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白在延安盐业开发中的重要贡献

2020-12-14 04:36王民
中华魂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盐业三边

王民

2015年4月,我曾在《中华魂》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延安当年的大科学家陈康白》,文中详细介绍了陈康白的成长经历和他在徐特立指引下来到延安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主要介绍了陈康白在延安时期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这篇文章发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已在人民网党史频道、海疆红色记忆、江苏先锋网等众多网站上转载,成为了大家认识陈康白、研究陈康白为数不多的参考依据。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追寻着陈康白先生的人生轨迹,从未间断对他在不同时期为党和人民所做贡献的探寻和研究。但因年代久远,绝大部分与陈康白有同事经历的人基本上都已不在人世,致使研究工作异常艰难。但可喜的是,今年年初在陈康白家属的支持和努力下,我们又发现了一大批陈康白在延安时期的珍贵资料,为我的研究工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更使陈康白先生的很多光辉业绩能够异常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后人感到无比的钦佩。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就为大家呈现出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陈康白先生在延安时期盐业开发中的重要贡献。

在前文中我曾介绍过陈康白在筹建自然科学院的过程中接到了中央的另外一个任命,让他兼任三边盐业处处长。“陈康白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怠慢,立即把学校的工作向屈伯川等人做了交代,带着陈宝诚、华寿俊日夜兼程来到三边。在三边,他们迅速向盐民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当地的地质结构。在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辛苦调查以后,他们在盐民的帮助下找到了‘海眼,改善了制盐工艺,盐产量一下子提高了五六倍。这个好消息传到中央和财经部,朱德和李富春等领导非常高兴,指示陈康白再接再厉,迅速在三边全面推广这种新的打盐办法,为边区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文中关于陈康白在盐业生产上的贡献只介绍这么多,但其真正的历史和影响力远比这些要精彩得多。

自然科学院开学以后,陈康白不敢耽搁,把学校的工作向屈伯川做了交代后,就来到了三边接着进行盐业开发。此时三边的盐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管理人员、生产人员也都有了相应的补充,财经部还任命张丞勃为盐业处副处长,协助陈康白开展盐业工作。采用新法打盐以后,三边的盐产量剧增,但天气渐冷,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这又摆在了陈康白的面前。

中央看到三边打盐有了辉煌的前景,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有不足,于是紧急调集陕北三边军分区的干部战士300多人,开赴盐池帮助生产。边区政府迅速成立了盐场,增加了干部队伍,这标志着边区盐业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在新的形势下,陈康白带领盐业处的同志们与军分区的干部战士紧密配合,全面领导着这场打盐的战役。此时陈康白不仅要指导盐民和战士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打盐,还要调配各种生产资料,保证盐业的正常开展;还要调动盐民的生产积极性,以保证盐业有充足的劳力;还要督促实际运营者和部队建立一支良好的盐业生产、销售、管理队伍,保证正常的运营秩序,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就是连财务会计审核制度也要由陈康白来亲自审查。此时的陈康白不单单是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政府官员、一个决策者、一个实业家、一个商人、一个财务管理者,更难得的,还是一个处理复杂矛盾的高手。这对一个化学家、教育家来说,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三边属陕北的边疆地区,泛指靖边县、定边县(含盐池县)和安边县,三边地区虽自古产盐,但绝不是一个富足、祥和的地方。这里自古地广人稀,交通闭塞,条件恶劣,民风强悍,匪患横行。虽是富源之地,但由于地处偏远、政府疏于管理,尽管抱着金饭碗,但仍是民不聊生,百姓普遍贫穷,地方财力也非常不足。边区政府执政以后,虽然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地域偏僻,且多为荒蛮之地,周围还常有土匪出没,民众生活还不能说安稳,三边的军分区部队还需经常去剿匪。所以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地方政府管理较弱,基层党组织也不十分健全,所以要想在三边地区迅速高效全面地发展盐业生产,仍面临着众多的难题。陈康白在这里碰到的最大的难题是生产条件的不足,想扩大再生产,但是缺劳力、缺设备、缺厂房、缺运输工具、缺各种技术人才,一睁眼到处是困难。各个盐场分散而又偏僻,缺乏房舍,盐工们无处安身。陈康白刚来三边时还属夏季,气温高热适于打盐,但现在已近深秋,陕北早已寒风朔朔,盐工们本从不在寒冷季节打盐,现在让他们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在冰冷的盐田中劳作,挨冷受冻,也确是让大家叫苦连天。另外,缺乏有经验的盐民自不必说,就是连干粗活的劳力也是非常难寻,经常要在三边以外的地区去雇佣。虽然说中央下了命令让部队来三边参加盐业生产,但是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难题:陈康白作为一个政府官员如何与部队相处?

