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300480)刘坤
处方作为医生对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同时也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重要依据[1]。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变化,合理用药对提高用药安全以及降低额外费用具有重要意义,不合理的处方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3]。因此,采取处方点评并分析不合理处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保证患者治疗的效果,且可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鉴于此,本探究将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药房处方500张处方单,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药房处方500张处方单,将200张实施常规管理的处方单纳入对照组,将300张接受药房处方点评的处方单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1~85岁,平均年龄(51.29±7.6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53例,女147例;年龄2~86岁,平均年龄(51.67±7.68)岁。两组处方来源科室:保健医疗科、呼吸肿瘤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妇科、产科、骨科、儿科、皮肤科、中医科、感染科、普通内科、外科、急诊科、眼科、口腔科。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附表 两组不合理处方类型情况对比[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方法,主要对临床门诊药房的处方单实施监督,并督促进行门诊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指导,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4]、《处方管理办法(试行)》[5]、《新编药物学》[6]以及药物说明书等资料,并结合本院门诊药房处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处方点评流程。规定对门诊药房的处方单进行每月至少1次的点评,主要由药剂科、各临床医生进行点评。采用电子计算机对门诊药房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原因并进行及时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对门诊药房处方单开具的监督管理。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药房处方点评管理前后处方的合理利用率;②记录两组不合理处方类型:处方不全、超剂量用药、用药禁忌、用法与说明书不符、抗菌药与说明书不符、用法与诊断不符、超适应症用药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药房处方点评管理前后处方的合理利用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处方合理利用率分别为83.50%(167/300)与93.67%(281/300),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合理处方类型情况 两组不合理处方类型包括超剂量用药、用药禁忌、用法与说明书不符、诊断与用法不符、超适应症用药,观察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随着临床用药的发展、药物的种类及用药方法日趋繁多,但临床用药的不合理事件也随之增长。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药方开具部门,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病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严重时则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出现医疗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7][8]。因此,采用处方点评并做好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对改善上述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处方单作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诊断后根据病情开具的取药重要凭证,不仅能够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还兼具经济、技术以及法律等效益。本院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新编药物学》及药物说明书等资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西药房处方进行管理。通过本探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处方合理利用率分别为83.50%与93.67%,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处方类型包括超剂量用药、用药禁忌、用法与说明书不符、诊断与用法不符、超适应症用药,提示采用处方点评应用于门诊药房可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用药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处方点评能够通过规范药品剂量、规格、单位等书写进行处方规范化,且临床医生完善处方诊断信息能够方便药师对处方用药进行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使用药品的规范性,确保用药的安全[9]。对不适宜的处方大多存在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以及配伍不适宜等情况,可能是由于病情复杂且多样化提高了诊疗的难度,加之临床医生对药品的使用情况、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情况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了不合理用药。在实行处方点评管理时需要针对性的加强临床医生对药品的培训,并通过积极的职责分配将处方点评管理制度积极落实,降低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医患纠纷等事情的发生[10]。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应用于门诊药房可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利用率,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