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芸智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关注中小学英语教育。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跨文化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趋势,对中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教学 传统文化 方法与思路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9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中小学英语的教育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英语能力的提升可以保障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同时,英语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文风俗。然而,当前英语教育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前的中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能力缺失。本文将围绕中小学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与思路展开探究。
一、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内核,文化体现了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等。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和载体。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保障学生具备有效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富有科学合理性、逻辑层次性,为中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文化渗透有助于中小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使中小学生掌握有效的文化应用能力。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世界观念,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英语表达更加规范。总之,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使中小学生掌握丰富多样的语言学习形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保障。
2.中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投入了较多的教学精力到英语教育上。然而,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具有偏差,导致教师为学生开展的英语教育存在着较多的现实问题。首先,英语教师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育重心全部放在了英语知识文化的教学之上,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受到忽略。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文化的意义,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显著的帮助。
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英语教学课堂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缺乏创新性,导致英语教育的模式还在继续使用以往的形式。教師对学生开展的英语知识能力训练依靠大量的习题。导致中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主动性。并且,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内容比较乏味。英语教师一味地为学生展示着英文文化的景观和环境,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不等,大部分中小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差距越来越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内容的范围局限在了教材中,加之教材中的英语知识内容比较单一,致使中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了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效率。
3.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小学生可以塑造正确的“三观”。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中蕴含着多样的人物、书籍等,有助于帮助中小学生规范“三观”,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与思路
1.利用语言文化的特征,辅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的语言文化具有各自明显的特征,存在着地域性的特点,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将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利用,来完善自身英语教育的课堂设计。中外的语言文化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各自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讲解语言差异背后体现的文化差异。通过利用语言文化的差异,教师为学生构建了更加直观且形象的教学课堂,学生对中外的文化差异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高效地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是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失去了语言的文化就失去了活力。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中外各自的语言内容,使学生对中外的文化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英语文化的独特性,为中小学生普及更加明确的文化价值,使学生在中外语言的差异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完成中外文化的交流,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中“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外关于“birthday gift”的文化差异。在西方英语国家中,人们在收到礼物之后往往会直接拆开。然而,我国人民普遍的做法是在生日聚会结束后再打开礼物。通过语言环境的对比,学生对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有了清晰的认知。学生感受到了中外的文化差异。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念,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外文化差异对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有助于中小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明确。
2.开展中外文化的运用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交流体现在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展开中外文化的运用活动,使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深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加准确语言表达能力,使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同时,教师需要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中小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建立文化意识。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材中“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中外文化的运用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交流会,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来介绍我国的著名历史名城,如北京、西安、南京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中文介绍西方的著名城市,如“New York、London”等。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使中外的文化完成了交流,有助于强化中小学生的文化观念。
3.拓展英语教学,深化文化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然而当下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将教学的视角局限在了英语教科书中,无法完成中外文化的交流。所以,英语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拓展,保障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得到保障。
例如,教师在为中小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的教学时,首先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中小学生在课上完成经典英语名著的赏析阅读,如《Pride and Prejudice》《Oliver Twist》等。同时,教师将阅读课堂进行延伸,为学生普及我国的经典名著,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等。通过文章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外名著的差异性,使中外文化完成深度交流。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为学生培养起正确的文化交流意识,保障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林、朱江《刍议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1期。
[2] 宋和芳《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刍谈》,《读与写(上,下旬)》2014年第10期。
[3] 唐建玲《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讨》,《新课程导学》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