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博 王宇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列在首位,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工作。
绥化市委把产业富村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明确要求、党建引领和强化保障上下功夫,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价值、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正在不断成长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深入探究其样本意义,本刊记者专访了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军勇。
记者:张部长,您好。绥化市着力推进产业富村工作,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现实考量?
张军勇:产业兴旺,是有效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绥化是农业大市,有160个乡镇、1336个村,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都离不开产业支撑。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来看,以产业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来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从当前农村发展形势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自2019年以来,全市通过开展“清化收”专项行动,实现村集体增收4.09亿元,村均增收30.63万元,村集体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为发展产业富村奠定了良好基础,掘出了“第一桶金”。
记者:绥化市对产业富村工作的总体设想和思路是什么?对于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来说,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张军勇:我们坚持“培育发展一批、稳定提升一批、巩固壮大一批”的思路,注重因村施策,根据不同类型村的产业发展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研究确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富村发展之路,不能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例如,对于资产资源管理不善、集体经济基础差的村,主要采取清理不合理合同、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加大新增地源收费力度等办法,重点指导村集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好资产资源;对于村集体收入渠道单一、产业发展缓慢的村,主要采取县处级领导定点包保、县直职能部门结对帮扶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包最弱最难村等办法,重点帮助研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找到合适的产业富村项目;对于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但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闯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发展遇到瓶颈的村,主要采取走出去考察学习、主动对接上下游企业等办法,强化市场意识、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富村产业发展质量;对于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村,主要采取县乡党委帮助研究制订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等办法,紧密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推动富村产业多样化发展、多渠道增收。
记者:从实践来看,绥化市推动产业富村工作有哪些方法和举措比较切实可行?
张军勇: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用好政策兴产业。用好用足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和金融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村企共建兴产业。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模式,以村企联办、技术扶持、订单生产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托管代耕兴产业。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通过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合同,实行集中规模经营,最终产出归农民所有,村集体收取适当托管费用实现增收。四是抱团发展兴产业。按照“地域相邻、条件相似、产业相近”的原则,注重发挥集体经济基础好、产业发展好的强村优势,采取产业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带动、土地流转带动等方式,通过整合周边薄弱村的扶持资金、土地资源、固定资产,推动形成村与村发展互促、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记者:绥化各地在推进产业富村工作中有哪些探索更具代表性、方向性?
张军勇:近几年,绥化市各县(市、区)积极引导村集体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发展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新兴服务业,形成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项目和企业辐射带动、市场导向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产业富村发展格局。例如,望奎县前惠五村借助贫困村和集体经济扶持政策,建成优质肉牛养殖、大鹅养殖、笨榨豆油加工、筋饼加工、光伏发电5个项目,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北林区永兴村以个人出资、村集体入股的形式,成立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经营有机大米、瓜菜等优质农产品,2019年销售额达8500万元,利润的25%给村集体分成,2019年村集体获得收益100余万元;兰西县双太村2019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把334户、10 380亩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代耕代管,实现增收70多万元;绥棱县克音河乡党委按照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组织引导向荣村与十四井村实行“一种一售”分工合作模式,联合发展鲜食玉米产业,2019年两个村集体分别获得收益110万元和160万元。
记者:在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方面,如何才能形成体系性的聚合效应?
张军勇:首先要把发展富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推动将其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盘子”。其次要严格落实县(市、区)委领导责任,不断硬化配套措施、强化要素支撑,努力为产业富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认为,形成体系性的聚合效应,离不开这样几个支点:一是强化人才支撑。绥化市委着眼于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放宽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126名,全市致富带头人型村党组织书记达82.1%。以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93名,覆盖面达52%。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为乡村招聘引进各类人才797名,有力提升了产业富村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绥化市委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双富”工程促进农村加快发展的意见》《绥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制定了設立专项扶持资金、保障村集体发展项目用地、招商引资税收分成、村办经济实体财税减免等一系列倾斜政策,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绥化市委坚持一手抓增收、一手抓监管,制定出台《绥化市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配套建立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强化乡镇党委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同时,以扶持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财务、集体资金资产收益分配为重点,建立完善了定期核查审计、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资产管理等制度规定,严格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运行,保障了产业富村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记者:从目前情况看,在深入推进产业富村工作上,还有哪些难点问题需要突破解决?
张军勇:目前看,重点和难点还是“人”的问题。尽管我们在村级带头人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目前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条件还不是很优越,农村经纪人、管理人员还是相对匮乏。特别是当前村级实现了党组织、村委会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一肩挑”,这就要求村级带头人要懂经营、会管理、口碑好、作风硬,善于主动谋出路、找技术、上项目、做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准用好村级带头人,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推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强化日常监管和激励保障,切实提升村干部抓产业富村的能力和水平。
本刊记者:谢谢您的全面介绍。
张军勇:不客气,我也要感谢《党的生活》对这项工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