首先,部队的干部战士缺乏打盐的经验,需要有经验的盐民来现场指导,这使缺乏熟工的矛盾更为突出。其次,军队有其固有的指挥系统,军队下级只听从自己上级领导的指挥,而对于政府官员的调动常有顶撞不听调遣的情况。陈康白看到部队在生产过程中常有劳动不积极、不听管理者的指派、生产效率不高的现象,但他作为三边盐业生产的总指挥,有时却指挥不动,说也不听,这经常使陈康白颇为烦恼。一时间,陈康白还设想着让部队按生产要求重新组织设制,建成正规的生产单位,但无疑遭到了明确拒绝。再加上军队本以打仗为专职,有些人对参加盐业生产缺乏认识,不免产生其他事端。

而初时三边各县的政府部门也对盐业生产的支持不足,没有委派更多政治觉悟高有能力的干部来领导、参与盐业的生产工作,经常是催一催动一动,没有把盐业生产当成政府的中心任务来抓。当盐业生产遇到困难需要地方上支持时,也经常出现举步维艰的情况。所有这些难题都让陈康白心急如焚。

可是盐业的生产事关全局,是党之重业、军之重业、边区政府之重業。1940年以后,国民政府完全断绝了对我党军队的拨款,使边区的经济形势陷于危急之中,很多边区机关、学校、军队濒临断炊,津贴停止发放。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而中央给陈康白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提高盐业产量改善边区的经济形势,想尽一切办法为边区财政提高收入,战胜眼前的特殊困难的同时,通过盐业的丰厚收入为边区各行各业提供必需的经济支持与积累。这份千钧重担压在陈康白的肩头,使他不能有一丝的退却,陈康白也从来没想到过退却,他自己咬紧牙关想尽一切办法来战胜各种困难,用盐业的大发展来挽救边区经济形势的危局。

陈康白没白天没黑夜地苦战在三边,为了给盐民提供基本的住处,陈康白就通过三边政府在周边拆庙宇、拆旧房,高价购买建筑材料。陈康白还经常向边府主席林伯渠汇报情况反映困难,希望边府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盐业生产。为了保证冬季生产,让盐民有基本的劳动保护,陈康白协调皮草厂改进特殊的防水靴子,使生产者免于赤脚在冰冷的盐田中劳作。为了处理与军队管理上的诸多困难,陈康白还主动求得三边军分区司令贺晋年的支持与帮助,让贺司令全面加强对部队的指挥和管理。同时陈康白还主动向朱总司令和其他领导反映问题汇报情况,以求得多方面的支持。为此,陈康白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才学,制定了详尽的《三边盐业开发计划书》并附上详细的情况说明。

中央和边区政府时刻关注着三边盐业的生产,也时刻关心着陈康白遇到的各种困难。边府主席林伯渠亲自出面,调集各种力量来充实三边的党政工作。而总司令朱德更是时刻惦记着盐业生产,时刻在关心着三边的情况,并且在各个细微之处给了陈康白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从下面一封朱老总给康白的亲笔信中,更能看到朱老总在边区经济上的良苦用心。陈康白同志:

你对陕北的计划书与调查的实况书,我们均看过,对陕北及晋北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贡献,望你努力使其实现。

