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华
摘 要:课堂是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阵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元素,有效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中国数学历史资料,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握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机,提高教育效率。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机渗透,做简要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12
小学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的学习与工作。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数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结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数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不如文科多,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可以促进数学教学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熏陶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哪一门学科,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要重视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数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才更加有利于未来高年级的学习与发展。不过,单纯地学好数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素养,只有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与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数学型人才的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養,能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史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同时使小学生接受古人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推动教育工作的改革
我国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民族思想的结晶,同时也是宝贵的财富。在我国,数学的起步与发展较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解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趣味数学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传统趣味化数学题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程中,进而提高数学素养。
2.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实现数学的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适当引入优秀传统的数学文化进行教学,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单纯地学好文化知识课是不够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要在知识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教学。比如,通过《九章算术》让学生学习古人艰苦奋斗的匠人精神,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教学目标。
3.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是国家发展的精髓。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继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习惯,数学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文化融入教学中,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加深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印象,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之际,教师可以开设趣味实践课堂,设计“数学故事”板块来延伸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或者通过“数字游戏”活动的开展,简化复杂的数学概念,真正营造出一种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古代优秀文化与数学教学新思路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温小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实践样态与改进路径》,《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年第3期。
[2] 王学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30年》,《中州学刊》2014年第4期。
[5] 徐艳《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上的德育渗透》,《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年第7期。
[6] 刘长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之探索》,《中华少年》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