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明 王美仝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鹰潭 335000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它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学术思想以及民俗、信仰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在先人的潜移黙化中,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尤为文学与艺术中,仍可见清晰的道教色彩。
汉代画像石最早见有“孔子见老子”的刻录形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庄子说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按老庄的说法,“道”是既没有形象,也没有名称的,更是不可知,故无法用具体形象来表现。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就注重宣扬传播,推崇“制器尚像”,就是在有条件的场地,如佛教场地、名山大川等制造佛教雕塑形象来大力宏扬佛教。一惯隐忍不发的道教受佛教的影响,最早在南北朝中期开始造像艺术,来表达对神仙和道人的崇敬,并以此来感染慕道者的信仰情感。
唐代的道教在李唐王朝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提倡道教,兴建道观,铸造雕刻老君像。如骊山《老君像》雕于唐天宝年间,《常阳天尊像》雕于唐开元七年,《元始天尊造像碑》、《神农》、《黄帝》、《伏羲》等神仙造像。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就是一名崇尚道教仙人的文人。
宋元朝也是道教发展兴盛的时代,著名的北宋泉州清源山老君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玉皇庙《玉皇大帝像》,北宋湖北武当山陈抟老祖坐像等。元代著名的玉皇庙二十八宿星君像,是现存元代道教造像中稀有真品,神像造型逼真,形神生动。明代著名的道教造像《真武大帝》、《张三丰》、《三清尊神》等。明成祖朱棣,因为相信自己得到真武大帝庇佑而登上帝位。例如北京白云观供奉的真武大帝像,大兴武当山推崇张三丰。
著名的道教壁画有宋代的《朝元仙杖图》、《八十七神仙倦》。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整个壁画共绘有1000多平方米,壁画中有286位神仙,线条流畅,惟妙惟肖。神仙神态各不相同,所穿服饰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对后世绘画、雕塑的造型产生巨大影响,是世界绘画史的巨制。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里从来不缺神仙文化,道家与道教,神仙与老庄哲学都是融为一体的。道教有一整套神仙谱系,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唐代道士杜光庭的《绕仙传》、《集仙传》等。赤松子、鬼谷子、老子、庄子、张天师、许真君、陈抟老祖、关公、财神和家喻户晓的人仙等。神仙是人们创造中的一种上理想性的、有超凡的本领,常常来无踪,去无影,相貌清奇、神通广大,如《庄子》里描述的“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乘云气,卸飞龙”的神人。
神仙形象在历代的艺术中都有展现,明代著名的小说《封神演义》里百回章节中,神仙魔法和教派之间争斗成为小说的主轴,神与人,神兽与神之间隔阂被取消,成为了神人,神兽混合的世界。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四大天王等等,还有一系列的道教神兽,如:麒麟、独角兽、天禄、四不像、貔貅、五彩神牛、火凤神鸟、哮天犬等相随着神仙呼风唤雨。
黑格尔早就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但一般地说,并非所有道教题材的作品就是宗教艺术,在雕塑作品中,也有很多道教题材是不能划归于宗教艺术的。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分为阴阳二面,其将“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宇宙运行的总规律。这么以来,道教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与陶瓷工艺中的造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众所周知,陶瓷的本质是由泥料和水混合而成的。经火煅烧的过程形成的人工合成的物件,它的形成过程就包含着五行思想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其中,泥料中的包含着金属元素(如铝、铁)及装饰中使用的颜料成份为“金”, 煅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为松木,其为“木”。所以说,陶瓷与道教不仅形式上、而在内涵中都有着深厚、丰富的内茬联系。五行完全融合造就了陶瓷,且陶瓷纹饰中蕴含着阴阳学说,又将五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陶瓷作为蕴含大量的道家文化信息的特殊载体,归纳五行相应,真可谓“金木水火土协调,宫商角徵羽交响,汇成陶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在陶瓷中,阴阳酝酿、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品格,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态出现在各个时代的精品瓷器中。
道教历来为皇家推崇,许多皇帝非常信仰道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仙人信仰。如宋徽宗自命为道君。至元一代,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重视,封为护国真人,使得道教盛行一时。还有《离骚》中屈原以“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平生不得志,试图通过神游天界以追求人生理想,这些都能让我们探寻到古人对超自然及仙人的追寻。到了明代中期,统治者沉迷道教。尤以嘉靖皇帝最信道教,被称为“道教皇帝”,让道教的社会影响有了前所未有之大,其地位之高凸显道教文化内涵。嘉靖年间的瓷器道教色彩浓厚,器型流行葫芦瓶,有八棱,四方,六角,上圆下方等器型。文饰总的风格是追求长寿,长生不老的道教意识增多,常见的八仙人物,八卦,八吉祥,灵芝,云鹤,松竹梅以及用花枝,树枝组成的福,寿字。以“八仙”为例,八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国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有的八仙图案只画八仙所持的葫芦,扇子,鱼鼓,横笛,宝剑,阴阳板等八种宝器,称为“暗八仙”。八仙图也成为历代景德镇瓷器的常用文饰。而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明嘉靖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可鉴证这段历史。其瓶葫芦造型,上圆下方:上部云鹤及八卦,腰部绘仰覆莲瓣,下腹部绘八仙人物,胫部绘海马及云山波涛。见证了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葫芦式瓶也体现了道家的“天圆地方”之说。
