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活动在防范管道脱落中的运用

2020-12-14 13:30:27毕青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7期

毕青花

(大通县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100)

行胃肠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见的管道有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静脉留置针套管,它们的留置都有其重要作用,它们是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障。管道一旦意外脱落,将会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就QC活动在防范管道脱落中的运用现研究内容如下。

1 小组构成及研究内容

1.1 小组构成

QC小组构成均为女性,成员组成共计8人,平均年龄在35岁。成员涵盖了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人数分别为2名、2名、4名。最高年资主管护师被一致推举为圈长,督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在此次活动中全体科室的护理人员均参与了QC活动。

1.2 研究内容

1.2.1 确认活动主题

“百年华西,安全第一”这是我院一直遵循的服务理念,基于此服务理念我科选定了以“防范术后管道脱落”做为活动主题。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对QC活动前(2014年2月~5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87例,留置胃管832例,脱落13例;留置腹腔引流管882例,脱落3例;留置尿管960例,脱落1例;留置静脉留置针套管979例,脱落30例,总脱落率为1.29%。对护士进行管道护理知识调查,知晓率为64.86%。在全体QC成员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对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法的运用,对于术后管道脱落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确定了4个造成术后管道脱落的主要因素为:①未妥善固定管道;②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缺乏;③健康宣教不到位;④管理力度不够。针对这四个主要因素讨论并制定相应对策。

2 对策与实施

①学习妥善固定管道的方法。QC成员利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和实证查阅,不断学习最优、最新、最实用的导管固定方法,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胃管: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脸颊后,以棉线在胃管鼻端处系双十节,棉线两端经两颊、耳后于头顶处打一活结固定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腹腔引流管:采用导管固定装置,将托盘用手术丝线缝于皮肤上,外用透明敷贴紧贴于皮肤上。尿管:尿管留置稳妥后,将远端固定于大腿内侧。静脉留置针套管:患者上肢留置静脉套管时,可把纯棉内衣袖子裁剪成小套子保证其与静脉留置针输液部位松紧适度、内径相近,以保护留置针套管,可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

②加强护士培训。科室定期开展管道护理知识讲座,学习管道留置的目的及作用、导管脱落的危害、先进的导管固定方法、导管脱落的应急处理等,并结合临床,提出问题全体讨论、共同解决;小组设计了管道护理知识考核卷,满分100分,≥85分定义为对管道护理内容知晓,以此考核护士对术后管道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

③加强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开展QC活动后,科室制作了健康宣教卡片,通过日常工作的推广让患者了解预防管道脱落的措施,积极配合,最终收获健康。

④加强管理力度。通过对于QC圈员、圈长、护士长三级检查督导制度的加强和完善。一旦发生导管脱落事件,要严格执行三级汇报制度,三级分别是指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交至护理部。责任护士应本着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落实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密切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管道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

3 活动调查结果

据调查我科开展QC活动后(2014年6月~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2例,留置胃管768例,脱落3例;留置腹腔引流管734例,脱落0例;留置尿管790例,脱落0例;留置静脉留置针套管801例,脱落12例,总脱落率由活动前1.29%下降为0.48%。全体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知晓率由64.86%上升为89.19%。

由此可见,QC活动不仅降低了管道的脱落率,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也提高了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4 结 语

研究表明QC活动不仅降低了管道的脱落率,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住院费用,保证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也提高了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护士健康宣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