我回延安已四个月,参观过了许多工厂及一切(些)建设,并讨论过财政经济以及过去的财政经济建设,虽有某些成绩,实在入不敷出,以致几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以致引起大家注意。这是最好的现象。(指:引起大家注意。)因此也就大家努力去干,但是,干的决不合乎党政军民在边区(的实际需求),原应该是一致,实际上还差得太远。有计划,大多不实现。我们看到了最大缺点:人力缺乏、太慢、交通不便,种种困难,以致拖下去。最后,我们下紧急令派军队全体动员,首先从盐井来冲锋,冲破这些困难。如早两月今年可宽裕的解决。现在,虽较迟也还可以在努力中求得解决。不仅求得自足自给为满足,一定要、也可能做到建立一切经济,得到广大发展的前途。我的意见先从盐下手,应在今年做出十万驮盐,包做、包运、包销、包途中开店。现在外面(指陕甘宁边区以外)盐卖壹元才数两,我们出口能卖一斤或二斤,可得七百五十万到一千万元。祗要如何能做到。我未到过盐井,只凭你们的计划报告来判断:能做五千亩盐田,每日可出一万驮,能晒五日亦可出十万驮。最近来电,冬天也还设法可能晒盐或用炭熬盐,凑足此数。无论晒、熬都望你大刀阔斧的干下去。动员全部党政军民来争取此一胜利,尤其是军队特别可靠要善于指导他们。

目前只能以盐及羊毛为重心来建设,以后当以次第及他(它)种工业。

定边粮缺、屋少、在发展中利用上(盐)井驮盐的运输力,由庆阳驮盐上来屯积。

以后望你们(把)在盐井的状况随时用电报告延安。

总之,定边盐池为陕北经济策源地,以后经济中心当在定边。请你作长久计划,逐次发展附属工业、贸易、交通等等营业。更要防着敌人吃醋,用兵夺取及封锁等等。我能有暇亦当来井一看。

现在自力更生是目前全党全军之极重大任务,望你多多努力,为党工作,发展极光荣之事业。

(对)绥德及晋西北(的工作)亦应注意,设法帮助建设起来。

此致

布礼

朱德( 1940年)十月二十一日

透过这封长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对陈康白寄予了多么大的厚望,陈康白肩上担负着多么沉重的担子,有多少困难需要他去解决。这不是简单的盐业开发,这是在打造陕甘宁边区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盐的事业做好了,边区的经济就有了活力,盐维系着边区和西北国统区许多人的生活命脉。三边盐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西北人民缺乏食盐的问题,平抑了日益飞涨的的盐价,还极大改善了边区的经济形势,更为将来边区发展工业、纺织业、农业等各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陈康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三边的盐业上,他不能辜负中央对自己的重托和期望。他累瘦了,累黑了,脸上的胡子足有半尺长,因长时间顾不得修剪显得扎扎碴碴。此时的陈康白根本不像个文人,更像个大胡子武士。但就是这个大胡子,为了陕甘宁边区,日日夜夜地苦干着。在内心的深处,陈康白展望着一幅边区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为了心中的蓝图在忘我地奋斗着。

柯仲平是边区的大文人,是把诗歌推向街头的倡导者,在延安文艺界颇有影响,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也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执委会成员。三边的盐业大发展以后,柯仲平也来到三边采风,想通过他的笔用诗歌来描写三边繁忙的盐业生产景象。也就是在这深入生活采访的过程中,柯仲平与陈康白成了挚友,也了解了很多三边有喜有悲的真实情况。同时,柯仲平以他那诗人特有的敏感,洞察了陈康白内心的喜怒哀乐。陈康白与柯仲平一见如故,两个志趣相投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带着柯仲平参观盐田,看盐工们如何熬盐,也让柯仲平去领略那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盐场。当然,在这之中陈康白也向柯仲平诉说着自己心中的苦恼,向他抒发处理各种难题时的尴尬和苦闷。在定边、盐池那崎岖的小路上,两人经常在一起散步长谈。柯仲平就像个久违的知音,耐心地听着陈康白那滔滔的述说,陈康白在三边所经历的一切让柯仲平对三边的情况由新奇变得理解和熟悉。慢慢地,柯仲平了解了陈康白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对他感到由衷的钦佩。柯仲平一边心疼地劝慰陈康白,让他多一些平常心,放下身段,与别人多沟通,主动求得别人的支持;一边鼓勵陈康白要坚强起来,更勇敢一些,不要太谦逊,该说的就说,要把自己的困难勇敢地向朱老总等领导如实坦陈。柯仲平鼓励陈康白:你将在你亲手创造的一个经济基础上,建立更大的基础功业,为党,为人民大众!

