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改革和发展的机遇,21世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世纪,化学课堂教学与此同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章拟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从基础化学教学模式到情境教学,激励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教学;激励教学
一、 从当前化学教学模式到情境教学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看出,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视,毫无疑问,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一种自由探究的气氛,由此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着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生搬硬套“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单纯输出知识,学生不求甚解,如此,化学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南辕北辙,教学效果亦不如人意。
而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从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有效性。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情境性学习观念强调学习过程中日常认知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将情境性学习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情境性教学,无疑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譬如在第三单元《水的净化》教学中,首先我们拿出一瓶纯净水、一瓶矿泉水、一瓶浑浊的泥沙水,很明显,学生能区分出泥沙水,但对纯净水与矿泉水却区分不了。由此提出问题:如何将泥沙水转变成普通水?如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及如何区别?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并产生兴趣。学生通过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同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水的净化及硬水、软水成分和转化方法!培养学生爱护、保护水资源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性学习观念与情境性教学是对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育的有力驳斥。在情境性教学中,首先,我们需要创设有感染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真实事件或者真实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独立思考,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进行小组讨论并持续进行协商交流,扩宽解决问题方法的范围;最后,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学习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
二、 激励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而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具有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其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激励教学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好学、乐学。
在激励教学中,首先,我们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进行启发式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积累及生活经验罗列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1. 蜡烛的燃烧;2. 木炭的燃烧;3. 碳还原氧化铜;4. 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5. 人与动物的呼吸活动……等。这些方法都能得到二氧化碳,但这些方法是否满足实验室的制取要求?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这种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这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次,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推陈出新,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的知识,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譬如下册《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准备时,我们可先从网络上搜集人缺乏维生素及化学元素所引起的疾病和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及分辨。学生不知不觉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展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既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充满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味蕾。“伟大的目标产生巨大的动力”。明确的目标,永远是人们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动力。一轮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良莠不齐,如果一味采用知识点再现或提高,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按“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多鼓励”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变无意识学习为有意识的参与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在一轮复习中,将各单元的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先以目标练习卷发放给学生。这样在课前的对知识点融合复习,引导构建从“知识树到问题树”网络框架。正如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我们可以这样安排的:让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列完知识树后再列出问题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只列知识树,鼓励学生提问,指導学生大胆设想,独立思考。其次,每一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构筑出自己知识网络图,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人眼前一亮,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况且目标有长短之分,长期的目标,如“一生的梦想”,近期的目标,如某一次考试要争取考多少分。不同水平学生的目标应该有所差异,不能搞“万众一心”。故应引导学生制订恰当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使其能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和可能性,尽量增加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期望值,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产生激励作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最后,适时的反馈和评价。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通过结果的及时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还可以了解自己的缺点,确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激励教学中,反馈与评价以表扬为主。表扬是一种有效的强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在表扬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表扬要简单明了和直截了当,语气和语调要自然,表扬要用直接的肯定句,运用多种多样的词语表扬学生。除此之外,在激励教学中,我们还应正确运用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运用奖励的过程中,奖励的内容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敢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对答对者进行口头表扬,对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仅要口头表扬,还可以进行实质性奖励,如奖励他们小小的礼物或者奖励他们去实验室做趣味实验。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以延续。
三、 结语
关于教育,雅斯贝尔斯曾这么定义:“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所谓灵魂的教育是指我们的教育能对学生的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我认为教师承担着摆渡人的角色,这个摆渡既是知识上,更是做人上的摆渡。教育的本质,归结起来便是:教育是柔软的。我们的教育不是像辩论赛那样选立场,拼逻辑的,不是试图用语言的高压逼人居从,而是要用一个包容性的,圆融的思维体察到孩子的需要,照拂到孩子的心理,涓滴渗透式,润物无声式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如同春风催动花事一般。在初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从情境教学、激励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三方面入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破教育的功利桎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让教育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尽情地绽放,探寻包容性的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林伟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华安县南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