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4 04:01徐云君姜柏生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医联体模式实践

徐云君 姜柏生

摘 要 近年来,医联体成为了中国医疗界的热议话题,江苏盛泽医院作为所在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率先开展了“医联体”模式的探索。本文介绍了江苏盛泽医院在目前“医联体”模式下的实践成果,并且从对口专科之间的合作、业务培训和双向转诊、医联体模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介绍我院医联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医联体”模式 实践 江苏盛泽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7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dical associ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hina's medical community. As a third-class general hospital in the region, Shengze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taken the lead in exploring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mod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results of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under the current "Medical Association" mode,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ssoci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three aspects: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erpart specialties, business training, two-way referr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association mode.

Keywords "Medical Association" mode; practice;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原卫生部相关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医联体”模式,要求大型公立医院在技术上尽最大能力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科学形成。[1]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医院之间的交流,探索医联体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要求,2014年吴江卫计委提出以我院为中心组建吴江南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我院对口支援南麻卫生院、铜罗卫生院、青云卫生院、七都卫生院、庙港卫生院及桃源卫生院。目前我院除消毒供应中心面向全区开放(不包括吴江一院、永鼎医院及吴江五院),还成立了临床医学检测中心、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病理检验中心及产科急救中心等五大中心,并承担着吴江南部地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任务。

1 服务范围

目前除上述六家卫生院外我院医疗服务范围还包括吴江区中医医院、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梅堰卫生院、黎里卫生院、菀平卫生院、同里卫生院、金家坝卫生院、屯村卫生院等数十家医院及卫生院,辐射人口占吴江区域人口约40%以上。其中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围更是覆盖了21家单位之多。

2 具体做法

2.1 坚定步伐,健全组织,建立合作互动平台

(1)深入了解情况,制定目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按照“实事求是,推动发展”为要求,加强交流沟通,进行细致的调研。经过深层次的调研,双方可以尽快的建立共同的工作目标,步调一致的开展工作。由江苏盛泽医院组织院内技术骨干积极参与“一带一”支援,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疾病与多发病症诊疗水平的同时,积极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特色专科的技术业务,形成“大病大院治,小病社区医,疗养到社区”的新型就医格局,为吴江区以及周边区域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

(2)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重视全面工作的对接。双方相应成立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有效全面的开展。江苏盛泽医院组建了工作小组,指定院领导为此工作小组的组长、医务部对外联络主任为行动秘书,部分科室主任及主力为小组成员。小组办公室设定在医务部对外联络办,由此工作小组的行动秘书(即:医务部对外联络主任)来具体负责相关工作事宜。例如:与区卫计委进行联络、与社区各卫生院进行沟通,在一个时间段内对工作内容、工作量进行统计,对需要协商的事情进行意见征集,对转诊会诊等进行协调,组织召开专业座谈交流会。2014年,我们提出了“吴江南部卫生中心”概念,几年来我院每年定期举办1-2次吴江南部医疗机构院长座谈会,就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发展规划进行交流,逐步形成以我院为技术中心与各兄弟合作医院间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交流紧密的医联体形式。

2.2 制订方案,营造合作工作环境

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了《专科合作协议》,确定了对口合作内容。内容具体有:专家门诊及查房、实施双向转诊、义诊及健康教育讲座、 提供大型检查及“五大检测中心”等。

2.3 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举措,保障工作順利开展

(1)健全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为了顺利开展医疗服务合作,我们必须要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双方建立医师轮转下乡制度、定期考核制度等。[2]

