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12-14 08:01:39凌建炳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凌建炳

摘 要:在现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愈发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因为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良好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确保学生思政学习的实效性。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思政教育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有效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不仅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更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若一直运用课本中的概念化思政知识对学生教学,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思政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与文化发展,这就失去了开展思政教育的根本意义。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对学生的思政教学方式,将其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学生能共同学习思政知识与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思政知识,进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弘扬下去。接下来,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的有效途径做下探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1.增强文化的自信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所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是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实质需求。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文化的自信,使学生自觉地继承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还能够使学生正确且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使学生愈发喜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断努力。同时,学生可以从不断积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武装自己,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思想与政治素养,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良好发展,并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增强责任意识

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当教师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责任意识,使学生积极地肩负起身上的历史重任,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使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但是若教师单一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学生一直难以理解思政学习的重要性,更无法勇敢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所以教师应格外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素质与学习发展。而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时,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政治思想,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学习能力,进而不断加快学生素质提高的步伐,使其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学科教学中融入

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理论知识与文化思想的协调统一,确保学生文化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或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或是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等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效果。以此,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形式化地学习思政与文化知识的不良现象,而是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走入文化知识的真实世界,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思想与文化精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同时,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文化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与政治素质,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

举例来说,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尊师重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国学经典《劝学》开展教学,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优秀的文化思想与文化精神。之后,组织学生各自说一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见解,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与教师的学习交流中,逐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文化思想,促使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在日常管理中融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现今的网络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熟,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大量的文化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政学习的效率与效果。而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班级中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定期发送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视频,或者在校园网站中开辟文化专栏,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由此,既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得到良好的文化知识与思政知识教育,还能够从互联网丰富的文化资源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学识与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各种中华优秀文化知识,随之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素质与文化发展。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或是具有启发性的国学经典,或是对社会中时事热点的辩论分析视频,使学生能够学习到自身所需的思政与文化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中华优秀的文化知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通过日常中的学习管理,使学生能够运用课余时间深度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知识中的文化精髓,升华学生的文化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3.在课外实践中融入

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文化教育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亲身经历文化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在实际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合其他部门设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或者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与学习,等等,以多样化且趣味化的文化实践方式,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文化学习中,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与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质量。此外,教师应注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地延伸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朝着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举例来说,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中参观的文化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全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博物馆的展品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之后,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文化学识,使学生能够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真正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促使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与深远的教学意义。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创新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真正融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积极且高效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确保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为时代所需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桂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效途径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5年第12期。

[2] 杨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期。

[3] 闞玉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领导科学论坛》201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