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杞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475200)张庆庆
分娩是女性极为特殊的一个生理过程,随着近些年产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娩安全性已经得到有效提高,但初产妇往往缺乏必要的围生期知识,容易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1],因此加强对初产妇的生理、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2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循证护理在其围生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纳入研究的124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19±2.36)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84±0.52)周。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26±2.2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77±0.48)周。两组基本资料无组间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均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足月、单胎;存在阴道分娩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存在剖宫产指征或产妇强烈要求剖宫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精神障碍;传染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附表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附表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分娩前 分娩3d后 分娩前 分娩3d后对照组 62 52.33±5.48 44.69±4.71 55.64±5.68 45.17±4.63观察组 62 49.59±5.61 40.18±4.29 51.81±5.52 40.33±4.15 t 2.751 5.574 3.808 6.129 P 0.007 0.000 0.000 0.000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辅助检查、用药指导、分娩技巧指导、保持产妇干净整洁等。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在护士长指导下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以及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工作的重难点。②产前护理:详细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告知产妇采用自然分娩优势;密切关注产妇心理变化,与患者家属一同安慰、鼓励产妇,打消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③产时护理:在临产期时陪同产妇进行适当运动,宫缩期适当补充热量,指导产妇选取合适的体位进行分娩、用力,可使用精神支持、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穴位按摩、注意力转移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④产后护理:产后积极与患者交流,引导产妇进行角色转换,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技巧,鼓励产妇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并多饮水,叮嘱产妇家属多陪伴产妇。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分娩前和分娩3d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②比较两组剖宫产率;③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处理,SAS评分、SDS评分以±s表示,行t检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分娩前和分娩3d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 观察组剖宫产率(5/62,8.06%)和产后出血发生率(2/62,3.23%)均低于A组[(15/62,24.19%);(10/62,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6;χ2=5.905,P=0.015)。
虽然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其会给女性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影响,而初产妇又缺乏必要的分娩知识,因此在围产期更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并发症。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在保证分娩顺利进行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产科工作者重视[2]。此次研究探讨了循证护理在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前和分娩3d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低,这表明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前后精神状态,有利于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护理工作与研究报道、护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3]。而在此次研究中循证护理工作围绕整个分娩过程展开,分娩前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帮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缓解产妇焦虑情绪,而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可有效保证分娩顺利进行[4],分娩后通过护理干预则有效加快了产妇角色转变和身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和分娩结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