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音乐剧视唱练耳教学的新模式

2020-12-14 03:55杨骥韩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剧

杨骥韩

摘要:音乐剧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一直是本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相比于普通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来说,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本文主要在于突破传统的视唱练耳课模式,改进音乐剧学生练耳课中的一些传统弊病。

关键词:音乐剧  视唱练耳  《西区故事》  《sing sing sing》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097-03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起源与现状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视唱练耳学科是一门起源较早的学科,最早是教会理论家们为了教众演唱圣歌而开设的声乐训练,而关于视唱一词也来源于意大利;即“solfeggio”,即教众唱歌时的必修训练。一直到18世纪晚期,巴黎音乐学院建立后,他们将这一课程设置为一门常规训练课程,在这之后100年,著名的法国音乐理论家拉维格纳克首次提出了练耳这个沿用至今的术语,目的是通过演唱各种不同音阶、旋律、唱名等来加强演唱者的耳朵听辨能力,由此进而训练耳朵对音高的感知度与敏感度。

(二)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

笔者从事多年的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的教学,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笔者体会到,现如今音乐剧专业课程的视唱练耳课有如下特征:

首先,和普通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一样,例如教师拿着公共课的视唱练耳基础课程,练习一条条的视唱条目。主要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辨力很好的学生。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老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引领者,教师单纯地弹奏视唱条目的旋律线,学生则跟着伴奏来练习,整堂课程从一而终,这样很多学生在课堂下面相当于混大群,根本没有积极性可言,学生跟老师零交流,更不用说探讨一条视唱它的情感起伏、戏剧性,有的时候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音准的准确性都不能有所保证。

其三,在视唱条目内容的选择上极其的单调,都是本着训练歌者的准确音高来选择练习目的,并没有就音乐剧专业的特殊性而选择一些与音乐剧相关的剧目片段来开导学生关于视唱与音乐剧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为两者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互相辅助的桥梁。

其四,在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的音乐活动方面也是有很大的空缺点,学生们并没有机会参加一些与音乐剧剧目有关的视唱音乐活动,学校的相关负责老师也没有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来开展此项目。

最后,更重要的在于在选择视唱条目时,教师还是以单声部视唱练耳为主,认为单声部视唱练耳难度要小很多,学生也更加容易掌握。但这就严重的背离了音乐剧专业学生视唱练耳开设的真正目的,音乐剧剧目有的是异常复杂的,甚至涉及到众多声部,因此视唱练耳这一基础性学科必定要承担起这一重担,为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剧目表演奠定基础。

二、视唱练耳中的声部种类

视唱练耳从最初的训练开始,它包含有单声部与多声部。单声部指的是学生齐唱的单线条旋律声部,总的来说较为简单。但音乐剧视唱练耳更注重的是几个声部之间配合协同的和声效果,因此多声部视唱练耳是音乐劇学生们的主要练习内容。而多声部音乐,顾名思义,与单声部视唱练耳不同,它是超越一条旋律线条的,大于等于两条旋律线纵向以上的结合,可以是两条旋律线的结合,亦或是3条,甚至7-8条都是可以的,而声部的多寡,依靠剧情编排的需要。而无论是单声部,还是多声部,唯一的目的是服务音乐剧,揭露音乐剧的内涵,传达音乐剧的精神与思想。

三、多声部视唱练耳在音乐剧专业学生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遵循节奏基础上的身体律动

音乐剧最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表演者的舞台动作、动作的调度等,而这一动作不等同于影视剧生活化动作,主要指的是艺术化的动作,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话,舞蹈元素的动作是更多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为音乐剧的美感体验奠定了基础,规定着音乐剧剧情的节奏,因此,音乐剧视唱练耳的节奏与舞蹈节奏紧密相关。笔者在结合自己实践课的基础上,关于此点内容,给出如下建议:

1.立足于传统的规整舞蹈节奏展开基础教学

传统教材有其很大的合理性与基础性,因此我们可以最先就《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节奏教学部分开始,这本教材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基础性,视唱条目的节奏都是具有传统的规整性的、富有规律的节拍重音形式的,这就为学习者关于以后学习复杂节奏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音乐剧中探寻现代的节奏因素深化教学

经过前一轮的视唱练耳中的基础节奏模式训练,在往后的课程中就需要把各种复杂多变的节奏模式带入训练中,这些变化复杂的节奏一般都是来源于音乐剧常用的节奏。例如,著名的音乐剧《西区故事》是一部极其具有西部牛仔爵士乐风格的剧目,因此它的节奏型主要是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教师可以就爵士乐风格的切分节奏最具代表性的片段截取出来,专门作为训练片段进行视唱,如下图所示:

《西区故事》除了具有切分不规则这种节奏型外,另一个最重要,且最具特色的节奏型是“希米奥拉(hemiola)”,这种节奏型最大的特征是左右手之间相互对比,右手2连音、左手三拍子的特殊组合,分布于上下两个声部,因此两个双声部之间节奏错位,极其难以把控,而且是成篇幅的出现,这就使得学生们在排练这部作品时出现了极大困难,教师可以将此种节奏型从这篇音乐剧本中截取出其中的一个片段,去掉歌词,结合具体的音高单独演练这种节奏型。

(二)为“剧”服务,加强学生在视唱中的演唱情感培养

音乐剧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集故事性、戏剧性与情感性于一身,内容高潮迭起,以此来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剧目以及故事。而为了能达到完整地表演一个剧目,演绎每个剧中角色的演员,表演者对于情感的调度、设身处地的融入角色这是必备的基本功。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1.精细研读——分析视唱曲中的音乐情感

