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教学对策分析

2020-12-14 17:54陈小会
锦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

陈小会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美术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教学对策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教学对策

一、中学美术鉴赏课程对培育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培育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美术鉴赏课程关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培育,就需提升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包含赏析能力、感应能力、现实和虚幻可以相互融合等,从简单部分进行锻炼,使学生在积累美术知识、加强美术感悟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美术鉴赏能力的培育可以推动学生。在潜移默化和长久积累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培育性情,陶冶情操

美术是一种拥有独特风格和充满美感的艺术,是文化中较有影响的一门艺术,对于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美术鉴赏也是一种思想力量,可以激起人的斗志,锻炼人的思想情操,培育人的性情,懂得欣赏美术的人,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拥有高雅的品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使人身心愉快、拓宽视野。中学学生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放松学习的压力,保持学习的稳定和愉快的心情,对提高学习效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中学美术课程在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作用,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表现得不积极,影响了自身鉴赏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美术鉴赏能力对自身今后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滞后

部分中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活动时,大多是单方面为学生讲解知识,较少传授学生鉴赏方法,同时与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欲望,难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由于部分教师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比较滞后,其往往难以充分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教学对策分析

(一)中学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结果,才是艺术作品稳定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艺术大师也就是善于发现在别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物的独特美感而已。”不过,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发现美、表现美的可能,为其创作行为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对美术作品的细节处理与整体布局是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哪怕是肌肤的细小纹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审美价值。但是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缺乏参与美术鉴赏活动的经验,其鑒赏能力水平不高,因此,其急需在大学阶段加强对此方面的学习与实践。在接触到一些优秀美术作品时,学生应该积极地向专业教师请教,勤于查找资料,以自身的主观努力弥补之前美术鉴赏的欠缺,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准确、全面地感知与解读艺术作品,感受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如,在鉴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时,学生首先注意的就是她那微妙的笑容,这是整幅画的灵魂所在,是艺术鉴赏的切入点和重点。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时,必须注重对艺术大师代表作的选择与欣赏,感受这些作品历经岁月洗礼后依旧闪耀的不朽的艺术魅力,领略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内涵。

(二)微课提供预习指导

预习微课的开发,可以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程学习资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美术学习资源等。例如,美术鉴赏课,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全面整合鉴赏作品的背景资料,从提高美术鉴赏认知;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预习,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为教师实施指导进行铺垫。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来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将学生常用的模型,比如:挂件等转换为数字高清图片,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呈现出来,改变原有的因材施教和知识查验以及安排课程作业和课下任务等教学构造。新课改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一切为学生的教育观念,把课堂教育体系调整成“以学生为主”并不是“以教育为主”,根据“欣赏、问题、议论、讲解、练习”五个方面进行鉴赏教学,这样可以最大力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这五方面贯穿了鉴赏教育的整个活动中,看似这五点相互独立,然而却是一个整体,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顺序,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需求进行配合,以此来满足鉴赏课程教育的要求,运用这种新课程构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主体位置呈现出来。

四、注重讲述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

美术教师经过专业学习,基本功较为扎实,技法较为熟练,能从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方面讲解美术作品,但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表面的形式理解作品的内涵则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但要欣赏作品,而且要从画家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画家创作作品时的状态等方面挖掘作品的人文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如,在鉴赏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除了讲解画面的色彩搭配、构图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画面上的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进而讲述该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王冕的高洁品格,让学生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中学美术鉴赏课程教育仍存有诸多问题,故此,校领导和美术教师必须要了解到问题关键所在,并积极采用措施实施应对,根据现实情况来创新美术鉴赏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来推动美术鉴赏教学成果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新体会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