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峰 裘荣鹏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10)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 110161)
百万扩招是国务院在2019年初“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1~3]。扩招100万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一些人认为,这一措施可有效缓解职业教育日渐暴露出来的生源数量下降问题,至少可以保证学校的经济收入在一段时间内不受影响[4];也有很多学者和领导认为,高职扩招将会对现有本身就已经薄弱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校的整体社会声誉产生破坏,得不偿失[5~6]。百万扩招是一种“质量型”扩招,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特殊人群的“高质量就业”;但扩招使得社会生源涌入校园,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能力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只有将扩招与职业教育新的战略定位相结合,才能厘清思路,达到国家对扩招“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要求。
2018年美国单方面提出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加收重额关税,并由此引发的中美贸易战凸显出我国高端人才的匮乏,显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包括对各行业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此时提出对往届学生、退役军人和新型农民等群体开展百万扩招,目的就是要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变,同时达到这部分群体“高质量就业”的目的。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一直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恰恰就是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都不足。因此,尽快解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渠道和路径,扩大人才供给的规模,提供更加优质的、能够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责无旁贷需要肩负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要适时地站出来,主动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百万扩招除往届毕业生外,还包括退役军人、新型农民和下岗人员等社会人员,使得生源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需要学校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对高考生和中职生的培养和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身份复杂的百万扩招群体培养确是“门外汉”。这部分学生长时间不接触系统教育,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普遍不好,技能水平也不高,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也迫使高职学校要在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目前,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压缩了高职学校的生存空间,使得高职院校普遍遇到了报名率和录取率下降的问题。从短期来看,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只是影响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但从长远来看,学校的生存将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党中央提出的百万扩招恰如一阵“春雨”,给职业院校的发展加了一把劲,能够缓解高职院校生源短缺的问题。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品质的高要求,要求高职学校要由规模性培养向质量型培养转变,这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从百万扩招生源种类的变化和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双重角度,都需要高职院校做出相应改革。
百万扩招改变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学习经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考虑“个性化”定制。例如:农民工群体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而且因为经济压力很可能出现中途退学的现象。如果强制要求农民工全日制学习,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出现集体性、大面积退学。如果采取“线上+线下”灵活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学习,学习时间上也给予宽松的选择,就会留住此类学生。另外,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借助百万扩招人员的契机,尝试开展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由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自由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有效解决与工作冲突的问题。如果试点成功,还可以在普招生中进行推广使用。
同时,学校对百万扩招人员的管理模式也要做出相应改变。高职学校目前的在校学生均是通过单独招生或高考入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采取统一模式管理是与生源比较匹配的。但是,对于百万扩招人员,如何帮助他们在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达到边学习、边工作的水平,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这可以借助国家资历框架来实现,一方面,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了学分银行,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获得的证书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存储在学分银行中,这样就方便了学习者自由掌握学习的进度,实现弹性学制;另一方面,国家正在推行1+X证书试点制度,根据1+X证书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模块化课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也是实现百万扩招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根据百万扩招人员学习基础不同,可以采取“精准教学”手段,即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差别化的考试评价手段。与在校生不同,百万扩招学生的需求较为复杂,有的学生想获得学历提升,而有的想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技能,因此学情难以统一。但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没有改变。针对不同人群的培养目标,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精准教学的目标。例如:根据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已经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证书替代、经历替代和技能替代等内容,对替代的课程实行免修免考。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集中精力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去选修别的课程。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适度、够用”的原则,不宜讲授过多的理论,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案例相对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精准教学体现的是个性化培养,因此不能用简单的量化考试评价标准,而是要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一次考核和多次考核相结合,要增强学习者的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实现全员顺利毕业。
百万扩招使得原本生师比不足的高等职业学校更加雪上加霜,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扩招人员多数是在岗工作人员,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他们在企业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时可能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否解答清楚,能否提供有效帮助,对习惯了给高中和中职生源讲课的老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启用企业兼职教师固然是个办法,但提高高职学校在岗教师的实践能力才是长久之计。学校要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经验或高学历的教师都是可以采取的办法。同时,百万扩招人员本身素质不高,课堂纪律管理以及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都会与教师发生摩擦,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习惯了受学生尊重的教师自尊心产生影响,学校要通过网络对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激励教师增强爱岗敬业的精神,要鼓励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感化学生,严谨治学,帮助百万扩招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亟须通过改革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百万扩招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结果,其所带来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挑战,也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自我变革。实行宽进严出保质量,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将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应对挑战的办法,也将成为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