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

2020-12-14 04:01陈柯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思政教学改革

陈柯

摘 要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引入高校课堂,实现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本文从我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出发,就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必要性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47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to cultivate people through virtue,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by introduc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college classrooms, so as to fully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Starting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s in our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s and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古有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现有陶行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传道在教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这更与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所契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便是传道很好的有机结合方式,为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我校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1]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在环境领域相当重要,必须予以重视。本文从我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出发,就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讨论。

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各大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行起来,大学生不仅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还应注重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也表明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国家需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更需要道德素质高的人才。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环评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践分析及操作方法,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基本胜任环评工作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位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环评可定义为通过项目论证、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等工作程序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已经规划好的建设项目实施以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这是一种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旨在认清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尽可能降低或缓解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然而,环评实践过程中需要环评工程师主观的对环评中遇到的问题做出重要决策,科学合理、公正的决策往往依赖于环评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当下存在的环评机构丧失独立性与公正性、与企业串通炮制虚假、撰写低劣的环评报告的现象与环评工程师缺乏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密切相关。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方法教学,缺乏对环保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而这些与当前环评行业中的乱象密切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则是解决当前环评行业乱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成为环评工程师的前提与基础,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环评的行为规范、不敷衍取巧、实事求是反映存在问题,不仅仅有关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环评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一步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2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

2.1 利用教学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因此授课老师需要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并对它产生兴趣,只有将教育培养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学生从兴趣转变为热爱,从热爱到学会思考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从学好这门课程到成为环境领域的专业人才。首先,授课老师教育学生要有同理心,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合适、创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这种以同理心出发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同理心的重要性,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他人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其次,授课老师不应该一味的将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授课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2.2 利用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老师都会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然而不少老师会忽略教育学生要以公正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前提进行环评工作,这个问题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小到不起眼,但是会对环评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授课老师可以从中引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要有道德素养,同时关注不起眼的小事,着眼工作细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从而提高思想觉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时代新人的力量。

将环境影响后评价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内容,它往往被称为回顾性评价或跟踪评价。大多数项目通过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与评估后,从顺利实施开工到最终运行使用,便很少关注实际产生的实际环境污染情况,这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3]因此授课老师可以抓住“思考问题要全面”给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张的辩证思维,从本质上去了解我们要分析的对象,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种辩证思维更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紧密相连,更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代大学生必须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主张,切实不断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才能在正确认识与解决问题中赢得未来。

2.3 利用教学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4]授课老师可以对这门课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与校外环保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切身感受环评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够亲临项目现场进行实战演练,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实践中来,敢于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去解决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授课老师可从中引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脱離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同时通过制定教学实践的一些行为规范与规则,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到的:“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可见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忠于党、向党学习,成为一名严守纪律规矩的人才。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引入思政教育,让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通过教学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

3结语

人的素质的基本定位准则是德智体美劳,德放于首位,便能体现其重要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也正是我们国家正在构建的思政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本质上不是一门课,而是对学生进行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5]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改革、创新的教学方式对环保行业人才进行培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高校专业课老师,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课堂教学出发,不仅要搭建起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更要对课程思政教育有信心、恒心和耐心,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虎,刘爽.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背景下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9(35):54-55.

[2] 马秀欢.论高校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表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30,177.

[3] 朱春兰.浅谈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现状与意义[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9:38-40.

[4] 袁兴程,李广超,杨伟华,李丹.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07):80-82.

[5] 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