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14 13:30:27许秋丽陈新玲杨新兰陈旖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7期

金 蓉,许秋丽,陈新玲,谷 娜,杨新兰,陈旖旎

(新疆塔城额敏兵团第九师医院,新疆 塔城 834600)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属于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瘢痕妊娠也开始明显提升发病率。瘢痕妊娠很容易引发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检查瘢痕妊娠患者的常见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治疗起到了一定效果。本课题主要对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我院收取66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时间是2016年5月~2019年5月,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育龄范围内,并接受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所有患者均通过良好治疗与术后病理确诊,25~42岁是年龄值范围,(31.59±2.42)岁为均值年龄;孕次区间为2~3次,其中孕囊型瘢痕妊娠25例,包块型瘢痕妊娠41例,所有患者均在40~65天内停经。

1.2 方法

①诊断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阴道探头频率为4 MHz~8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7 MHz,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描,认真观察患者的妊娠囊大小、包块以及血流情况。②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1次6片,依据每千克1毫克体重采用甲氨蝶呤给予患者注射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为在B超辅助下给予患者清宫术治疗,若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产生子宫穿孔情况,应实施灶楔形切除联合子宫修补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孕囊型与包块型瘢痕妊娠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存在完整的妊娠囊为孕囊型,没有出现胎心搏动与胚芽情况;存在不均匀的包块为包块型,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比较孕囊型与包块型瘢痕妊娠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孕囊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是(36.25±1.20)d,明显短于包块型(45.18±2.37)d的包块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t值为17.486,P值为0.000,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物仍没有明确发病机制,很多研究者认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速度较慢,会产生较大的瘢痕,很容易为胚胎着提供有利环境,部分医学家认为瘢痕妊娠和进行多次宫腔操作而引发的宫内膜缺陷有着直接关联,如子宫蜕膜发育出现问题与子宫内膜炎而引发的受精卵着床后不充分供血[1]。为了更好的摄取营养,因伸展到子宫切口瘢痕而发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本次实验主要利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联合诊断,腹部超声能够直接观察子宫与妊娠物的位置之间的联系性。阴道超声能够有效观察妊娠物信号与形态情况[2]。因此,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超声检查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操作简单便捷以及重复操作的多种特点,在临床上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为之后的随访工作与临床效果评估提供了有利条件[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孕囊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是(36.25±1.20)d,包块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归时间是(45.18±2.37)d,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具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