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明艳 王松
摘 要:“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几千年来古代先贤的智慧传承,其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做好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本次研究对情境模拟下的儿童礼仪养成教育模式进行分析,突显了情景模拟的重要教育价值,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情景模拟;儿童礼仪;养成路径
一、 引言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礼节和礼仪的。所谓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能体现礼仪文化。“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是一种礼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是一种礼仪,初次见面敬烟敬酒也是一种礼仪。礼仪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文明修养,也是促进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礼仪教育方面,必须要从小抓起。在小学礼仪教育中进行情景模拟,正是要让牢固的礼仪素养在小学生身上扎根。
二、 礼仪教育,说教与管束并不可取
讲文明,懂礼貌,有礼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很多家长、老师都认可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家长老师们的意见却并不统一。长期以来,很多人秉承的还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通过严厉的批评指责和责打体罚式的教育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习惯,或者反复的说教和不耐其烦地叮嘱,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不仅如此,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因教育方式粗鲁而出现的悲剧事故也频繁引起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些家长因为对孩子过于严苛而经常性的打骂孩子,结果造成孩子对家长心存恐惧,做错了事或者遭到打骂之后竟然选择了跳楼;或者一些孩子因为家长的苛责而产生暴力倾向,在学校没办法跟同学正常交流,會恶意攻击其他的同学等等。即便是在学校,老师不再体罚学生,但在礼仪教育方面的空洞说教和单纯地强调课堂纪律、校园纪律的方式也往往难以见效。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改变教育理念,要创新教育方式,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创新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认知,保持良好的礼仪素养。
三、 情景模拟,更符合儿童认知行为习惯的礼仪教育路径
情景模拟是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种创新礼仪教育方式。它不再生硬地对学生进行说教,也不是以严苛的纪律制度和规矩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不是强制学生去讲文明、懂礼貌,有好作风;而是希望通过情景的模拟与演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保持良好的礼仪风度。情景模拟的教育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情景模拟的体验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热情高
情景模拟是一种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创设情景,将空洞的理论和说教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真切的体验。这样的教育方式活泼而有趣,也充满了神秘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热情,让礼仪教养的教育更加有成效。
(二)情景模拟的教学针对性强、主题明确,学生容易掌握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语言上的文明礼度,在着装、在茶道、在饮食等各个方面也有它的礼仪和规矩。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举措,将礼仪教育的主题明确出来,选择对小学生有实际意义,适合小学生的内容来做教育。比如服装上的礼仪,或者言语行动上的礼仪,或者在跟同伴以及家长长辈见面问候中的礼仪,向别人寻求帮助以及请教问题时候的礼仪等。此外,老师也可以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不文明、不礼貌现象和礼仪上的欠缺去设定主题,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从而补足短板,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重塑小学生的良好形象。
(三)情景模拟的印象深刻,说服力强,礼仪素养的教育更深入
为什么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礼仪?为什么中国古代就已经诞生了非常丰富的礼仪文化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的建立与传承体现了文明的进步,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绽放。通过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表达出充分的尊重,而这份尊重也是相互的,可以让彼此的交流沟通更加融洽和谐,同时也可以起到消解暴力、焦虑和烦躁,消除误会和矛盾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中,同学们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对文明礼仪的积极作用缺乏真切体验,也就很难真正去践行文明礼仪。而在情景模拟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讲文明和不讲文明的差别,可以感觉到礼仪待人和粗鲁无礼的差异,可以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文明礼仪的深度认可。这是真情体验所具有的说服效果,是情景模拟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四、 巧设情境教育渗透,礼仪培养深入人心
中国的礼仪文化的产生,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语言行为等的规范而建立,其本身就有服务于情景需要的属性。我们通过模拟情景来进行礼仪教学,是对礼仪文化本身的尊重,也是对礼仪发展规律的还原和重现,对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有积极的作用。在进行情景模拟的礼仪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方法策略,做到灵活施教。
(一)精选情景主题,实现因材施教