在特殊时期有了柯仲平这样一个特殊的挚友,也算是对苦闷当中的陈康白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让他的心情舒缓了许多。陈康白知道柯仲平不能在三边长留,马上还要回到延安城,就又给朱总司令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地阐述了三边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托柯仲平亲手转交,并希望他当面向朱总司令介绍三边的各种复杂情况。就这样,柯仲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边,带着任务踏上了归途。

1940年11月初柯仲平回到延安以后,不敢怠慢,马上去找朱总司令,汇报三边的详细情况。朱总司令知道柯仲平的来意以后非常重视,马上请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并实际主持陕甘宁边区工作的任弼时和中央财经部部长兼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一起听柯仲平介绍情况。柯仲平没想到,这三位领导一起和他谈了有4个多小时,领导们都认为:“盐业开发工作是目前可能成功的最中心的边区经济建设工作。”其中朱总司令赞许陈康白“是革命的科学家,对党、对八路军、对边区,是十分忠实的、热忱的、艰苦工作的。已经开始着一个伟大的创造,有了重大的贡献,光辉的功绩!”

在四人的谈话过程中,领导们有时详细询问,有时相互讨论,有时还沉静思考。柯仲平也是有问必答,一边做着详细的记录,一边把自己了解的三边情况尽可能地向各位领导阐述清楚,同时对陈康白在三边做事做人和工作的特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三位领导中,说话最多的就是朱总司令,最了解情况的也是朱总司令。最后朱总司令叮嘱柯仲平:要把今天的谈话回去整理一下,写封信把谈话的内容转达给陈康白,告诉他:中央是非常重视他的工作的。

柯仲平回去以后,仔细梳理了这次谈话的内容,赶快给陈康白写了一封感情真挚、语重心长的信,信中写道:

康白:我把你要我代达的及我了解到的全向总司令报告到了。总司令给了许多极重要的指示,都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指示。并要我马上给你写信。当然,在你接到我这信以前,你一定已先接到几次电报了;因为总司令极重视你领导、你开创的这一工作,并且是很同情你和部队的艰难困苦的。

这封信写得很长、很全面,一方面向陈康白转述了朱总司令等三位领导对陈康白的支持、理解和指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柯仲平对陈康白真心的敬佩、爱护、同情和劝慰。当然,最重要的是为了传达朱总司令的重要指示。

针对陈康白在盐业工作上遇到的管理问题,朱总司令详尽地指示到:

关于总的盐务工作的领导,你是正处长,张丞勃同志是副处长。你们几人应建立极密切的关系。最要紧是能共同商议着解决问题,而又能作适当的分工。你比较偏重在技术方面的领导,应该在总的领导上去注意计划、检查、督促及向你的上级作经常的具体报告。你对我讲过:战士们只听他军事系统的直属上级的领导与督促,你不常方便直接纠正他们的各种缺点。这本是一个事实,也是军队本身带来的一个特质。但是,你抓紧领导上的会议制度,把你认为正确的意见提出来,经过各负责同志的同意,便可以叫经常负责军事的同志去执行。你只要检查他们的执行或不执行、执行程度的好坏。当然,一个计划或决定也并不是预先就能断定它有百分之百正确,有时,我们是在检查执行过程中才能发现那计划或决定本身的缺点,甚至于,会发现错误。因此,提出意见,做决议,执行,检查都是重要的。应该给你领导的干部以经常的指示。在科学,尤其属于自然科学的学理及技术方面,他们是很幼稚的,应多给他们耐心的解释、教育。因为他们被你说服了,你的精神的力量,就更易变为伟大的物质力量。

