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
摘要:在小學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而解题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特别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但在实际解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创新数学解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整体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
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解题思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解题方法的掌握也不好,导致整体解题效能明显滞后。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授课形式创新性不足,没有认识学生的核心地位,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和教学方法渗透,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解题技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析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设置情境,学生会在情境的感知下,深入剖析具体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解题效能。同时,问题情境能够让解题过程充满活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的整体参与度。
如在设置“百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环境中发掘问题资源,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析问题。如有这样一问题:“桶里装有80千克油,用去了60%,请问用去了多少千克油?”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与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明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梳理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贯彻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以具体的思想或者方法为载体,分析具体的问题,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效能。
如在设置“相遇问题”的相关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合理贯彻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剖析具体问题。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两人从两地相对而行,火车经过时,经过甲用时10秒。3分钟后,火车与乙相遇,经过乙用了9秒,火车离开乙多长时间后甲乙两人相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并绘制线段图明确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整体效能。
3.组织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创新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的方式,科学探究具体的数学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设置“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折线统计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图中呈现的数据发展趋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整合解题思路。
4.设置训练专题,培养变式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考查同一知识点的数学问题进行资源整合,并设置专题,让学生在参与专题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探究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专题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变式思维,全面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寿庆.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35).
[2]曾乐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解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
[3]张龙.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