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坤
(武夷山市林业执法大队,福建 南平 354300)
(1)山场巡护:生态公益林内禁止:砍柴、打枝、采挖林木(树兜)、掘根;在林内进行污染物、固体废物的排放与堆积;爆破、毁林开垦、采石、未经允许进行建筑物私自建设;未经允许进行木材加工经营;其他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2)两违管控:要做好生态公益林地的巡查工作,加强对开发或者变相开发房地产、修建工厂、住宅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非保护的设施检查,对两违建设行为应做到及时发现、制止并报告,防止侵占林地等行为发生。
(3)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内实行全年防火,森林火灾零指标,秋冬季节及节假日等高火险天气,禁止野外用火。加大宣传与巡查力度,严控火源,制止违章用火,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扑火器械的日常维护,随时做好火灾扑救准备。生态公益林内及周边一旦发现火情,应及时报告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并就近组织人员参与扑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同时协助做好火灾善后及查处工作[1]。
(4)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要结合资源管护巡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现责任区内、周边松枯死木及其他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情况,制止私自采伐、挖掘、偷盗、运输松枯死木及未经批准的工程建设或其他可能导致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行为。若有发现松枯死木现象要加大巡查密度、广度并随时报告蔓延情况。
2.1.1 机动巡护线路的选择
所谓机动巡护路线,是指在巡护过程中除去所设置的固定线路,所剩余的随机性线路。在线路选择过程中,需要依据对动植物栖息、人为活动以及地形地势等情况的综合分析。也正因机动线路的随机性,所以在巡护期间无法对武夷山公益林全部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体现。需明确,针对巡护时间、频次的确定可以以季节、植物生长、人为活动、动物繁衍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来合理制定。
2.1.2 固定巡护线路的选设
所谓固定巡护线路,是指巡护期间所设置的线路具有固定性。当前固定线路的设定包括公园道路、周边地区、偷猎者活动地带、周边临近村屯地带等。需要注意,固定线路的选设,必须对驻点距离、管护站距离、管护点距离的综合考量,尽可能确保其巡护路线的设定,可以让巡护人员在不遇特殊情况下当天抵达哨卡或者是返回管护站和驻地。
前期准备工作关乎到巡护工作开展是否顺利,所以需重视对巡护准备工作的强化开展,结合以下几点来保障巡护的顺利性:(1)人员分工。需在巡护前确定人员分工,按规定要求每次巡护需配置2人以上,并为不同人员分配安全、记录、标本采集、技术等工作。(2)仪器准备。结合具体巡护任务,准备地形图、通信设备、标本夹、GPS、巡护记录表、照相机等设备[2]。(3)物资准备。因巡护工作周期较长,所以需提前准备人员物资,具体包括干粮、药物、睡袋以水等物资。
针对巡护资料的管理,需按照以下几点来保障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1)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巡护表的填写,保证填写内容的准确性。若在巡护期间发现不认识或者是位置的野生动植物,需要及时拍摄,尽可能采集标准,将动植物发现地点进行GPS定位。(2)在巡护工作完成后,人员需要通过电子表格的形式将巡护期间记录内容录入、保存。为采集数据表单设文件夹,并标注数据录入具体时间,(3)巡护完成后,及时在电脑中进行拍摄图片的存储。针对动植物标本的存储,必须保证标本在保存前不存在水分,然后在标本盒中进行标本名称的填写。
针对巡护记录填写,需囊括以下几点信息:(1)基础信息。具体包括巡护天气、是否发生灾害、河流水位等。(2)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具体包括动物数量、尸体、身体状态、行动痕迹等。(3)人为活动情况,具体包括砍伐、脚印、是否烧火、是否放枪、人数、行动痕迹等。(4)不明身份人员,具体包括人员性别、年龄、是否为游客、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等情况。(5)记录是否存在伐树现象,记录被伐的树木种类、数量、伐木方式等。
需注意,需要在巡护期间随时进行记录表的填写,切勿应用易溶于水的笔许,为便于其他人查看记录表,需确保字迹工整清晰。
建立生态林护林员“日巡、月查、季评”的考评制度与管护机制,利用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巡护系统软件进行护林员实时巡护轨迹跟踪管理。
(1)日巡:要求护林员每月巡山不少于15天,每年不少于180天。科学安排巡山路线,实现管护区巡山全履盖,无死角。做好巡山日志,详细登记巡山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向监管员和林业站包村人员汇报具体林班大班小班及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并拍照上传巡护系统备查。
(2)月查:监管员每月巡山监督检查不少于5天,辖区生态林山场必须每月全覆盖。每年巡山监督检查不少于60天。此外,监管员每周须查阅本辖区内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巡护软件中的护林员巡山轨迹记录。
(3)季评:以季度为周期,定期开展护林员、监管员、检查员等人员考评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借助抽查的形式对护林前3个季度(可结合巡护系统中各护林员、监管员巡山轨迹记录,每日巡山上传照片等资料进行抽查),第四季度为年终考评,采取全查。考评结果作为护林员、监管员工资发放的依据。除开展“季评”外,乡镇(街道)还应组织林业站、村委会等有关人员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抽查。
通过实行新的护林员管理体制,进行护理员考评制度的完善构建与落实,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联动、联片管护机制。
(1)联片:各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生态林分布情况,以方便管护为原则,每个生态公益林设两名(为一组)护林员。在具体操作中,可将零星分布的生态公益林跨村并入相邻村设置同一生态公益林,统一配备护林员。属于插花山的生态公益林由权属村的村委会委托给生态公益林所在地护林员统一管护。
(2)联合:整合各村护林力量,实行护林员统一招聘、集中管理;各乡镇(街道)原则上可统筹使用所辖行政村护林资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态林补偿资金中林木和插花山林地所有者补偿费、村级组织监管费、护林员直接管护费的比例。乡镇(街道)根据管护合同扣取的工资和年终管护质量考核结果扣取的绩效工资单独建账,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奖励管护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护林员,以及本乡镇(街道)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补植、更新造林等经费支出。
(3)联动:需进行护林员的合理配置,针对重点巡护地区、特殊季节、特殊气候等巡护工作的开展,乡镇街道需做到对护理员的灵活、统一调度,通过联动式护林来构建完善且全面的护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