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后进生实施心理教育

2020-12-14 04:14章晖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后进生

章晖

【摘要】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好学生。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这一类学生被称为后进生。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多数后进生存在学习心理上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对此,本文分析了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及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后进生;心理教育

人会出现心理上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的观念与认知受到了影响,而后进生就是在长期教育过程中,因为错误的教学方法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观念与认知出现错误,导致学习成绩变差。因此,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必须扭转其错误的观念与认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正对应观念与认知,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该课程中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消除初中教育阶段的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使其逐渐朝“好学生”的方向转变。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自身原因

自身原因会导致后进生出现负面心理,面对学习往往会做出抵触行为。例如,某学生因为天生自控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可遏制地开小差、玩游戏等,导致自身学习意志薄弱。而教师对该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又会导致其出现抵触心理。长此以往,该学生变得更加讨厌学习、讨厌教师。这是典型的“厌学”心理表现。这种心理容易激化学生的抵触行为,使其做出“逃学”等情节严重、极端的行为。

2.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是指后进生所处环境会对其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学生生活中常与“小混混”接触,沾染了不良习气,或者经常接触不健康书籍、影片等,导致学生欲望被过早激发,加之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不能将心思集中在学习上。

3.教师原因

教师原因是指教师与学生接触时做出的某些会影响学生心理的不当行为,包括讽刺学生、体罚学生、强制压迫学生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负面心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加深,迫使学生逐渐成为后进生。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1.好奇心旺盛

很多后进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即学生在成为后进生前,在接触到某些信息后,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对信息表达的事件进行模仿。由于这种心理在初期比较隐蔽,教师和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中类似的事件很可能成为学生的习惯或爱好。这时,受信息影响的学生容易变成后进生。例如,某学生在接受初中教育前经常看战争片,对此类影片中某些夸张、刺激的片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引起了对这些片段中行为的模仿,而这一行为一直持续到其进入初中教育阶段。这时,该学生的观念与认知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其心思并没有放在学习上,认为学习并不能用来打胜仗,甚至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用。

2.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心理是学生已经成为后进生后出现的心理,即后进生在长期接受教育中会感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别。如果该学生天生心理比较“脆弱”,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感受长期发展下来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不如其他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未必能做到,即使自己努力学习最终也无法与他人相比。因此,该学生在学习中会变得消极,面对教师或家长的指责往往会选择逆来顺受,但并不会进行改变。例如,某后进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其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该学生对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指导可谓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因此这种状态一直没有得以改变。

3.厌学心理突出

厌学心理可以被理解为抵触心理的一种表现,即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后,就会讨厌学习、讨厌教师。而大多数后进生存在这种心理,说明厌学心理在后进生群体中比较突出。例如,某学生具有强烈的厌学心理,认为学习非常枯燥,又没有实际作用,同时十分讨厌教师的管教,因此学习表现非常差,而一旦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或管理,其情绪就会变得非常激烈,不惜与教师发生冲突,甚至为此做出逃学的行为。

4.“应付”心理

“应付”心理代表学生不重视学习,认为学习只要“做做样子”就可以了。这也是典型的后进生心理特征。例如,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被家长、教师要求努力学习,而这名学生并不重视学习,但为了避免自己被家长、教师责骂,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装作努力”的样子,待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就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见,拥有“应付”心理的学生只是在表面上进行学习,实际上并没有认真学习,导致其学习成绩变差,成为后进生。

5.自尊心过强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后进生的自尊心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强。后进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与家庭中经常会被人诟病,使其感到受辱,极度渴望得到尊重。当其自尊心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该学生就会如同一个“炸药桶”,任何言行都可能成为“引线”,导致其情绪激烈。例如,某后进生在某次与教师的交流中,因为教师说了一句“你的成绩不好”而开始讨厌这位教师,不再认真听这位教师讲课,甚至在其教学课堂上捣乱。

三、借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

1.观念教育

为了让后进生朝“好学生”方向转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重点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教育,具体可采用说理教育法和表扬法。下文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1)说理教育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结合道德理念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当前心理与行为的错误,逐渐向“好学生”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后进生形成的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重视学生,对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2)表扬法

很多后进生是因为在学习中没有得到鼓励才放弃学习,并产生消极心理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多表扬后进生,以激发后进生的荣誉感,使其在学习中感到温暖、快乐,从而重视学习、信赖教师。此外,在应用表扬法时,教师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虚假、夸张地进行表扬,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认知教育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认知教育法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其主要包括展望未来法和同步教育法。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1)展望未来法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等活动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向其传达正确的观点、法治认知,引导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激发其“希望之火”。这样,后进生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变得更加努力。

(2)同步教育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合作,通过学校、家庭教育的同步运作,让学生避开负面信息的影响,吸收正确信息。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将会得到正确的引导,其心理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3.方法实施

首先,在观念教育中,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后进生的具体定义,并与班级中的后进生做深入沟通,了解后进生的实际形成原因,然后采用说理教育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观念与后进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并以身作则,为后进生树立榜样,让其从教师身上深刻认识到正确观念,由此转变个人态度和行为。同时,为了提高后进生的转变速度,在说理教育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采用表扬法给予后进生鼓励,即在后进生受说理教育法的影响做出转变时,重点关注后进生的进步,并给予其恰当的表扬,让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成就感,从而加速后进生的转变。

其次,在认知教育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如喜欢数学或语文等,根据后进生的兴趣取向,采用展望未来法对其兴趣取向所对应的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阐述,以激发后进生内心的“希望之火”,使其自发向学优生方向转变。同时,考虑到外界因素对后进生转变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现代沟通工具,与后进生的家长合作,采用同步教育法对后进生进行全面教育,避免其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消除其现有的负面心理。

综上所述,由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以有效解决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后进生心理和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林明尚.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07):142.

赵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8(01):135.

任海山.家庭教育在形成初中后进生中的影响之我见[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273.

王树青.初中政治科教学中的后进生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728-729.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后进生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