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阶段,我国图书市场上关于数学的绘本层出不穷,数学绘本作为数学学习的工具书和辅助性课外读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教师将数学学习与绘本有效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本文探讨如何将数学绘本阅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绘本阅读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绘本阅读;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43-02
引 言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图书市场上数学绘本的不断增多,数学绘本作为数学学习的工具书和辅助性课外读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1]。基于此,很多数学教师开始尝试把数学绘本阅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现状研究
提及“繪本故事”,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绘本故事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认为数学绘本阅读和数学教学的关联不大,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即可。近些年,市场上数学绘本的数量、品类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单纯故事型绘本发展为涉及英语、数学、科技、技能等各方面的绘本[2]。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发散思维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这容易让学生认为数学教学是枯燥无趣的,在主观上制约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很多研究与教学实践证明,将数学绘本故事的阅读融入数学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趣味性。
二、将数学绘本阅读融入数学学习的优势
1.借助绘本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习内容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数学绘本故事的语言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同时,数学绘本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使讲解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阅读吸引力[3]。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借助数学绘本故事语言,可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数学绘本故事完美结合,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小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数学绘本故事中理解和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借助绘本阅读,使理论联系实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求数学回归生活。数学绘本的出现,能够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将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4]。学生通过绘本阅读,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后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有关测量的知识时,测量的工具、测量单位较为抽象。数学绘本《最棒的蔬菜:测量的认识》通过种植蔬菜前测量土地长宽,测量土地面积,购买种子肥料等环节,向学生介绍了基本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借助绘本阅读,培养综合能力
(1)借助绘本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①自由阅读,发散学生思维。阅读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还包括课外阅读。绘本故事是一种阅读材料,小学生是独立的知识个体,已经具备一些绘本和书画阅读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图话结合的想象力和阅读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阅读自己比较喜欢的绘本、图画等。教师或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课外阅读发展空间,使其尽情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思考与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②教师引导阅读,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多见于课堂上。数学绘本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快速进行数学绘本阅读,使其快速融入数学绘本讲解的故事中,从而及时发现和分析绘本中的数学现象,找出或尝试提出有关绘本的数学问题,探寻数学问题的答案。这种引导性数学式阅读能够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目的地引导阅读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式阅读不一定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随时在某个教学环节或空闲时间进行个体、小组、集体等不同范围的引领阅读。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数学绘本《咔嚓咔嚓,爸爸是魔法师》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爸爸是如何快速剪出那么多图形和图案的,从而探寻数学问题的答案。
(2)借助内容分析,提升自学能力
数学绘本之所以被称为数学绘本,是因为其主要是一些涉及数学知识的故事。教师在借助数学绘本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绘本中进行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平时在对数学绘本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和问题分析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对绘本涉及的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并提出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学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学能力:第一,教师先鼓励引导学生对绘本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使学生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对绘本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创造性探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自学能力;第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最终达成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3)借助故事分享,培养表达能力
绘本书籍不同于其他故事类书籍,绘本的语言相对简练,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且图文并茂。有的数学绘本故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一些与绘本有关的知识,设计了相应的儿歌、童谣等,如“年月日”童谣、“二十四节气歌”等。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述,让学生在视觉上准确记住绘本教学的主题和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简单地复述绘本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绘本语言朗朗上口的特点,让学生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拓展学生思维。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充分培养自身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借助绘制绘本,培养创新能力
除了让学生阅读简单的绘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创作关于数学的绘本,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数学知识层次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5]。例如,在教学“日、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绘本上画出自己一天的安排,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认识一天有24小时及如何正确认识一天的整点和半点。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数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学绘本(如四宫格画)。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绘本很好地复习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绘本运用数学知识。针对中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续写自己的绘本,即将绘本与后续学习的相关知识相连接,让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对绘本中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巩固所学知识。针对高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数学绘本日志,把数学文化与生活相联系,把从数学历史人物到数学历史事件,从数学典故到数学知识点的由来,充分体现在绘本日志中。学生会在阅读和创作自己的绘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学无止境,并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4.借助绘本共读,构建和谐关系
家校共育一直是当前教育领域提倡的一种共同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家长和教师具有权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家长与教师是命令者,他们只能是执行者。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平时把绘本阅读放到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并在教学中进行师生共读,通过在亲子、师生之间进行绘本阅读、绘本学习、绘本研究,形成一种良性的沟通模式。家长、教师的讲读引导,可以不断加强亲子、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构建新型和谐的家庭、师生关系。
结 语
在小学阶段,将数学绘本故事阅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与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绘本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绘本阅读氛围中健康成长。但教师需要保证绘本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在感受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充分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袁园.谈数学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15):24-25.
胡蓉.利用绘本优化数学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16(09):38.
江秀林.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應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8):217.
彭英加,吴小平.绘本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价值与运用[J].教育导刊,2017(11):55.
徐颖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绘本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01):65-66.
作者简介:唐莉萍(1982.8—),女,广西桂林人,现任桂林市七星中心校副校长,一级教师,曾获桂林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