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怡
(贺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广西 贺州 542800)
宫颈成熟度会对足月妊娠引产成功性产生直接影响[1],宫颈未成熟时进行引产,容易出现引产失败情况,增加母婴危险性,因此针对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临床多采用促宫颈成熟药物。本文对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进行分析,以缩宫素为对照,旨在分析欣普贝生对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影响。正文阐述如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120例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3月~2019年5月。
对照组60例:年龄为20~40(31.08±2.17)岁。孕周为:37周~42周,病程均值为(39.21±1.02)周。
观察组60例:年龄为20~40(31.15±2.20)岁。孕周为:37周~42周,病程均值为(39.26±1.06)周。
两组之间对比基线资料差距不显著(P>0.05)。
对照组:缩宫素。在生理盐水500 mL中加入缩宫素2.5 U,以每分钟8滴的速度静滴,对产妇宫缩情况进行观察,每隔20 min对滴速进行调整,当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停止用药;若产妇第3 d仍未引产成功,立即采用缩宫素联合人工破膜的方式引产。
观察组:欣普贝生。指导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进行消毒,将1枚欣普贝生缓慢放入产妇阴道后穹隆处,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在用药2 h后叮嘱产妇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并对产妇宫缩情况进行观察,持续进行胎心监护;当产妇出现临产指征,则及时将药栓取出;若用药24 h后无临产指征出现,则再次进行宫颈Bishop评分,根据不同情况对引产方式或进行剖宫产。
统计两组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观察妊娠结局。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内对比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18/6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7.500,P<0.05)。
观察组用药12h后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对比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见表1所示。
足月妊娠引产一般适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延期妊娠等孕妇中。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促使胎儿尽早脱离不良宫内环境的行为,能够有效避免或解除孕妇并发症或合并症,有利于阴道分娩率的提升[2],还可减少剖宫产比例及新生儿并发症。宫颈成熟度是影响足月妊娠引产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进行引产时,引产失败率高且会延长产程,因此临床应评估宫颈成熟度,并在引产前先促宫颈成熟。
缩宫素能够增加产妇子宫收缩频率和维持收缩节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宫颈成熟,但缩宫素具有选择性差、引产时间长等不足之处,不利于宫颈Bishop评分的大幅度提高。欣普贝生应用在足月妊娠产妇中可起到较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其可使宫颈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降解,有助于增加多种酶物质的生物活性,可松弛宫颈平滑肌,促进宫颈软化和扩大[3],有助于子宫对缩宫素等药物敏感性提高,且药物半衰期短,用药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的剖宫产率更低,妊娠结局良好,充分说明欣普贝生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比缩宫素更加显著。
总之,欣普贝生应用于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降低剖宫产率,优化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