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蓉
摘要: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难完全吸收文章内容,难悟其意。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枯燥抽象、晦涩难懂、寓意丰富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本。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介入,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难度的降低、阅读情感的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等各种情境,使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阅读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不成熟,在分析和观察事物时,更喜欢用视觉获取信息,尤其是形象生动的画面,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的俯瞰图:蔚蓝的大海,海中间一座碧绿的小岛,然后再展示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岛之上,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每讲一个自然段就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画面直观地欣赏海水、岩石、鱼群、贝壳、飞鸟。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读懂课文,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生活化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创设阅读情境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的阅读情境,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过哪些声音,然后带领学生重点回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为了提高学生的課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舒适的教学氛围和阅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有助于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三、围绕文本内容创设表演式阅读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表演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表演式阅读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文本内容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入自己的理解,这对提升学生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角色演“活”,尤其要把握好神态、语气、表情等。文章是需要学生深入揣摩、仔细解读的,而表演式阅读情境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展现自我个性,提升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阅读深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客观地、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法,立足实际,找到情境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切入点,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教育研究,2017(3).
[2]马育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3]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4]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