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焕民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相关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合理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让数学教学充满趣味性,增加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1.数学教学枯燥无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课堂讲解融合在一起,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产生偏科等问题。除此之外,数学中有一些烦琐的公式需要记忆和运用,这些公式脱离实际,非常抽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生活中找到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从而运用公式。
2.教学过于追求生活化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过于生活化的教学问题。虽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但并不是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和数学有关,如果教师强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就会导致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不符,不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3.数学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
研究人员对目前我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均存在教学方式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数学知识较为结构化、抽象化,教师需要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难以针对所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往往会通过例题讲解原理、推导过程,因为如果引入其他内容,学生可能无法抓住重点,或者分散注意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僵化的基本原因。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小学生来讲,数学没有趣味性,学习起来便很吃力,所以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1.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改变数学原本的枯燥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制订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盒子和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2.合理将数学知识与实際生活相结合
有些教师刻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非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混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3.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学校要重视建设小学数学教师师资队伍,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提高道德素质修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教师应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努力将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翔.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2).
[2]高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3]张宗艳.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
[4]顾小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董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