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景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湖南怀化 418000)
怀化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所辖13个县(市区) 全域贫困,是“全域脱贫攻坚”的重点战场。要确保在2020年前实现全市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怀化累计实现55.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0.8%下降到2017年的6.2%,2018年全市再减贫16.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2%。2014年以来,怀化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教育扶贫为己任,同心协力,尽锐出战,着力探寻电大远程教育参与扶贫攻坚的方法和途径,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工程”,开展“智志”双扶,助力怀化脱贫攻坚。
2015年,市委领导在怀化电大调研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时明确指出,怀化电大教育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要对接和服务精准扶贫,要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作为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怀化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要在扩面提质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思考和谋划,大力培养和储备农村人才队伍。怀化电大抓住机遇,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生源情况调查,制订教学实施计划,并将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纳入县市区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制度,大力推进。自2015年怀化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程”以来,怀化电大紧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育扶贫主题,为农村培养了8000名专科、本科层次的农村急需人才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怀化电大着重抓了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统领,市、县两级电大协同推进,保证了农民大学生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建立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市委组织部与怀化电大针对全市农民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实行定期会商和通报,利用《怀化农民大学生简报》定期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向县市区通报情况。三是创新教学管理。根据农民学员特点,实施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面授辅导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课程教育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四是督导教学有力。怀化电大按照省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过程考核与质量评价办法》,坚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进行经常督导和检查。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怀化电大2015—202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组建教学、管理、技术、科研四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六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经常组织各教学点学员外出学习考察,学“三农”工作和脱贫致富经验、成功做法。
怀化电大致力于将毕业生特别是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精准脱贫的一支奇兵,让其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如,农民大学生姚茂盛,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身边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又如,农民大学生粟田梅,学以致用、因地制宜,引导乡亲们走“村企合一”改革之路,通过发展侗锦产业拔“穷根”,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村支书、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再如,有关媒体报道的《农民大学生,我为你骄傲》,专题介绍了怀化32位农民大学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鲜活经验和优秀事迹。
2016年11月21至23日,国家开放大学专家组到怀化调研,评价怀化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6月23日,湖南省电大组成专家组,对怀化电大10个教学点进行教学督导和检查,给予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力度,学生支持服务有特色,学生素质拓展有创新”的高度评价。2017年11月14日、1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怀化日报》等13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组织“国开三湘之旅”采风活动,对怀化农民大学生培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采访和检阅,并作了全方位报道,对农民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近年来,怀化电大通过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助力脱贫脱困,收到良好效果。
明确了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社区教育工作责任。将社区教育工作责任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核定管理队伍编制,切实解决好从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大经费投入,将社区教育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先试点、后拓宽,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分层推进[1]。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知识提高和技能提升并举,学校培训和社会培训并重,切实建立起多功能、多形式的农村社区教育格局和层次体系,以满足广大农村社区农民最直接、最便捷、最全面的不同教育需求。重点在提高社区农民“三种能力”上做文章,即农村实用技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业技能、农村文化和村规民约。在课程教材上“编活的书、动的书、用的书”,让农民朋友喜闻乐见。
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增强农民增收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依托市县两级成人院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层次多、内容广、形式新的各类培训教育活动,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现代新型农民。例如,指导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移风易俗工作理事会章程》,全村村民与村主任签订《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承诺书》,实施两年来效果明显,村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到大幅提高。
怀化市委市政府为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的深层次问题,组织开展了“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并将《村级党组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和《怀化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对策研究》两个市级重大课题交给了怀化电大[2]。课题组于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展开联合攻关,制定研究方案,设计调查方法,并随机抽样了武陵山及周边地区的27个村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较好”“一般”“较差”三个档次分类,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将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归类总结,梳理成怀化脱贫致富制约”瓶颈“和村级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策略,提出了扶贫、脱贫、防返贫措施。
通过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村级党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提升村党组织的基层治理能力和脱贫致富带动力。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和教育制度,推行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试点,探讨从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员干部以及退职退休党员公务员、党员教师和其他退职退休党员公职人员中遴选职业化村党组织书记的途径,参照乡镇公务员薪金标准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待遇,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待遇难提高”“人难选”困局。
按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因户施策的要求和“四跟四走”模式,变“大水漫灌式”为“精准滴灌式”扶贫[3]。怀化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生态良好、文化深厚,之所以成了一个贫困地区,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群众觉得日子好过、小日子不错,因而安贫乐道、不思进取。因此,我们把创新机制、创造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抓牢抓好,推进党建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农村优良传统文化,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进取精神。
从制度、政策设计上引导、鼓励和支持进入农村的社会资本承担脱贫攻坚等社会责任,避免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后对国家扶贫资金的不当占有与利用,避免社会资本对农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当攫取。引导涉农企业支持、帮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畅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与村级经济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