(2)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盛泽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双向转诊服务中心,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双向转诊的病人提供方便,各扶持科室结合实际,安排专家下社区定期门诊。我们充分发挥盛泽医院的技术优势,深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情况,根据具体需求,明确了3个卫生院对口合作专科,即内分泌中心与铜锣卫生院对口合作,于2017年11月正式挂牌名为“江苏盛泽医院铜锣内分泌分中心”并独立设立专家门诊室,配备1 名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定期门诊,每月主任医师亲临不少于1次,每周下病区指导1次。通过查房带教或病例分析等形式,逐步提高乙方代谢病的诊疗水平,规范病区的诊疗流程,同时鼓励基层人员参加医院组织开展的内分泌继续教育项目或学术研讨会,安排医生至医院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康复科与同里卫生院对口合作,于2016年3月正式挂牌名为“江苏盛泽医院同里康复指导站”为进一步推广三级医院康复治疗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康复治疗技术在脑血管后遗症、骨折并发症、慢性疼痛等功能性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建立“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满足患者的社区康复需求,扩大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影响力与辐射范围,提升康复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家门诊,同时由两名及以上的医师与专家协同工作,工作站中的跟师人在建设期内需撰写30份典型医案记录,5份关于优势病种、特色治疗技术的心得体会或读书报告。争取在建设期后基层工作站能熟练运用物理、作业、运动等康复治疗技术服务项目,康复特色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并培养出2名以上合格康复技术服务人才。眼科与吴江四院对口合作,于2017年7月正式挂牌名为“江苏盛泽医院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诊疗合作站”。通过眼病诊疗工作的开展,解决基层眼病患者看病难的疾苦,拓展基层医疗服务范围,培养基层眼科专业人才,为眼科诊疗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起到推广作用。由一名眼科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师轮流坐诊,进行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眼科门诊小手术的诊治。并定期开展基层所属辖区的白内障筛查工作。充分发挥大医院在区域卫生中的龙头作用,带动社区卫生发展。这样一来,首先,提升了居民后期治疗的保障水平;其次,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培训,年轻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整个辖区人民的医疗保驾护航。

3 总结

在医联体的模式下,盛泽医院将优势、强势专科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具体情况、深层次的需求进行结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在专科业务上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医院的技术优势,对于领先的重点专科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强项更强,扶持弱项”的目标。通过盛泽医院专家及科室带头人的引导,各服务中心的特色专业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走下去、送上来”的业务培训模式逐渐成为众多大医院的首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在业务培训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的来,下不去”。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可以到大医院来学习培训,但是大医院的医生很难下得去。这是由于大医院本身病人较多,医生经常超负荷状态,要求他们在完成医院极其繁重的工作后,对相对应的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还要进行引导和指点,这是不切实际的和难以长久的。[3] 在双向转诊方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转得上,下不去”。这一点其实也容易理解,大医院医疗设施齐全,医疗水平较高,病人通常愿意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入大医院。相对应的是,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条件一般、诊疗水平较低,加之药物不全或医疗保险不报销,病人往往不愿意转诊到卫生服务中心。[4] 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大医院要从机制上着手。首先要建立下派人员机制和轮排班机制,合理的安排有下派任务的医生的时间,从而确保他们在时间上、精力上有能力为各中心服务,能够很好的进行教育培训;其次,我们要健全下派医务工作者的考核办法,把对各中心的帮扶、培训、指导等工作纳入到对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绩效考核中,提高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除了机制上的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深入参与也是对医联体的模式建设的重大支持,确保此项工作的良性发展。第一,政府机关要加大对各中心的扶持力度,从基础建设开始,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的方式,让现有医务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工作中去,也能够招募更多更有能力的医学工作者到中心去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等步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的诊治水平;[5]第二,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的与医疗保险单位进行沟通, 及时掌握医保知识及相关政策,制定保障措施,让患者在卫生服务中心也能享受到在大医院的购药服务;最后,国家卫健委应该牵頭制定一套标准和办法,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效开展。[6]

参考文献

[1] 李飒飒,郭航远.医联体及其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5):13,14.

[2] 姚东明.探讨区域卫生信息化信息互联构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增1):43,45.

[3] 姜立文,宋述铭,郭伟龙.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J].医学与社会,2014.27(5):35-38.

[4] 王兴琳,蔡华,严卓然,等.医联体一医疗资源整合下的区域组织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4):8-10.

[5] 钱旦敏,董建成,余苏,等.区域医疗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7-9.

[6] 黄培,汤利华.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16-19.

猜你喜欢
医联体模式实践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区镇一体化紧密型医联体运行效果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