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摘 要: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唯有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推动“中国制造”经历一场“品质革命”。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工匠精神内涵入手,阐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认同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48
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19年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可见,在新的时代想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输送的摇篮,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的“工匠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1 酒店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
百度百科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酒店业的工匠精神应该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层面加以理解。职业技能是指酒店员工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职业素质方面,工匠精神对酒店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对质量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等职业品质,并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为宾客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打造卓越的酒店品牌,提高酒店效益。
2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家长和同学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酒店工作就是伺候人,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酒店工作强度太大,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基层收入不理想;服务类工作社會地位较低,没有发展前途等。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导致部分学生没有长期从事酒店管理专业工作的想法,因此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的学习并不上心,更谈不上在工作中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
2.2 教学体系创新性不足
经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譬如并未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纳入育人体系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把过多关注点放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上,而忽视了对专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职业素养意识薄弱。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颇高,但就业质量差强人意。
2.3 教师践行工匠精神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校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实施者,因此学校是否拥有一批既具备“匠心”,又精通“匠艺”的师资团队,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必要前提条件。
“匠心”即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践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等品质,彰显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提供角色模范。而“匠艺”是指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在职阶段也缺乏企业锻炼机会,不能很好的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3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3.1 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
首先,酒店行业是一个个性化比较强的行业,政府应充分利用媒体对酒店行业进行宣传,引导全社会对酒店的服务工作有正确认识,进一步了解酒店员工的优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提高全社会对酒店职业认同感。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邀请行业专家、酒店工作人员、优秀毕业生等来校作讲座,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打造行业文化墙,多角度、全方位展现行业发展情况,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行业文化的熏陶,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职业能力的兴趣,提高职业认同感。
有研究发现,职业认同感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拥有高职业认同感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较少为未来担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进入酒店工作之前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从基层做起的理念。这样从它从根本上保证了职业认同形成的理论来源。
最后,学校在甄选实习酒店的时候,不仅要看酒店品牌、知名度,更要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要挑选管理规范、客源稳定,并且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愿意肩负起与学校一起培养酒店行业未来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
3.2 完善教学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培育工匠精神主阵地的高职教育,首先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统筹制定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按职业能力要求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育始终,培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酒店行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特点,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理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改变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学习,轻职业素养;重理论概念,轻实战演习的传统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翻转课堂、VR等技术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工作现场的感知度,了解和熟悉酒店行业主要工作场景中的真实操作过程,并熟练模拟流程,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关联,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善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工匠人才奠定基础。
3.3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高校必须具备拥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師德师风为先、教学能力为要、工作业绩为基为基本要求,多部门联合考核,让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引导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等其他工作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其次,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人事招聘制度。一方面改革职业学校人事招聘制度,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打破学校逢进必考的机制,可直接引进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产教融合,与合作实习酒店实行师资互聘的交流合作机制,吸纳行业内优秀人才,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研修、企业挂职锻炼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最后,充分发挥“以赛代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需要集合社会、学校、合作酒店及学生本人等多方力量,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为酒店行业培育出更多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冯丹丹,赵丽君.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
[2]林克松,熊晴,杨磊.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认同现状及提升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4).
[3]丁雪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6,(4).
[4]宋立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精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
[5]黄棣.工匠精神视角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