宗教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产生了促进作用,因为许多以宗教故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如佛教的敦煌泥塑、云岗石窑、龙门石窑;道教的太原晋祠、晋城玉皇庙、永乐宫壁画等。道教的神仙们往往带有神秘和主观色彩因素,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主观想象空间比较大,一种神仙可有多种工艺造型,多种不同的装饰风格,八仙题材造型可以站云八仙、骑兽八仙、下棋八仙、过海八仙等,装饰上可以采取釉上彩绘,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影青等风貌。
景德镇元代《鬼谷子下山》罐,是一件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表现道文化的艺术品。“鬼谷子”是老子的弟子,战国卫国人,道家仅次于老子的代表人物,声名显赫,纵横家鼻祖。
道教的宗教观念,神仙传说在陶瓷文饰广泛的应用,大大丰富了陶瓷雕塑的创作内容。在中国文学中,写道教的很多,《道德经》、《山海经》,特别是《封神演义》,后形成一套与佛教、伊斯兰教相并列的系统。在道教中,认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鸿钧掌天,后鸿钧一气化三清,便有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清祖师。后所有神仙皆出自三清门下,如哪吒、二郎神、赵公明、八仙等,这些神仙人物都是陶瓷雕塑制作的原始,他们的塑像在瓷器中屡见不鲜,甚至他们的坐骑、法宝都成为陶瓷雕塑中常用的装饰和造型,如南极仙翁的鹿、葫芦,文殊与普贤(当时为元始弟子)的狮、白象等物衬托,更神化了仙人们的形象。
颜色釉加彩《八仙打麻将》 蔡敬标
颜色釉加彩《老子出关》 孙燕明
源于唐宋时期“八仙神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古玩商、日本山中商会就经手过一件嘉靖八仙祝寿图大罐。其上描绘了众仙集聚松柏台上,仰望云间、口颂祝词的情景:南极仙翁手持如意,神态怡然;两侧八仙来贺,形态各异,载歌载舞;整体观之,福禄祥瑞、吉庆讨喜。在陶瓷雕塑创作、创新中,老一辈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创作天赋,其瓷雕“八仙神话”更让人爱不择手,其中,《八仙打麻将》最为让人忍俊不禁,八位仙人形象可掬,其弃世脱俗的飘逸的人格美,让人敬爱。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让作品生动地展示着喜悦、和谐的环境氛围,揭示着自然界的“六合思想”;刘远长大师创作的《哈哈罗汉》,不仅是一个普通罗汉形象,而同时是一个笑对人生、宽容处世的世俗人物形象;徐波的《三个和尚梦》不仅再现的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令人忍俊不禁而有点心寒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个艺术形象所包涵的警策人世的哲理;还有高峰老师的《情趣罗汉》不仅是纯粹的宗教罗汉的形象,而是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它所传达的“情趣”使观赏者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道教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道教追求长寿、养生与幸福意识的瓷雕作品大量涌现,成为人们的最爱。道在养生,对于道教思想来说,生就是唯一标准和目的,也是最高尚的情趣和最大的快乐,更是道的具体体现和最高境界且一直贯穿始终。道教提倡的斋醮祈求、消灾解厄、符篆驱鬼、炼丹成仙等等, 都为瓷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围绕道教的“神仙”和“长生”两个主题,涌现出了《八仙祝寿》、《麻姑献寿》、《福禄寿》《老子出关》、《八仙过海》、《群仙祝寿》、《松鹤延年》、《三星高照》、《年年有余》、《富贵平安》等陶瓷雕塑,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延寿、祥和福瑞的“以器载道”情趣,成为大众的抢手产品。如蔡敬标的《福禄寿三星》和《捧桃寿星》造型稳重、气势磅礴、品貌秀逸、气宇超然,神态慈祥,深受广大市民和收藏者喜爱,代表着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之一,成为艺术瑰宝。在艺术创造中,题材没有好坏、美丑、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表现力。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更是如此,一大批达摩、钟馗、济公等瓷雕道教仙人为题材的作品,创作者们看重的不是他们的形象,而是陶艺家们借道教题材,通过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感情与审美追求,出神入画地着重的歌颂着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美和傲视尘世的精神美,有着很强的世俗的倾向和民间艺术色彩,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的“真、善、美”。
结语:在陶瓷雕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处不体现出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陶瓷雕塑与宗教的关系。陶瓷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以其三度空间的立体效果、淳朴的泥性纹理和丰富的色釉变化给人以独具匠心的艺术美感。尤为宗教题材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与风格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一尊尊以仙风道骨为题材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诠释着道教文化的真谛。它的传说是经过创作者们在不自觉的对宗教文化进行艺术加工过程中的想象与联想,表达出的精神内涵美妙的真实可视的艺术形象,具有典型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