这些都是朱总司令向柯仲平当面交代的。柯仲平在一边听一边做记录的时候,心中就感慨:没想到朱总司令是这样的了解情况,又是这样的坦诚,对陈康白的指示直接而具體。这是对陈康白多么大的支持与帮助啊!

针对陈康白与边区军分区、三边政府的合作问题,柯仲平在信中告诉陈康白:

政治教育工作,应督促政治部多负责任。军事上的总的负责人是贺晋年同志。他在陕北部队中是很有威望的。你不能或不便直接提出的关于军队的意见,你向他提出,和他商讨,通过他去进行好了。我认为他是能接受正确意见,并且是很坦白,积极的。当我离开定边那一早,你也在他那里,我曾向他提出许多建议,你可以看见,他是能接受的。不过,他也很忙,他虽是一个细心的粗人,可是粗的成份目前还较多一点,有事你该向他多提醒,哪怕一次再一次。他是那里最负责的一个硬汉子呢。我们的部队,其实本质上是最优良的,只要你运用得法,生产成效一定可以提高起来。

再者,那里(三边分区)的党、军、政,早已组织起一个委员会,那也是晋年同志负主责领导的,因此,关于要求政府力量,党的力量,人民力量的帮助等,你是也可以通过晋年,通过这一委员会去进行。那里的党的组织力量很薄弱,对盐田的工作帮助不太够,政府的干部太少而好的也太少,凡此,总司令都注意到了。并且林老已决定加强那方面的党政工作。党政工作比经济建设工作太落后,这是很显明的事实。那里是今天的经济建设的最中心的一环,总司令叫党政方面严格注意这一事了。不过,这也是有历史性的,要求党政在那里立刻健全起来,那也是过火的要求。因此,耐心和帮助提高他们是必要的。把他们能付出的,帮助盐务工作的力量渐渐发扬起来这是必要的。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朱总司令等领导非常了解三边的实际情况,也根本不避讳三边政府和军队存在的真实问题,而且中央和边区政府已经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好朋友,柯仲平在信中诚恳地劝慰着陈康白,帮助他寻找解决尖锐矛盾的办法,并力嘱陈康白要尊重分区部队的领导,避免和军队产生更多的麻烦。这显示出柯仲平对陈康白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友善的提醒。

在工作方法和技巧上,柯仲平根据自己的经验,同时针对三边的问题向陈康白进言:

应建立汇报制度(要你直接领导的干部,按规向你报告工作),检查制度,会计制度等,因为总司令每天都关心着你那工作,应该每礼拜来一封较详细的报告信,来两三次电,报告实际产量,完成的井数、亩数、当地销售量、脚夫多是哪里来的等!这是很重要的!你自然是知道的,我们能据有今天的这一大量的盐利,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呢!假使能好好地抓紧了这一机会,我们就能如你说的,不但使军队有充分的给养,而且就是开发其他重轻工业的基本的资本也就有了。这是军事政治各种条件促成的一个良机,万不可稍稍错过!应突击!所以,适应目前的这种需要,把各种工作制度迅速的建立起来。同时,每一种制度,都不可以使它成为形式主义的!应有实际的内容,作用,以便使工作效能加强。

在与陈康白深层的交往中,柯仲平知道陈康白胸怀大志,有一般人不曾有过的见地和理想。柯仲平与陈康白都是边区中少有的有深厚学识、有理想抱负、充满革命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所以柯仲平钦佩陈康白,并在这方面给予了陈康白珍贵的精神鼓励,柯仲平在信中说:

