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兰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引入传统文化,渗透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学科,对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整合传统文化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渗透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36
当代小学生对于外来文化形成较强推崇意识的同时,也会对本国文化产生一定的抵触。对此,教师可以以音乐学科为载体,适当的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转化学生错误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民族情怀。
一、转变教育观念,进行音乐欣赏
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阶段,还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阶段。通过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重点组成之一,要从转变传统文化出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运用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如在组织学生欣赏《过新年》时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了解春节的由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材中涉及了较多与传统因素相关的歌曲,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产生学习兴趣。由于传统文化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产生学习主动性,自觉在课下进行自主。组织学生学习不同民族的歌曲,顺势讲述不同民族的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
二、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做好传统文化引入工作,还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理解传统文化。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内容,在筛选适合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来吸引学生,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目标。由于音乐教材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运用课外音乐知识,在挖掘特色曲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才能产生出主动学习欲望,才能在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如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所存在的共通性特点,可以从准备教材内容出发,将二胡演奏的《赛马》展示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感,理解赛马时策马奔腾的感觉。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以古典音乐为背景的舞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渗透渠道
首先,引入乐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乐器作为音乐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就可以从传统民俗乐器出发,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乐器的理解,从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中,乐器数量就达到了30多种,但是就目前教学来讲,学生接触较多的却是西方乐器。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古典乐器介绍与乐曲欣赏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如在讲述锣鼓镲时,就可以从乐器教学出发,让学生在音乐线上加深对乐器的理解。其次,展现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地域教育作为比较独特的教育素材,能够提升音乐教育的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创新教育手段,延伸音乐教育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明确传统文化内容出发,在保证教学吸引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家乡产生浓厚的情感。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需要从课程教育内容出发,找出音乐知识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如在讲述《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时就可以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对五指山、万泉河产生出浓厚的情感出发,以此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所在,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要及时向学生讲述音乐创作背景,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出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欲望。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可以转化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青《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教师教育论坛》2019年第10期。,33(10):89.
[2] 彭娜《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北方音樂》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