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周 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为进一步探究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哮喘患者为例,经分组护理后,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所有6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整护组、常护组,各32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重症哮喘,且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并已排除资料不全者、意识不清者、精神疾病者及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等。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1.23±5.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比较。
常护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整护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做法为:(1)基本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显著异常情况或嗜睡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2)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因自身症状及治疗出现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甚至因病情严重而出现抑郁情绪甚至放弃治疗,这会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疾病情况、心理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清晰患者负面情绪进展过程,以便采取有效安抚护理措施,同时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等,使患者明白情绪及主动配合治疗对于预后的影响,进而愿意主动配合治疗,并有信心战胜疾病[1]。(3)呼吸道、口腔护理:应每日3次以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呼吸道,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干净,同时应以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内痰液,或行雾化吸入将呼吸道内痰液稀释后使患者正确咳出,以免呼吸道堵塞。同时,还应每日2次清理口腔,以免上呼吸道感染[2]。(4)吸氧护理:应使患者于坐位或半坐卧位下行吸氧治疗,并按照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时调整氧流量,若患者须行大流量吸氧,应行机械通气[3]。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
所有数据通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整护组中17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常护组中11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62.50%。整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常护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整护组中1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常护组中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肺气肿,1例纵隔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整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护组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整护组中19例十分满意,12例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88%;常护组中14例十分满意,11例满意,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13%。整护组护理满意度比常护组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重症哮喘即哮喘急性发作,且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久治不愈,甚至导致肺气肿等并发症,进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临床认为,在给予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利于患者治疗及预后[5]。整体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即从患者身心出发,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除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外,还可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本文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所述,相比常规护理干预,整体护理干预更利于重症哮喘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可广泛用于临床重症哮喘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