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及行为习惯,我们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主题来构建情景,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与同学以及长辈家人的问候礼仪、社交礼仪、正常生活中的饮食礼仪、着装礼仪,以及面对国旗、国徽、国歌时候的庄严肃穆礼仪等方面来设定主题,因为这些主题情景是小学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情景,是需要小学生展现良好礼仪的地方。通过这些主题情景中的礼仪教育,即可让同学们在遇到相应的情景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礼仪。至于茶道礼仪、烟酒社交礼仪、高端场合的商务礼仪或者在一些小学生极少会去的场所中的礼仪教育,则并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开展。
(二)创设多彩情境,实现情景交融
情境的模拟创设,老师需要讲究技巧。通常来讲,我认为模拟情景的创设应该做到实物场景道具和信息技术情景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围绕“如何有礼节地跟陌生人接触”的主题情景创设中,我们可以将教室作为与陌生人见面的场合,然后抽选三到五名同学扮演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并且让几名同学自行选择书本、书包、小卡片或者其他自制道具来模拟不同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在陌生场景中的对话、偶遇或者小状况的发生来构建情景。
在这个模拟情景的创设中,信息技术则可以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用信息技术提供氛围塑造服务,比如创设的场合为公交车里,那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公交车内的画面给大家看,用来启迪大家的情景体验;第二则是可以用信息技术给大家提供公交车场合下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参考资料。比如公交车上大声讲电话的样子,或者公交车上故意装睡不给老年人、孕妇让座的情况,或者在公交车上因为拥挤踩到别人,然后认真道歉并征求对方谅解的场景等等。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源情况下,我们要将真实情景中的现象搜集整理出来给学生看并不困难。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可以生动地感受到模拟情景的氛围,而且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调动情绪,同时学习应该怎样做到有礼貌、讲礼仪。比起老师单纯地跟大家描述特定场景下的礼仪规范,这种现实场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会更有可行性和说服力。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素材,了解了在公交车上、在公园里、在买票排队的时候存在的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有哪些,也了解了该如何讲文明、懂礼貌。这种情景交融的体验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获得了非常生动的体验。
(三)鼓励讨论互动,深化礼仪素养
其实礼仪并不是一个死板的规則,并不是要千篇一律。比如讲到餐桌礼仪,不用筷子等餐具胡乱敲打桌面,不在炒菜或者汤羹里面反复地搅拌,不能用挂着大量菜羹或者食物残渣的筷子去触碰公共的餐盘碗碟,这些礼仪固然要遵守,但在不同的饮食环境中,大家还是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古人常说的“食不言”,是指人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可如果长辈在餐桌上问自己的问题怎么办?如果是必要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进行应答呢?老师可以在情景模拟的教育活动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考验同学们对礼仪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比如有的同学提出来:吃饭的时候如果遇到长辈问问题,我们可以稍微停顿一下,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再回答;或者如果不能很快地咽下去,就尽量缩小嘴唇张合的程度,或者稍微地低一下头,或者用手掩饰一下再说话,避免影响美观。大家的讨论,将一些日常生活中注意不到的问题提出来,将礼仪行为的细节充实得更加妥善完整,对提高同学们的礼仪水准有积极作用。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礼仪习惯
模拟情景下,同学们对礼仪的认知以及实际的演练毕竟只是暂时的。而礼仪素养的真正形成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光靠临时模拟的情景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积极开展模拟情景教学的同时,更要注意组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到实践中去锻炼并践行礼仪素养。比如在课下的时候,让同学们自觉按照文明礼仪进行交流对话,或者让同学们发现并记录身边出现的讲文明的行为和不礼貌的行为现象,形成一种共同敦促、共同改进的良好氛围。立足情景模拟进行教育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和体验相结合,对真正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帮助。
五、 结语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性格习惯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我们在小学落实情景模拟的礼仪教育,就是要牢固提升小学生的礼仪水平。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道理,在孩子们尚未形成恶劣品行和不良习惯之前,积极推进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雪玉洁.从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探寻儿童礼仪教育价值观的培育[J].戏剧之家,2020(15):76-77.
[2]周明.儿童礼仪教育活动的策划:以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9(1):85-87.
[3]王会香,汪丽娟.情景表演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9):42.
[4]张慧.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儿童礼仪教育价值观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2):202.
[5]李惠芳,顾昕明,李晓丹.基于移动终端的儿童传统礼仪故事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6(18):211-212.
[6]顾雯霞.体验情境精彩焕发礼乐活力之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3):254.
作者简介:
祁明艳,王松,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