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管控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然而,由于对课堂秩序认识不清,很多教师只热衷于课堂的表面管控,忽视了学生行为与思维之间的隐形关联,过分的管控导致语文课堂沉闷,语文教学死板。只有师生共创生态课堂,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主需求,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在课堂上闪耀,最终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课堂管控;生态课堂;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53-02
引 言
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应竭尽所能。然而,一些潜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越来越少,然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僵硬,语文学习的灵性慢慢消失,师生间的言语互动也慢慢失去了自由活泼与温馨融洽,语文课堂慢慢走向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非生态教学。
一、管控:有心栽花花不开
经历了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养成的关键期,学生越来越清楚教师想要的课堂表现是什么。到了高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纪律也由认识转化为潜意识,并在课上无意识地表现出来——他们不仅明白怎样上课,更明白怎样保护自己,即怎样不被教师批评或同学否定。
教师采用让学生害怕的批评或惩罚等权威方式管控课堂,在日复一日中渐显成效,并由学生行为他控的即时性逐渐转化为思想自控的长期性。与此同时,学生的行为约束也逐渐转化为思想拘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份“柳荫”是极为不利的。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社会所需,要求学生从重复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从学会服从转为学会思考[1]。因此,强调“学生服从”的课堂管控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绊脚石。
语文教育理论家和语文教学实践者们废寝忘食地探索教学的更优途径,但在已取得牢固地位的管控式课堂上,学生“思维突破”“言语创新”等富有灵性的语文学习之花,在各种服从行为和牢固的封闭意识中,始终难以热情绽放。语文课程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道难关。
二、建设: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以“尊重、唤醒、激励”个性生命成长为目标,通过“有序、有效、有情、有趣”的言语实践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打造语文生态课堂。
当然,这并非要废除传统课堂教学中有益的课堂规则,而是改变以强制纪律和表面有序为目的的管控行為,引领学生与教师共建有序、有情、有趣的生态秩序,努力为学生的高效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课堂的纵深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解放与鼓励互促: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建设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课堂?教师应以心灵解放和信心鼓励为抓手,为学生保驾护航。
1.解放:为建设深度课堂铺路
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因此,面对深受管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解放他们的心灵。
(1)打开思想的枷锁——把灵性的火焰点燃
通过深入交流,师生达成共识:我们的课堂仅仅依靠教师一人努力是没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有序的课堂不仅是为了让教更有效,更是为了让学更有益。因此,当学生无意间产生影响他人的行为时,如因凳子没放好而摔倒,让大家吓一跳,教师不应像以前那样管控,但这也不代表教师要默许这种行为的发生,依旧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但不是为了批评甚至责罚,而是为了了解事情的缘由,并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从而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长期管控导致师生间形成“权威—依赖”关系,也导致学生“求异思维”被压制,探究精神得不到培育,而超出常规的突发性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更是难以形成[3]。因此,除引导学生改变对教师处理课堂违纪行为的不当认识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不好也不要紧,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就是主动学习的优秀表现。只有这样,在异彩纷呈的言语碰撞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灵性火花才能被点燃,并在心灵释放中熠熠生辉。
(2)解放学习行为——让灵性的光芒闪耀
思想解放是第一步,能使学生言语习得向纵深发展,使语文学习行为进一步解放。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些想法、感悟或体会突然闪现,若没有及时表达或记录,过后怎么回忆都难以复现。甚至有时举手的刹那,闪现的灵感也会突然消逝。
因此,笔者和学生通过充分沟通后形成一致观点:在交流时,如有突发灵感,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前提下,你可以像“走神”那样把它们拉回来,也可以像“插嘴”那样讲出来,还可以像记笔记那样马上写下来……于是,从课堂上的辩论式发言到书面表达;从课堂上思考不周到课后的继续探讨;从口头表达不够成熟到深思后的作文呈现;从一个人的思考不够完整到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归纳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观点,最终形成一篇实践性、探究式的主题小论文……只要有利于思维发展、言语习得、素养成长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当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从禁锢走向解放,从单一走向丰富,他们的学习意识也将由被动转向主动,转向语文学习的言语觉醒,转向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转向个性生命的本体追求……在这些转向中,他们语文学习的灵性之焰便开始闪耀[4]。
(3)推倒课本的围墙——任灵性的芬芳飘溢
在学习方式逐渐解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容从课堂上进一步解放出来。学生学习探究的主题除正在学的单篇内容外,还可以围绕书本上的人文主题进行课外拓展,甚至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文章体式的研究,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在阅读与课本内容或远或近的各类课外书籍时,反刍在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够获得更敏锐的语言抓手、更深刻的思想体悟、更饱满的情感表达。在一本本阅读笔记上,学生记录的可以是跟随主人公或悲或喜的自身经历,也可以是充满智慧的个人感悟。在定期的阅读记录分享活动中,学生进行或感性或理性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其他学生阅读作品的内容,还可以感受到这些优秀课外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言语表达,形成充满智慧的个人感悟。有的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个人感悟,写出来的内容既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又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青春意趣;有的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感悟,写出来的内容既有辩证的思维亮点,又有古文的韵味……
在阅读与感悟中,在课内与课外的相互交融中,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解放得以不断推进,言语表达的方式得以不断创新,学生在课堂言语习得中飘溢出来的灵性芬芳也会越来越醇香。
2.鼓励:为进一步解放固效
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除不断解放学生在于课堂上的思想、行为和学习内容外,教师还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好的想法和行为,促进师生有效共建生态课堂。
(1)不拘一格降人才——鼓励要擦亮双眼,跳出樊篱
只要是富有言语智慧的灵感,哪怕说不好也无妨;只要敢于真情表达,就值得表扬。刚开始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在作文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所偏颇的观点可能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敢于跳出樊篱,在这些“偏颇”中找到拥有言语智慧的灵感、益于学生成长的契机……凡此种种都应大力表扬、持续鼓励,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条条大路通罗马——鼓励要形式多样
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行为,哪怕微不足道,教师也要鼓励。师生鼓励、生生鼓励,都应出现在生态课堂上。从生态学角度看,鼓励的多样性能增强学生行为表现的活力,甚至帶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教师可奖励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免写某次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看起来学生一时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但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会得到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长久保持下去。除了免写作业,教师还可以奖励学生开展外出踏青、制作风筝、学做比萨等学生感兴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当然,教师要用好这些奖励活动,将此变成良性循环,以达到活跃学生身心、开放语文学习形式、丰富学生言语实践、激发学生言语智慧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结 语
综上所述,过度的课堂管束会拘束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行为,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活力和自主意识,成为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教师一起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李玉.课堂管理变革呼唤创新型教师[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106-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罗志全,彭先平.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63-164.
刘珊珊.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7-39.
作者简介:李伟荣(1982.11—),男,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