音乐剧作品,剧本研读是一部剧演出的关键,也是如何把控情感的直接以及唯一来源。教师在选择任何一条视唱条目时,都要告知学生,此题视唱条目选自哪里,它主要是描绘什么故事内容的片段,与什么情景有关,音乐风格又是什么样的;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给同学们分析此首视唱条目的写作年代、创作者的风格,当时的音乐潮流等;更要告诉学生们此条视唱的结构划分、气口、表情、节奏风格、特点等,要做最全面的作品分析,如此学生才能有演唱这首作品的根基,也才能较为准确的抓住作品的情感内核。

2.以身作则——把握范唱中的情感处理

不论什么时候,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像音乐剧视唱练耳这种实践性课程,教师的示范是最关键的因素,示范不仅能将抽象的语言直观化,还给到学生多角度的演示,如音准的示范,情感的掌控、剧情的解读,表情的处理,形态的变化等。

3.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主动创设音乐情感

音乐剧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的训练目的不单单是音准训练的课程,不能拿音准是否达到要求为唯一目的,因为视唱练耳课程是为学生们表演剧目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因此非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中,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积极地鼓励学生在音准达标的基础上大胆的融入情感、戏剧的内容,且融入自己认为合适的与剧目不违和的舞台动作,相当于学生在基本的视唱条目上进行了二度创作,这种创新理念想必会使得学生积极性大增。

4.因材施教——把握视唱中的音准和节奏

音乐剧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视唱练耳的整个课堂中要认真体会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施教,对于音准节奏感非常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放置于难度较大的声部;而对于节奏感不太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其安排一些节奏较为规整的乐曲进行相关的表达性练习,随后再增加难度;而对于高音部分发音较为良好的同学,比如男高音与女高音,教师可以在多声部视唱中将其安排到高音声部;而音域较低的学生,教师则要将之安排在中低音声部。而对于善于表现情感、故事性,或者表演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曲目,在课堂上让这些表现能力强的同学给其它同学做一些简短的示范,这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尤为重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们对于音准的控制、节奏的掌握,更是有情感的融入,肢体形态的展示,为剧目的表演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音准基础上的旋律之韵——以《sing sing sing》为例

《Sing Sing Sing》是一部美国非常著名的音乐剧,它的爵士乐风格除了在本土流传外,还扩展到了全球,是百老汇音乐剧里面的常客,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强有力的节奏以及切分型的充满活力、不安分的节奏,而这都得益于它的创造者“摇摆之王古德曼”。

这部作品的声部结合形态为四声部,因此我们将这部作品的歌词去掉,抽取出来四声部谱表。四个声部作品相对来说是有其演唱的难度性的,这首先体现在音准的把控上,较低声部的同学容易被较高声部的同学带跑,音准相对偏移,这是常见的问题;其次几个声部之间节奏错位打架。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首先做铺垫,循序渐进。

针对二声部作品的训练主要是音程关系训练也就是所谓的纵向和声关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横向的旋律进行熟练,进而对整体和声性思维进行塑造。在练习纵向音程关系时可以先从大小六度或者大小三度开始,然后逐渐的升级四或五度音程。比如说我们在展开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将一条大三度关系旋律叠加至单声部视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寻找到大三度音程间的距离感,进而对大三度音程的相对关系更好的感受,能够更好地对音高准确性进行把握。或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将音程度数给予学生,然后一组学生对根音进行演唱,另一组学生对冠音进行演唱,基于四拍子的律动,让两组学生展开转位的模拟演唱训练,一方面让学生们对近距离音程关系进行感受,同时也对远距离音程的音高进行体验,便于学生对音准有效把握。在排练多声部作品时能够看出声部间的和声关系并非一直都是纯四、纯五度或者大小三这样的和谐音程关系,也会出现大小七、大小二这些不和谐的增、减音程,此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们对和谐音程的音准进行有效把握,然后再训练相应的不和谐音程,教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和声性二声部训练之后,也可以将合声性三声部训练加入其中。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训练时也应当从简单的和弦开始,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对不同的声部进行模拟演唱。小组学生在唱中声部时,可以将半音降低或升高,进而让学生们对大小三和弦色彩进行对比,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对合成音乐准确性和色彩进行把握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进行完这些训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和弦连接训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和声纵向效果进行掌握,同时也能够认知横向旋律,如此才能保障声部间更加协调。

比如说《Sing Sing Sing》这一多声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旋律都是由男高音和男低音同时演唱,在对男生两个声部进行市场练习,也能够对音准较好的掌握。临时变化音升 do在第 35~36 两小节出现,因为是 d 和声小调,男高音的声部在调性上升高 7 级变成#do,要注意构唱前面 re 音到升 do 音小二度的下行,而不能唱成大二度的感觉。 男低音声部要注意保持住自己演唱的 la 音,他与男高是一個大三度的音程效果,第 37 小节升 so音和还原 so 音同时出现,要注意构唱此音上方小二度和下方大二度的音程色彩。掌握好调性、调式音阶的结构以及音程的色彩,相互之间保持稳定性。

四、结语

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程,尤其具有特殊性,它与普通的音乐学公共课视唱练耳教学要求不同、目的不同,然而就目前的音乐剧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课出现了种种不合理现象,因此探究合理的音乐剧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是我们青年教师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音乐剧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一直是本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相比于普通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来说,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本文主要在于突破传统的视唱练耳课模式,来改进音乐剧学生练耳课中的一些传统弊病。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赵易山.国民基础视唱教程——合唱与独唱钢琴伴奏版[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8.

[3]王诗论.多声部视唱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安雪.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孙晓曼.法国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与思考[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6]罗俊毅.现代音乐无调性视唱训练策略[J].阜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47-148.

[7]黄明智.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J].西安: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02):44-45.

[8]黄乐燕.论音乐剧的流行性因素[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聚焦华语原创音乐剧(上)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看音乐剧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