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初中数学课堂

2020-12-14 08:46:52余晶晶
关键词:数学知识融合传统

余晶晶

摘 要: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将各式各样的知识内容大致归为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两大范畴,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被纳入到了文科知识的范畴当中,而数学知识则自然而然的被归类于理科知识的范畴,这也使得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被许多人认为是两类毫无关联的内容。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促进初中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国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15

傳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发展形成的历史文化结晶,其中蕴含的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闪耀着光彩。初中生正处于重要的理论知识积累和精神层面发展阶段,在面向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时,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当更多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引领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精神层面上的引导。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入手,探寻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旨在为数学教学领域的更新与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新的观念涌入到了数学教学领域当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形式的更新与完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机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获得逻辑思维上的锻炼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传统文化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数学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许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带入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也能够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放松,引领初中数学课堂,跳脱出传统书本知识的束缚,形成更加完备的课程教学脉络,引领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新一代传承者以及数学知识的新一代研究者。

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1.融合传统文化背景,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

根据以往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发现,在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大部分的数学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能够满足应试教育模式下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求,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但却将数学基础知识当中蕴含的文化概念彻底隐藏,使学生丧失了接触更多文化知识的机会。初中数学看似与传统文化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分析数学课本可以看到,许多教学单元中都隐身了相应的拓展知识内容,在这些内容当中不乏传统文化知识。如果完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数学学科教学剥离开来,不仅会加剧数学学科的枯燥感和复杂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教育改革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相背离。因此,教师应当承担起数学教学课堂建设者的角色,积极主动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数学课堂之间的融合发展,借助已有的数学课本,开拓更加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内容的基础上,产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2.引入传统文化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不知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也不愿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这一落后的观念,发挥传统文化在推进数学教学进程中的价值,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完善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脉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构建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搭建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展之前,与学生分享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举例来说,在进行几何图形部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关于《九章算术》的故事。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在“重差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在对于体积较大的事物进行测量时,我们没有适宜的测量工具,例如山有多高、河有多宽、水有多深,这似乎成为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但通过运用“重差术”,借助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标杆,将被测量的对象纳入三角形当中,再计算三角形的关系,即可获得与被测对象有关的数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差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演变,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或测绘领域当中,“所以天穹之相尤约可度,右框泰山之高与江海之广哉!”鼓励学生运用此类方式解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体现文化的潜在价值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属于实践应用学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不应当只是单纯的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还应当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发挥数学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使数学教学课堂能够更多的借助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优势,获得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时,适当的融入传统民间游戏。在讲解关于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采取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由一名学生背对其他小组成员敲击桌板,其他同学手持一固定文具按照顺序传递,敲击声停止,记录下手持文具的同学的名字,连续多次,分析文具传送给每一位同学的概率。在进行方程及方程组部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以鸡兔同笼的问题作为练习题,在确定动物数量和动物脚数的情况下,计算各有鸡兔多少只。学生们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即可获取相应的知识内容,久而久之,许多学生甚至会对于数学课堂产生期待感。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被激发。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与数学家有关的励志故事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分享给学生,作为课程开始前的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看似并无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却能够成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进步的有效路径。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从点滴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以传统文化内容为辅助形式,在头脑中构建清晰明确的数学学科脉络,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方面的同步进步,为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打造更加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月娥《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中学课堂教育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4期。

[2] 屈景兰、潘祥万《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1期。

[3] 李春蓉《论生态数学课堂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与构建》,《试题与研究》2019年。

[4] 王晓明《浅论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与构建》,《中学数学研究》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融合菜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