你说将来要建立炼钢厂等,总司令是完全赞成并希望早日实现的。不过,目前经济实在太困难了!你知道,我们是遭受着几重封锁着呢!只要盐业上,你能生出大利来,那就不成问题。你说的,明年即能有数千万元的收入,那当然就要扩大生产了。目前,这一阶段呢,总司令就希望你以盐业为中心,并且要环绕着这中心,把毛织业等三边一带的宝贝在先发达起来!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位眼光远大,具有雄心,富有学识的革命的科学家,你绝不会以一二实业的大成就为满足。这正是共产党最可宝贵的人才啊!没有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指导建设,如今日苏联的成就也就是不可设想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积极前进。你是最光荣的之一。你将在你亲手创造的一个经济基础上,建立更大的基础功业,为党,为人民大众!

在信的结尾处,柯仲平又一次叮嘱陈康白:

目前,妥协投降的危机又比较严重。而我们的盐正碰上一步好运,故应万分的把它抓紧,比牛郎会织女的那一夕更要抓紧,因为那是一年一会,这却是千载一时呢!

信的落款日期是:1940年11月17日。

可以想象,陈康白接到柯仲平的来信会何等的激动和欣慰!这封信不单纯传达了中央领导的指示,给予了陈康白极大的肯定和支持,更难得的是还包含着挚友的鼓励和安慰,让陈康白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自己那畅抒胸臆的理想和情感终会有人敬仰和赞颂。所以陈康白一直珍藏着柯仲平的这封来信,遇到心情苦闷时会拿出来读一读,去体味那信中蕴含的真挚,这封信也便成了陈康白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当笔者在时光飞逝80年以后,从陈康白的遗物中寻得这份保存完好的历史真迹时,也禁不住产生无尽的感慨。这封信不但还原出80年前那段真实的历史,更让笔者寻到了历史人物那斑斓汹涌的内心。

到了1940年年底,三边的盐业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改变,共完成盐田1100余亩,开凿盐井108口,鹽产量由当初的7万驮增加到70万驮,提高了近10倍,盐业的巨大收益直接改变了陕甘宁边区危急的经济形势,为边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边区盐业工作的巨大成绩得到了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极大认可,在这之中,陈康白无疑是盐业开发的第一功臣。

考虑到三边的盐业开发已初步走向正轨,而陈康白作为自然科学院实际的负责人和筹建者,身在三边又无法顾及自然科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央经过综合考虑,有意让分区部队全面承担起盐业生产工作,以求得军队系统的自给自足。1940年12月财经部副部长李富春亲笔写信给陈康白,让他把三边的盐业工作全部移交给留守兵团军需处处长张永励同志。同时,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政委肖劲光也专门给陈康白写信告知他中央的这个决定。

陈康白接到上述命令后,随即卸任盐业处处长职务,他把盐业处的相关工作与张永励同志做了全面交接。张永励是中央军委后方勤务部供给部部长和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军需处处长,是边区部队后勤的大管家。接任陈康白的工作以后,他随即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盐务局局长,开始领导边区全面的盐业工作。

为了使今后盐业的生产仍然保持长久的发展,陈康白还结合自己近半年来的工作经验和设想写了一份详尽的《对三边盐业工作的建议》交予盐业处,建议中详述了应如何继续经营开拓盐业,甚至“把盐业生产比做初生的萍叶,不要只顾目前吃它,而要好好培植它,使它欣欣向荣。”希望继任者继续扩大盐业生产的成果,“发扬盐业生产的子母金作用和对其他经建工作积极推动作用。”千叮咛万嘱托之后,陈康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三边,赶回延安杜甫川,继续履行其自然科学院副院长的职责。

以上叙述的就是我最新发现的关于陈康白先生的一段珍贵历史,在研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更对陈康白先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经历感到由衷的钦佩,感叹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最为困难的时期呕心沥血,自强不息,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雄心。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盐业三边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改革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一类问题中的应用
朱照林和他的领袖雕塑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一道2007北方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推广
三角形三边关系考点例析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