游客对旅游途中的安全问题较为重视,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较为谨慎,中长途游开始复苏,热度逐渐和去年同期持平,在7月出现出行高峰,暑期出游省市的关注度中云南、浙江、四川、上海等地位列前茅。[18]

(二)疫情后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根据环球旅讯公司2020旅游行业疫情应对专题调研报告发现,75%的从业者认为个性化需求和体验将成为疫后旅游业发展关键词;62%的人认为技术和商业创新对旅游业发展同等重要;跨界融合和精细化管理也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如图4所示。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深化发展,过去粗糙的旅游业经营模式早已不适用于当下,新一代旅游群体更倾向于个性化、便捷化、体验感强的新型旅游方式,满足新一代旅游群体的需求已经成为旅游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可以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抓住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新机遇。

图4 2020旅游业发展重启关键

(三)疫情后用户旅游出行消费需求预测

1.异地出行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统计,2019年消费者出行消费需求旺盛,商务出差、国内旅游人数较多,其中商务出差用户近70%,国内旅游用户超过80%,46.6%的用户有出境旅游行为,疫情并没有减少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只是暂时延缓出行计划,疫情结束旅游业出行会有明显上升。[19]

在疫情下,无论是国际连锁酒店、国内连锁酒店、还是单体酒店均受到很大程度影响,无论是出差还是出游,用户更加倾向于经济型酒店,酒店行业消费随之骤减,疫情结束后异地出行用户对酒店的住宿环境和卫生安全方面比较重视,相比较经济实惠,消费者更偏向于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酒店,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2.商务出行消费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统计,由于近期商务出行工作有其他途径的解决方式,恢复速度较慢,预计差旅出行消费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后消费指数将从-0.71恢复达到-0.21。疫情期间的复工演唱和居家办公使得很多公司取消或延期了原定的商务出差计划,许多出差进行的商务会面均通过线上视频形式替代,同时疫情也使得部分用户的工作带有不确定性,商务出差的影响不容乐观,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延后期才能恢复。[19]

3.旅游出行交通方式发生变化

根据2020年艾瑞咨询公司疫情后用户消费趋势报告,疫情期间居民在家隔离的人数较多,出行人数较少,在必要出行下居民会选择与人接触性较小的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工具的需求量较小,数据显示,日常出行通常选择网约车的用户在疫情间只有20.3%左右用户依然选择网约车,流失率近80%,疫情后网约将保持低于市场整体发展趋势,随着居民出行人数增加,维护平台原有用户以及应对平台间竞争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新的目标。[19]

疫情进一步促使用户购买私家车,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本次疫情期间日常出行选择私家车的人数有明显增加,经调查疫情后有45.2%的用户有意向添置私家车,31%的用户提高了购买私家车的欲望,其中14.2%的用户已经确定了购车决心,私人汽车人均保有量的增长标志着人们拥有更多出行方式的选择,除了以往的铁路、航空,自驾出行可能会成为疫情后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也意味着疫情后自驾游的需求会有大幅度增长,主要人群分布在80后、90后的年轻白领。[19]

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旅游业 恢复的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后,政府、行业和企业在进一步了解与分析后应当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冲击。

(一)政府予以必要扶持

政府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出现新型冠状肺炎后,国家立即采取了应急预案,及时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应当对受损严重的行业予以扶持,降低经济损失,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可以给行业争取更多自我造血和自救的机会,帮助行业找到解决方案渡过难关。

1.出台政策扶持

疫情后大部分企业均存在现金流问题,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有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政府可以出台相应财政政策,例如:退还质量保证金、适当减税、退税、企业补贴、金融支持、无息贷款等,对受困企业予以金融支持,为企业减负,帮助旅游企业应对本次疫情的冲击,鼓励旅游行业内大企业帮扶小企业,共渡难关。

