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0-12-14 04:28吕春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对策

吕春燕

摘 要:以国内7所高校为样本,在調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现状,并剖析了原因。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情况,以期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65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新时代虽然民办高校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孤单化”,单兵作战的困境,这是当前民办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面临的重要困境。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理念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两者是不同的。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是一种课程观和理念。高德毅等指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概括讲,课程思政就是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育人资源及元素,发挥思想教育引领作用。

2 新时代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协同育人合力形成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思政课“单兵作战”的“孤岛化”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育人尚未形成,没有形成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改变思政理论课“孤军奋战”的局面,各课程与思政课一起汇聚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合力效应,发挥1+1>2的合力效应。

2.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以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课程思政”使得思政教学“载体”实现多样化。各门课程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载体,协同思政课共同发挥育人价值,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不再是依托思政课堂简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贯穿于全过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这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很大益处。

2.3 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人会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学生成为时代宠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知识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得具备政治、思想心理等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从政治、人文、自然、法律等方方面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和把握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课题组自制了《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20个项目。项目组抽取了河南省四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普通高校为样本,这四所学校为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问卷调查通过网络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回收率为92%。

通过对河南省四所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调研,发现当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3.1 “课程思政”理念还未直入人心

课程思政是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要建设“课程思政”,首先需要理念先行。上海市在全国率先进行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取得显著的合力育人效果。近年来,部分高校也在进行尝试和实践。但是这种理念尚未在高校中形成共识,民办高校也只有极少数学校开始探索。大部分民办高校尚未树立这一先进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单打独斗唱“独角戏”,专业课及其他课程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3.2 民办高校各类课程之间依然“各自为政”

民办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对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之下,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是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这些课程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同向同行,合力育人。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自己没有也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效应难以形成。

3.3 “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完善或者缺失

部分民办高校因为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更加不重视。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党委没有负起主体责任。导致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状态。各部门对自身定位不准,部门间壁垒重重,致使课程思政合力育人局面难以形成。

4 新时代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育人共同体”理念

高校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承担的重要职责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高校就是一个“育人共同体”。高校“育人共同体”中的所有教师都应牢固树立育人意识,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肩负着用主流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一个教师如果只授业,而不传道解惑,不负责育人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接班人,所以,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使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能成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多少有用人才。因此,在高校“育人共同体”中,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其他课程教师,价值观和承担的育人使命都是一致的,强化“育人共同体”理念,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4.2 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

推进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的中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守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位。民办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改进教学内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思政课程。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的中心地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对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拓展升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3 构建全面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在全面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中,广泛发动广大专任教师,统一理念和认识,理解“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增开一门课程,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各环节相融合的体现。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树立立德树人,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在各科教学中全面覆盖、全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尤其是专业课教学,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要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共画同心圆。思政课程传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理论知识和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论,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发挥人文等方面的教育,优化拓展思政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再次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深处。

4.4 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育人理念和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教师应主动树立起牢固的育人意识,避免重知識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其思想政治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其次,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不能只传授学生书本知识,“教书匠”,更要担负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育人职责。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和价值引领能力,要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和思想引领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导每门课程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现每门课程中的育人价值。

再次,教师要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一是提高个人素质。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渊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需提升个人能力,包括高超的教学艺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起“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最后,教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除了课堂直接影响外,还有教师课外的所作所为,也同样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自己要立德有能,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为学生做人树一面镜子,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5 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学生所学的任何一门课程,只要深入挖掘,都蕴含着多样化的育人资源。每一门课程都是课程思政的范畴,深挖本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每位教师立德树人的使然。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有目的性地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从而真正将各类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一起,协同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其他各类课程的隐性教育,形成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合力。

除了各课程任课教师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学校也应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订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大纲规范,明确各课程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确规定各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和评价等,整体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

4.6 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各民办高校首先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高校管理层应提升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落实在行动上,党政领导要深入建设第一线,通过授课、听课,有效领导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各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协调一致。教务部门要总体规划教育资源,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和科学的考核的评价指标,推进试验课程和示范课程建设。人事部门要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对在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教师,给予师资培养、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只有把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踊跃参与到课程思政设中,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做实行细,生根开花。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