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中的运用

2020-12-14 08:01:39卓婷婷
关键词:窗花剪纸美术

卓婷婷

摘 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宝藏,可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加强儿童的美术素养。因而,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弘扬民族特点,增加儿童的艺术细胞,不断促进儿童对剪纸艺术的理解运用。并且,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儿童的内容进行教学,以此不断培养儿童优秀的道德思想品行,推动儿童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剪纸艺术 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7

剪纸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比较高,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剪纸艺术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使得儿童在美术课堂上也无法进行学习,导致儿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理解不到位,无法加强儿童的美术素养。因而,教师要积极运用剪纸艺术,结合教学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一、剪纸艺术的概述

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剪纸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能够在视觉上给予儿童冲击,带来不一样的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在民间备受拥护,每逢节日时期家家就会张贴剪纸。并且年轻的姑娘还会买来新鲜的纸张制作自己想要的图案。同时,剪纸艺术在北方发展较为完善,借助一把剪刀、一张纸表现过节的气氛,以一种夸张的变形手法凸显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成为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在民间发展比较全面,其中表现的思想内容对儿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剪纸艺术的融入可培养儿童的传统文化,让儿童在低年级段就能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而促进儿童的欣赏能力,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逐步展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增强儿童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民族归属感

中国的剪纸艺术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别,可展现中国浓郁的民族情怀,与历史、人文等内容紧密相连。为此,剪纸艺术可培养儿童的民族归属感,增强儿童的民族信念,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拓展儿童的视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展。

三、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创意协作、互助型教学课堂

学前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启迪儿童的思维,还要为儿童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发散儿童的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教育需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儿童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还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儿童彼此协助,共同创造较为完善的艺术作品,加强儿童的团体协作能力,树立儿童的团队意识,进而不断实现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上的作用,构建互助型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物剪纸》时,教师就需要介绍剪纸的基本内容,让儿童在基础理解的过程中观察剪纸的结构,继而提高儿童的剪纸能力。首先,教师要以京剧人物、作品人物等内容带领儿童进行学习,并将单色剪纸、彩色剪纸、立体剪纸的内容进行全面介绍,以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在课堂内将儿童以前后桌的形式进行划分,并规定剪纸主题,如“蹲在地上的小姑娘”发挥儿童的创新思维,增强儿童彼此团结协作能力,使儿童通过自由创作感受剪纸的文化内容,进而提高儿童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二)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1.民族精神的理解

中国剪纸艺术种类繁多,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也各不相同,像传说神话、文学内容等。并且现阶段的剪纸艺术同样包含当前的文化思想,多以表达革命英雄事迹为主体。因而,教师需要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儿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以实际的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儿童的思想文化水平。并且,教师要具体阐述剪纸内容与背景,开阔儿童的眼界,引领儿童逐步向前。

例如在学习《景物剪纸》时,教师就可将具有民族精神的剪纸内容进行展示,逐步提高儿童热爱祖国的思想,增强儿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首先,教师要将白凤兰的《牛耕图》、苏兰花的《三娘教子》、王兰畔的《大禹治水》等剪纸艺术作品展示在儿童面前,并依据著名剪纸作品树立儿童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像《牛耕图》展现了坚定与执着,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美德,可以通过剪纸上的内容感受劳苦大众追求富贵、在痛苦中追求欢乐的心理,以此加强儿童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让儿童自主分析剪纸上的内容,锻炼儿童的鉴赏能力,逐步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实现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上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2.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

中国剪纸艺术不仅展现了精神面貌,更是结合当时的情况展现了伦理道德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带领儿童探索剪纸艺术的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推动儿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不断加强儿童对剪纸艺术整体宏观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像在学习人物行为剪纸的不同种类时,教师就要点明其中思想文化内涵,如:搀扶、诚信大讲堂等,深入引领儿童走进剪纸世界,感受其中的文化色彩,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

(三)实现创新与模仿的结合教学

为进一步加强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上的作用,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教师可在具体展示完作品内容后,发挥儿童的想象能力与模仿能力,让儿童根据剪纸内容进行创新,继而提升儿童的美术思维,加强儿童对剪纸过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训练儿童对剪刀的操作,让儿童灵活运用剪刀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以此深化儿童对剪纸艺术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鸟兽剪纸》时,教师就可将怎样剪纸的过程进行说明,而后给予儿童时间进行实践。首先,教师可展示蛇盘兔、打虎等作品内容,并将基础的鸟兽剪纸过程进行说明:对折纸张—画好动物形象—进行裁剪—展开。以此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创作。其次,教师可展现出自己做好的剪纸内容,并给予儿童空间进行创作,发挥儿童的模仿能力。此外,在儿童剪纸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儿童发生危险,教导儿童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并对儿童创作的内容进行点评。像儿童裁剪了一个卡通动物后,教师就要以表扬为主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不断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剪纸的技巧,继而加深儿童的印象。

(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因此,教师可利用儿童的性格特点在美术课堂上引入剪纸艺术,以此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需要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带领儿童认识剪纸作品背后的故事,将剪纸内容展现在儿童面前,繼而不断提高儿童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窗花》时,教师就可在课堂内将窗花的故事进行阐述,以此加强儿童对窗花的理解。如:在扬州城内,有一个叫“花丫头”的姑娘,每天靠卖窗花为生,在某一天里遇到一个老奶奶,剪纸非常漂亮,于是就拜师学艺,但是老奶奶迟迟不说怎样剪窗花,终于在花丫头的努力下,老奶奶给了她一个剪刀,只要想剪什么样的窗花就可以剪出什么样,继而将窗花的剪纸技术保留了下来。以此激发儿童对窗花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将窗花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深化儿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进而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并且,教师还要将窗花等剪纸过程进行讲解,以基础的剪纸技术带领儿童认识剪纸艺术,继而不断增强儿童的美术思维,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上的渗透可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儿童的审美能力。为此,教师要明确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上的重要性,打造创意协作互助的课堂,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加强儿童对民族精神与传统思想道德的认识,进而不断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增强儿童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楠《浅析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艺术教学》,《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7期。

[2] 唐豪《小学美术教育的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应用》,《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27期。

[3] 崔丽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剪纸艺术》,《科学导报》2013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窗花剪纸美术
剪一朵窗花
大灰狼画报(2022年2期)2022-05-23 12:57:18
剪窗花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剪窗花
剪窗花
小学生导刊(2018年4期)2018-04-18 13:53:20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