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张修海 黄玉兰(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期,国家不仅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双创”,同时对高校学子双创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发展转型。为此,需要创造“双创”条件,营造“双创”环境,培育融知识、技能、创新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主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我国民办高职学院中,财经类专业十分普遍,因此,以该专业学生的双创培养研究,具有广泛意义。
第一,创新创业的资金更加紧缺。民办高职校的学生素质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企业很难从投资中获取回报,因此难以获得企业青睐,再加上政府资金支持不多,要孵化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只能自掏腰包。第二,创新创业师资更匮乏。一般是没有双创教育背景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师自身非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或是自身从未有过创业经验,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的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方法等一些理论知识,而无法做到学生的真实需求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的融合。
财经类各专业培养目标从专业基本素质、知识及能力、培养人才的目标等三个方面规定,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对共通的地方。总体来说财经类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基本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知识结构涵盖有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团队合作、公共关系等方面。同时还应该掌握创新管理、创业法律法规、新产品开发等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商业策划书撰写、投融资管理、创业团队、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
近年来,虽然许多民办高校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就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而言,在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如下: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前学校开展该活动的思想意识却存在错位的现象。第一,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口号后,全国各地竞相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也不例外,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也开始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各种创新创业培训,但一些民办学校企图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来获取国家的扶持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发展。第二,行为方式错位。双创人才的培养重点的是如何培养“创”,但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仍是“学”,以财经类学生为例,教学内容与重点仍是经济学知识,创新创业指导类课程有的学校一周安排两个课时,有的同两周安排两个课时,课程时间较短且内容老旧,与以往就业辅导课程的指导不存在本质区别,可以说,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些学校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但最终获奖的项目大多是在网上查找,修改一下具体的名字或内容,极少是真正由学生自己设想的创新创业项目。还有一类学校是将创新创业列为一门课程,安排专门的老师讲解,但课时相对有限,学生的成绩打分同专业科目不存在差异,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出勤率等综合得出。这种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的教学制度并不能将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课进行恰当的匹配,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转化。
第一,与教学活动结合不紧密、缺乏渗透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并非通过一门专门的学科教育即可实现提升,这需要同财经类专业学生其他课程内容得结合,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但就目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并没有做到这点,仅将传统的就业辅导课程改为创新创业辅导课的学校较多,由就业辅导处的职工或者辅导员充当辅导老师,虽然承担了创新创业辅导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同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及创业理论接触的较少,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意义不大。其次,双创活动效果不佳。据了解,各民办高校明年都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但活动的开展仅以出方案、评比打分、获奖颁奖为主,极少对大赛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评析,降低了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的意义。
俗话说“打仗时要粮草先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这句话也适用。理念就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粮草”。民办高校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不能仅将目光集中到如何吸引学生报考本校,在学生求学期间要切实转变学校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双创发展观。第一,对于教师而言,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改变教师考核标准,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入考核;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杜绝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二,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打破课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注重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财经类专业的学生理论学习必不可少,但可适当的减少理论学习的课时安排,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具体实践。第三,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创新会计仿真实训、智能财会实训、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业财融合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训指导,建立创新创业社团或者交流区,积极配合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
第一,就学生双创能力考评而言,可进行多层次考评。不仅要结合课堂成绩与平时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想法与能力,将实践能力及活动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可根据财经类专业的具体特点,设置孵化平台,由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孵化,以孵化过程作为考评条款等。
第二,优化组织形式。创新创业大赛虽然是一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项目,但由于创新创业大赛大多以文字形式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学校可丰富组织形式。比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基地内部包括创业产业园,与停留在字面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相比,通过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创业过程中的创业实践基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法、能力方面的提升发挥的作用将更显著。财经类专业学生可以在文案设计、财务咨询、销售创意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吸引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学生来开拓创业。学校可定期开展创业市场、跳蚤市场及学生创业超市等活动,财经类专业学生可以在文案设计、财务咨询、销售创意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让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活动中。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手机App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理论与思想指导,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民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提高认知,把创新意识培养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中,与时俱进,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构建与双创教育相匹配的课程模式,调整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转变评价机制及原则,适当的引入新的培养方式,但在引入新模式的同时要注意同学生专业的结合,进而真正的将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