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12-14 13:30:27马静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7期

杜 茜,马静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老年性多见病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延长,其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亦在逐步下降,极易出现感染等状况,乃至肺心病的出现。而患者由于对疾病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极易致使其出现紧张、烦闷等负面心理,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恢复,使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本研究中,笔者将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样本,旨在研究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72例,选取人群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数量相等,均为18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60岁,平均年龄为(68.5±5.1)岁;实验组36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61岁,平均年龄为(69.0±5.3)岁,组间基础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及注意事项等指导,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依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将疾病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对患者的心中所想予以了解,以改进其不良心理;在患者的治疗进程中,护理人员应以鼓励式的语言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将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调整至以患者舒适为宜;同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计划,以保证患者每日的营养摄入情况[2-3]。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及生活质量。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测评,以53分为分界值,得分越高,则说明其心理状况越劣;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其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经统计和确认后均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量数资料如生活质量及焦虑等应用(±s)表示,行t检验,P<0.05时代表其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使用基础护理和针对性护理之后发现,实验组36例患者的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0.5±6.1)分、(73.8±7.6)分,而对照组36例患者的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6±6.9)分、(48.4±4.1)分;实验组各项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致使患者的支气管、气管黏膜产生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有长期感冒、吸烟、病毒入侵及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性护理是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一项新型护理方式,此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得以消除,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4]。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结果再次验证了此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将针对性护理干预使用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的不良心理得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亦得以显著提高,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