2.制定旅游振兴计划

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次采取措施,制定相应旅游振兴计划,大力扶持和救助旅游业,奖励本次疫情中有贡献的先进企业、先进员工,通过对先进企业、先进个人的表彰对旅游企业进行鼓舞,帮助行业重拾信心,激励企业和员工积极投入疫情后恢复旅游业的建设中,同时从游客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游客出行拉动消费,从降低门票、酒店住宿、零售店商品、餐饮等方面的价格,鼓励消费者出行旅游,增加各旅游点客流量,鼓励开展自驾车游、户外营地游、研学旅游等。

(二)行业协会协助形象重塑及市场挖掘

1.深度挖掘国内旅游市场

按照正常发展,疫情过后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将大幅度减少,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将逐渐复苏,然而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疫情全球的暴发使得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显示,美国、意大利、伊朗等国家的确诊数据正呈现显著性增加,中国疫情出境游人数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业,应当从国内旅游市场入手,刺激国内旅游需求,深度挖掘国内旅游市场,根据数据统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人数以及人均旅游支出呈缓慢上升趋势,将目标转移到对国内旅游市场游客的服务可以更快地恢复旅游业。

2.重塑行业安全旅游形象

疫情过后人们对于健康问题更加重视,通过从第二季度开始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开拓国内市场上,除了将旅游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出行旅游,还需要消除疫情对居民的心理影响,重塑旅游业安全旅游形象,消除居民出行顾虑,从内而外稳定人心,刺激旅游市场消费。[20]为了提升疫情后消费者旅游体验感,各地旅游景点应当提前做好安全卫生工作,提前做好景区清洁、消毒工作,备好卫生纸、洗手液,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将公共旅游安全纳入旅游体系中,出台应急管理方案,提升旅游环境的安全卫生水平。

(三)企业加强内部建设

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为王,在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下,人力资源是企业活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将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企业内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措施到位,保证员工安全以及企业运行的能力。[21]

1.开源节流,及时止损

受到疫情冲击,企业应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重构企业成本能力,缩减支出,剥离或暂停投入产出比低的业务,确保公司现金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人力成本高,通过智能化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发展新型商业、产品、服务模式,借助疫情过渡,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优化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问题,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应对风险能力,加强市场和营销研究,强化科技在企业产品中的应用,研发和升级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服务工作精细化、极致化。

3.抓住消费机遇

疫情后人们的旅游生活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企业应当抓住这次机遇,打造更加健康、绿色、安全的旅行消费生活方式,打造更有创意、有趣味的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升级企业旅游消费模式。未来发展模式中会更加融入生态化、和谐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抓住这个机遇,创新新型商业模式,打造新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3年SARS后催生了电商,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机遇又在哪里?从艾瑞咨询公司调研报告可知,研学、亲子、在线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将有较大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周末游”这一关键,大力发展旅游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9]

4.发展“科技旅游”

疫情给旅游企业带来挑战的情况下也引发了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一是“智能+降低成本”。智能化是如今的发展趋势,旅游行业也可以通过运用科技帮助企业控制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管理费用、运营风险,使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二是“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疫情期间贺岁电影纷纷宣布退档,而《囧妈》的迅速反应引起各界关注,虽然推出了春季档,却立即和字节跳动签约,进行在线免费播放,收获良好的口碑和现金收益。三是“数字+体验内容创造”。中国旅游业旅游模式大多是线下进行,数字化体验模式的创新还不够,文化旅游线上休闲娱乐模式还不成熟,同时也说明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数字化在体验内容方面推行新模式,通过虚拟运营、智能服务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在内容创造上创新,互动体验感更强。四是“新媒体+创新营销”。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已经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新宠,在本次新型疫情中的舆论作用凸显,旅游企业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未来的营销上充分利用社交媒体。

六、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打击是惨重的,但不是毁灭性的,对于旅游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体而言,旅游业整体发展趋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影响体现在短期我国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下降,旅游企业的现金压力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消费者的心理恢复存在滞后性,不过在政府政策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旅游业恢复指日可待,同时疫情将加速旅游行业新一轮洗牌,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的出行习惯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旅游环境安全卫生的关注度会更高,自驾游可能会成为热潮,旅游企业应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抓住疫情后消费机遇,渡过难关。

猜你喜欢
出游旅游业新冠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与伙伴一同出游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薇coco薇》编辑们的出游心水鞋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