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浅谈

2020-12-14 04:01张萌满萌于志军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张萌 满萌 于志军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是新时代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更高阶段。为改变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本文浅议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理论思考,以期更好的理解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关键词 人类社会 新时代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78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new form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ppeared during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which represents a higher stag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new era.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onflicts between rapid growth of econom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ergetically, and persist in the cour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paper proved a brief talk on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which will deepen our knowledge and populariz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idea and intens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human society; new er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文明,顾名思义,由“生態”和“文明”组成,但其意义又有所延伸。其中生态由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环境延伸为所有生物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空间;文明则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念,包括社会道德观、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物质文明观。[1]生态文明最早在1987年由中国生态学家叶谦吉提出,[2]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生态文明的内涵不断延伸、地位不断提升,由开始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补充,提升至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后上升到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国家战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念及其指标体系已融入到当前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及体制机制等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3]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必将被赋予更多新的时代内涵。

1 生态文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环境污染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产生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地球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的危害,人类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4]生态文明实质上研究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5]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文明。经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已成为新时代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反映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更高阶段。[6]

在此阶段,人类社会为改变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矛盾,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全球范围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改造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生态文明同之前的三种社会文明相同的是都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并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力,但生态文明的发展更加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注重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7]目前,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整体呈现持续进步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生态活力发展稳定,呈持续上升态势;然而环境质量退化的趋势还未能根本扭转,协调发展能力仍有待提高。根据各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情况,全国可划分为:全面协调型、协调发展型、生态改善型、环境友好型、环境改善型和传统发展型六种生态文明发展趋势。[8]然而生态文明是动态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对生态文明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系统、动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9]基于以上情况,各省份应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查漏补缺,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生态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朴素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在与自然长期斗争中提炼形成的智慧结晶。[10]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

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逐步加剧。尤其上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伴随着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1]为改变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1987年中国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概念,2007年中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不断出台,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举国上下之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12]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反哺生态系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使其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智力和技术支持,推动其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持续增强,进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3 展望

虽然目前我国乃至全球仍存在一系列的地球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枯竭、水污染加剧、淡水资源紧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或土壤退化以及矿产资源耗竭等,但随着我国把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为己任,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寻求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问题,未来必能促进人类文明经济的发展,逐步减少甚至解决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1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設生态文明也必将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婀.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和理论思考[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6.

[2] 许婕.生态文明建设是振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生长点[J].知与行,2016.10:159-160.

[3] 陈盼,施晓清.基于文献网络分析的生态文明研究评述[J].生态学报,2019.39(10):3787-3795.

[4] 黄志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伦理理念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 兰宗宝,韦莉萍,陆宇明.生态文明理念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23-225.

[6] 郭印.中国的生态文明观是中西方生态价值理论发展与融合的结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64-70.

[7] 马百兵.我国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5.

[8]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2.

[9] 刘觅颖,王继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3):15-23.

[10] 邬巧飞.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4.6:54-57.

[11] 宋全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12] 谢灿坤.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以云南藏区为个案[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75-79.

[13] 余雪梅.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25-125.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