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及其当代价值

2020-12-14 04:20吴冰洁
西部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

摘要:“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是中国对全球海洋治理和构建海洋国际关系新秩序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基本涵义是同责共治、共享共赢;必要原则是平等互助、求同存异、分步实行和绿色创新;实现路径是海洋资源友好合作开发、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守护、海洋科学技术合作共赢和各国海洋权益共同维护。“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发展,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

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9-0042-03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届时参会的各国代表纷纷对此表示赞同,并表示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背景下,厘清“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分析其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对于推动“海洋命運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被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接受至关重要。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和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国家之一,也积极参与其中,其海洋经济活力愈发凸显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据统计,“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2]。中国在加紧开发和管理本国海洋资源的同时,也为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和推动全球海洋污染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时代背景

在世界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需要背景之下,“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应运而生。

一方面,加强海洋领域的交流与深度合作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海洋作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交流空间,在区域甚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世界因海洋的存在而联系得更加密切,各国之间加强海洋领域的交流合作已成为了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海洋生态恶化、资源开发争议等问题层出不穷,深海探索、智慧海洋等科技要求不断提升,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迫在眉睫,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各国之间加强海洋领域的合作交流是化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国家的变化发展都受到世界的影响,同时,每一个国家的变化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早已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各国在海洋领域孤立、平行探索的时代早已结束,“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是新世纪的新理念,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二)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联合体”“共同体”等词语频繁地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这是他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变式,通过这些词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价值追求。由此看来,“海洋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在时代发展变化情况下的新表达。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指导,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推崇。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思想总领,那么“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其在特定领域上的具体体现,两者在内涵上高度一致,在未来的发展中,甚至会涌现出更多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新形式。

第三,古今中外优秀的海洋文化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因。这一倡议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挖掘出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海洋文化和智慧,并将它们糅合于其中,这是“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智慧源泉。

第四,成功的国际交流实践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如跨国际交流学习、商贸往来、高新科学技术合作开发等,历经实践检验而得来的经验总结也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给出了21世纪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略,提出了构建海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中国方案,其体系完整且内涵丰富。

(一)基本涵义

1.同责共治

随着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发展与科技文化的绽放,“责任”再一次被重新定义。进入21世纪,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已是世界各国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是创造高质量经济发展动能、推动国际关系和谐发展和解决海洋生态问题的现实要求。第一,海洋作为现实生产的重要领域,是生产力当中的劳动对象部分,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各国对海洋领域的同责守护和同责共建本质上就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第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尊重各国海洋权益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这是推动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过程中的基本要求。第三,解决全球性海洋生态问题的迫切需要意味着各国需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承担共同的责任。

共治侧重于解决海洋领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等。一方面,跨界污染、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突出的全球性生态问题频发,意味着各国需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有共治之责。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倡议:“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3]人与海洋共生,海洋既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与海洋是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共同守护海洋,既是在为本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谋出路,也是在为世界人民做贡献,世界各国的利益是互相统一的关系。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和承担海洋治理问题既是现实需要,也是伦理要求。

2.共享共赢

责任与权利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承担一项责任一定需要付出代价,伴随着付出代价,同时也会拥有获得回报的权利。在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现代国际社会关系中,没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就没有国际命运共同体可言。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之间加强了海洋治理的合作,其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利益不胜枚举,尤其体现在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例如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海洋油气合作开发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国际合作经营活动,这一合作促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从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商业运行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海洋科技承载着海洋梦。”[4]目前,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在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等环节中,科学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的海洋科学技术已无法解决现有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也无法使海洋问题根除,世界各国只有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

(二)必要原则

1.平等互助原则

所谓平等互助原则就是指各国在处理海洋领域关系问题时需秉持平等的态度,构建平等的国家间关系,机会和权利平等,责任和义务也平等。在《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表态:“我们主张各国不论贫富、强弱、大小一律平等,这不仅是指权益上的平等,也是指在国际规则上的平等。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5]可见,平等互助既是《联合国宪章》的要求,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价值追求,遵循平等互助原则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2.求同存异原则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體”,要求各个国家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国不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理念,共同谋求和平合作的发展出路。人类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企图建立单一文明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海洋资源作为人类共有资源,应当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企图独揽海洋利益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中西方不同的海洋观为我们治理海洋提供了多种参考,我们要把握全局,又要守住底线,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

3.分步实行原则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坚持分步实行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地域范围来看,其思路是先通过各国之间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然后发展到区域内海洋命运共同体,最后才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二是从合作程度来看,合作程度从小范围、浅层次开始,随着国家互信的建立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扩大,合作程度也会随之深化发展。

4.绿色创新原则

将绿色创新原则贯彻于海洋治理当中,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6]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者,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同时也号召世界各国都能推动海洋领域绿色发展,共同保卫蓝色海洋。

(三)实现路径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刻不容缓,只有将理论思想付诸实践,才能开辟“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1.海洋资源友好合作开发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7]海洋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已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我们既要坚定走向海洋的意志,也要坚持友好合作开发的立场,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海洋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让海洋资源造福于世界各国的人们。

2.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守护

虽然各国有明确的海洋管辖领域,但由于海洋独特的存在方式,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各个国家责无旁贷,应共同承担起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和守护的责任,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海洋科学技术合作共赢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也随之扩大,从经济到政治,再到科学技术方面。对于海洋科学技术,各国应坚持合作共赢,做到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有效提升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节省海洋科学技术研发中的重复投入,使海洋科学技术服务于世界各国人民。

4.各国海洋权益共同维护

海洋权益不可侵犯,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世界各国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各国在对待海洋权益问题上,做到维护本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其它国家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同维护各国海洋权益,反对少数国家的海洋霸权理论,这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保证。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体”思想转化到主权国家与海洋的关系问题之中,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探索。另一方面,它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这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

(二)现实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关乎世界海洋命运的时代理念,它超越社会制约、意识形态、种族之间的分歧和冲突,追求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旧的国际海洋秩序被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控制,服务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充满了强权性、掠夺性,是霸权主义的产物,侵害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有助于推动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海洋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所倡导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海洋治理观,彰显出中国政府基于全球视野,对世界及中国发展的战略判断和对人类整体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切,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塑造和维护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有助于弘扬合作精神,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发展,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各国共心协力,这将有效地弘扬国际合作精神,推动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关系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新华社.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N].人民日报,2019-04-24.

[3]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20-05-09.

[4]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  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N].人民日报,2014-11-18.

[5]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崔旺来.论习近平海洋思想[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1).

[7]马晓君,周学仁,陈菁泉,等.推动大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N].大连日报,2019-12-23.

[8]谢凡.“三个层面”认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3-31.

[9]宋全山.着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N].日照日报,2008-01-18.

作者简介:吴冰洁(1995—),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一粒米的价值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给”的价值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