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2-14 04:14张华民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成因高中生物

张华民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出,为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德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立足于当下的高中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充分了解造成高中生物德育低效的主要问题。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有效地将德育全面渗透和贯彻到高中生物教学每个阶段,才能确保高中生物德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

【关键词】德育;成因;对策研究;高中生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学科的教学目标,根据生物课程的教学特性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德育内容,根据一定的积极要求或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政治、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德育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学习要求,在生物课堂或互动时间中渗透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践行德育。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强生物学科和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学科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

部分教师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来进行学科德育设计的,将教学中心放在生物理论教学与德育理论教学方面,并未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特性来安排一些互动实践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的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问题,而学生也不能感受到教师德育教学的意图。同时,在部分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有的教师往往会制定相对较高的德育教育目标,但没有从学生角度进行德育与生物内容、任务的整合,会在生物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高中生物课堂喧宾夺主。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还会拉大德育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差距。另外,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效果的。但有的教师希望能够通过一两堂课,或者一个章节知识的讲解,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当学生出现一些与标准答案或者主流思想相左的行为或意见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会采取强制性的语言或者方式去纠正学生的行为,遏制学生生发出其他的想法。这将会让学生对高中生物德育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与厌倦情绪。

二、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教育

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围绕高中生物教材,从学生的兴趣点点出发,将生物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的数据有机整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或提取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了解到的与生物有关的德育内容,将其渗透和融入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与学习。

例如,在进行必修一的生物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克隆羊培育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等科研案例,在加深学生对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了解的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在进行“免疫调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的药学家屠呦呦的人物信息,以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华人大奖等获奖经历,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屠呦呦发现的用于治疗疟疾青蒿素,以及合成双氢青蒿素等的重要成就,详细地向学生展示屠呦呦的研究经历和实验精神,让学生体会屠呦呦在科学发展方面经历的重重磨难,感受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样不仅能利用生物学家的精神、态度、情怀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观念和民族自豪感,为高中生物德育的学科化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生物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往往很难掌握这样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知识,更别说感受生物中的德育内涵了,所以德育内容很难穿插到相应的教学中。同时,很多教师觉得德育教育和高中生物是不沾边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师这方面的思想,促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内容,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进步。基于此,教师需要保留传统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价值性的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复雜、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而直观的多媒体元素,在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德育的相关内容渗透进高中生物的教学情境中,并以德育为切入点,为学生构建具有较强启发性、代入感、思维性的生物教学情境,以情境感化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分析和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探索、研究。

例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普利斯特、英格豪斯、R·梅耶、萨克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思考“上述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由实验发展的历程可得知什么”,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利用生物学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并提出问题“光合作用分为几个阶段”“发生光合作用阶段的依据是什么”“每个阶段的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场所、条件及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感知—理解—生成—运用”等的规律来进行概念分析,使其通过实验对比和探讨的方式来掌握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和光反应。这样不仅能通过加深学生对生物发展历程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利用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思维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生物实验,深化德育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6~8位学生划分为一个实验合作学习小组,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物实验的同时,强化德育的相关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学生的特性和优势,以德育教育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设计生物实验。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实践、分析、总结等方式来完成实验,鼓励学生用有趣的方法来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和敢于质疑的实验态度。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让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分析探讨,掌握实验中的渗透作用和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实验原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实验小组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并按“照取材—制作装片—引流—观察—引流—再观察”的实验流程来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实验需要选择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是否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可否选择其他的溶液来代替蔗糖溶液”,让小组学生大胆地进行推测和质疑,并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学生在验证实验和思考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上的形式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体意识。

德育是对学生的“三观”进行重塑、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提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针对德育低效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实际教学需求,树立全新的生物学科教学思想和德育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来制订教学方案。教师除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德育元素外,还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要求,有效地为学生创设具有代入感和直观性的德育教学情境,或科学地开展德育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为高中生物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同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龚军辉.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9):45-48.

毛丕勇.探究高中生物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61.

吕晓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5-6.

于明海.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实施策略[J].高考,2020(03):167.

胡飞.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探析[J].新智慧,2020(01):44.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成因高中生物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