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

2020-12-14 09:21赵俊凤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摘  要】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内容开展分析,如人类要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等。重点探究了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思想前提、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等,以期将其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指引作用,开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引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既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又会制约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给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值得深思。

1.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内容分析

1.1人类要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其中人类要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人类对自然規律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无到有、从盲目到科学。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强调要想发挥自然的正向作用,人类应该加强认识,了解并遵循自然规律,并依照规律办事。反之,则难以促使大自然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会致使大自然报复人类,阻碍人类社会发展。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人类的生存是存于自然界之中的,对自然规律认识并合理的利用是必要的,能够真正体现出对于自然界整个统治的先进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日趋加强,促使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呈现了多元化特征。不仅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有所变化,而且人类自身也处于变化当中,不管何种变化,都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和其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为了推动自然环境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助力,则需要自始至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并与客观自然规律保持一致。

1.2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

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也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孕育了人类,人类属于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基于此,可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法脱离自然界独立存在。在马克思主义眼中,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前者是后者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若是没有前者的支撑,那么将无法进行基本生活资料的获取。通过对人类社会实践分析可知,其属于一项具体的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为此,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当中,需要尊重和善待自然,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也要学会与其和平共处。基于此,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中,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要依靠自然实现发展,要想更好的生存,就需要善待自然,不可对自然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1.3人类要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

自然对人的先在性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之一,此观点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提出的,明确指出人类虽然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所有活动受动于自然,在对自然产生较强依赖性的同时,也可实现对自然的改造。之所以要求进行改造,主要是能够和自然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并使得自身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例如,在对大自然改造的进程中,可进行物质资料的获取,此过程也是人类能动性的表现。另外,对自然进行调节的活动,也是人类对于自然能动性的反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给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提供了诸多帮助,可促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自身行为对自然界所产生的影响。该种影响不仅包括积极的一面,也包含消极的一面。基于此,人类应全力以赴发挥自然界的正向作用,实现对此种影响的科学调节,及时将不良影响排除在外,进而推动人类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

2.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探究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丰富,着重论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之间和谐发展的观点,又渗透了人与人之间发展的理念,对我国传统发展观念造成了冲击,促使其发生着变革,并且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存在过渡追求经济建设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不够合理,既会导致资源短缺现象,又会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发展,难以营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在该现状下,有必要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并将其与我国实践生产结合,发挥其时代意义,使其指引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1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在环境伦理学中,将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作为重中之重,但是针对主体地位是人还是自然这一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事实上,若是单纯使一方处于主体地位,其观点都不是全面的,都会与和谐统一发展理念相背离。为此,此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要想解决该问题,需要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进行解读。主要是因为其思想中,站在全方位角度上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倡导应该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起来,强调实施“主客观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应给予人与自然关系足够的重视,对其关系进行有效的把握,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人和人关系、人和自然关系相结合的生态发展观。简单来说,就是在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关注人,而且还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考虑,促使其能够实现融合发展。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当中,其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的,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相结合,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既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又能够给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指导。正是因为如此,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意义。与环境伦理学研究相比,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研究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弥补了其片面性的弊端,在明确人类在科学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还倡导应该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加大对自然的保护力度。同时,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对大自然造成破坏。从中可见,马克思生态哲学这一思想,是对以往环境伦理学观点的扬弃和超越,更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还表明人类针对自然不管是适当的干预还是改造都是必要的,科学合理的改造有助于促使地球生态系统实现平衡,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干预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进而与生态结成发展共同体,可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既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性质有所不同,是对立的,是当代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前者以追求利益为生产目的,后者力图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阶段所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引发的,而是由于和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才导致了该结果。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中,针对人与自身和谐共生做出了研究和说明,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有助于帮助我国克服传统的旧工业模式,早日突破以往模式的局限性,进而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社会环境。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指向。在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涉及每个人,所以不仅仅是国家要面对的问题,而且还关系着民生,生态危机的应对与解决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此,在当今时代,应该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指向,以保护优先、节约优先为主,加强全球的生态治理,严格执行生态治理制度。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应该依靠国家力量和人民群众力量,以此为指导,应进行生态发展理念的渗透,以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将建构生态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底蕴,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能够提高人类在生态环境层面的认知水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将其归结为社会问题,所以倡导以社会发展为着手点进行人与自然关系处理,以此为出发点,克服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除此之外,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还对人类社会的生态危机进行了阐述,明确该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人类的过渡利用,针对对自然资源不负责任的开发与使用,马克思是持有反对态度的,其认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若是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在此现状下,便无法大力发展经济财富。通过对马克思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次解读,会给现代社会发展带来启发,要想有效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纳入人类利益共同体中,以真正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人类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由于无法与自然分离,因此不可过渡的利用自然,应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待自然要取之有度。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对环境问题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延续发展层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容广泛,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地球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应深入挖掘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价值,并对其借鉴和应用,以有效缓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薄海,文吉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20(06):8-13.

[2]于阔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新时代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25-127.

[3]王朋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2):52-60.

[4]黄义鹏.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及重要意义分析[J].公关世界,2020(08):153-154.

[5]钟婧,黄义鹏.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及重要意义分析[J].公关世界,2020(06):135-136.

[6]朱晓田.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學理论意义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6+68.

[7]郭紫怡.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104-105.

[8]聂惠.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2):3-6.

[9]马雪芬.论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8):100-102.

作者简介:赵俊凤(1975.12-),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