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进步,对于喝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须七件事,慢慢的升华成为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人雅士之雅趣,尽管都是茶,但是其中的指代却大相径庭,对于茶器的选择也是愈发的挑剔。于是紫砂壶从苏东坡大学士的传奇故事之中款款走来,经过许多的诗歌吟诵和紫砂巨匠们的妙手生花的演绎和升华,成为了一种集书法、绘画、诗歌、篆刻等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艺品,其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还把紫砂匠人的艺术审美和思想感情都隐匿其中,让我们在欣赏紫砂艺术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同身受,心灵受到以启迪,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宜兴的紫砂匠人充分地利用了上天赐予的珍贵的紫砂泥料,把它的性能和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经过水与火的淬炼之后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可谓是把最为质朴的材料经过天人合一的塑造,成为了非常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的典型代表工艺,让我们在惊叹之余,能够充分地领悟到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紫砂作品“竹韵壶”(见图1)用非常简洁和明朗的线条来阐释传统的紫砂竹器,在借鉴经典的基础之上运用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来设计和创作此壶,构建了全新的艺术形态,让人感受到了更加大气饱满、生机勃勃的竹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壶壶身以竹节为主体,三个层次的分布长短不一,棱线非常清晰明了,塑造出炯炯有神的向上活力,把竹子拔节高长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壶嘴、壶把和壶钮也是采用了竹子的形态来装饰,壶流修长婉约,出水非常爽利,也特别容易控制;与之相匹配的壶把用近似于四方的形态营造了良好的视觉空间和端握体验;壶盖嵌入严丝合缝,微微鼓起,细节的体现彰显了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时壶钮采用了竹型桥钮的设计,把江南宜兴两大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竹海茫茫和小桥流水完美地结合起来,再融入紫砂壶中,岂不妙哉。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竹韵”,竹型的设计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把历史上著名的范大生、汪寅仙、顾景舟等大师的竹器临摹无数遍之后的自我突破,在方圆结合之中呈现出刚柔并济、能屈能伸的艺术效果和独特品质。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工艺的精湛和细腻的质感,同时还能够把身边经常看到的竹子形象内化升华成为精神的向往,充满了文化的内涵意境表达。
图1
“竹韵因风来满盈,桂枝和月印中庭。”宋代诗人刘宰在诗中这样描写竹韵风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清风竹韵的优美意境,而对于身处江南的紫砂匠人来说,竹子是最为熟悉的植物之一了。宜兴南部的竹海郁郁葱葱、纵横千里,成为了江浙皖三省天然的屏障和分界线,在普通农家的山前屋后,都会栽种着写有标记的竹林,也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植物。竹子一年四季常青,在“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许多的文人雅士通过诗歌、书法、绘画等等形式不断地描绘和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之一。对于我们影响最深的当数和宜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坡公名句“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和对于江南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郑板桥《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把我们国人心目中对于竹子的精神向往阐释得一览无余。这件紫砂作品“竹韵壶”就是通过对于竹子形态的塑造来表现竹韵的一件创新的艺术作品,通过比较简洁的造型来彰显出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加留有令人思索的空白,在以后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慢慢地摸索其中无穷无尽的紫砂奥秘,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蕴含其中的那份悠远绵长的人文意境。
紫砂壶的故乡宜兴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在宜南蜿蜒盘旋,茂林修竹苍翠欲滴,下面掩映着大片的茶园。正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中,再加上宜兴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气质非凡的一大批紫砂艺人,他们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观察世界的能力,把许多自然界的具象抽象而成艺术品所需要的元素,最后整合而成令我们广大壶友喜欢和青睐的紫砂壶,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焕发出幽幽暗光,令人爱不释手,也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一过程之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