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对信用文化的传播价值分析和传播效果研究

2020-12-14 07:22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影视剧影视信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影视剧的欣赏为例,人们已不再停留在消遣和娱乐层面上,而是对其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有了更多的期待。当前,信用危机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信用文化正处于由伦理信用向契约信用转变的时期,人们对信用的认知亟待重构。随着影视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影视文化的受众范围极为广泛,影视中所包含的观念、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也因此更易对大众的思想产生引导作用。于是,影视剧对于信用文化的重建和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致力于文学与艺术传播研究的刘文文博士写的《中国新时期影视剧中的信用文化传播研究》一书,将新时期影视剧对信用文化的传播作为一个意义传播系统来考量,并把这个传播系统置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总结出影视剧对信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期探索出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信用文化、影视文化,也可以使其理解文化传播的模式、價值与意义。

本书借鉴了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著名的5W传播模式(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的思路,探讨了传播系统中的创作者、影视作品、影视媒介、受众、效果这五个要素,分析了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一方面,影视剧中的信用文化是社会中信用现实的影像书写;另一方面,影视剧对于现实社会中信用文化传播和重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探究信用文化在影视剧中的话语表征和传播载体,是研究影视剧中信用文化传播的关键。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是对信用文化在影视剧中影像表征的研究。作者在这一章完成了对信用文化在新时期影视剧中意义的建构。第二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讲述了其意义的呈现。作者剖析了百余部伦理类和商贾类的代表性影视剧,梳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中信用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变迁,进而阐发了对新时期影视剧中多维视角下的信用叙事的深层思考。第三章研究的是意义的赋予。基于信用文化转型的社会背景与生态环境研究的语境,作者对影视剧的制作流程和其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进行了全面的审视,由此提出了对影视剧盲目追求市场效益而忽视信用文化担当的趋势的批判,以及对创作者如何实现信用自觉的建议。第四章探讨的是意义的接受。作者分析了新时期影视剧中信用文化的传播价值,深度访谈了受众,探究出受众对信用价值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同的原因,这些为提升信用文化的传播效果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指导。第五章研究的是意义的升华。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启示下的信用交往观、交往行为理论启示下的传播模式等的论述,本书为传播信用文化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撑。

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对影视剧中信用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为影视行业和文化行业的从业者与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陕西工运学院 贾盈荣)

猜你喜欢
影视剧影视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失信商人的悲剧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信用消费有多爽?
影视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