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 年5 月底开始,国内原奶价格已经连涨4 个月, 接近年初高位, 而上涨的奶价也引发了国内奶牛养殖的热情, 奶牛价格也随之大涨万元, 而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供需平衡的担忧。 不过业内认为,原奶产业再现2014 年过剩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但也提醒国内乳企奶源增长要合理规划。
“现在合同奶价在4~4.3 元/千克,而外面收散奶的价格已经涨到6元/千克。”河北邢台大型牧场新强牧业创始人许新强告诉记者, 由于临近两节, 各大乳企都加大了备货的力度, 这也导致近期原奶价格再次上涨。
记者从多地养殖户处了解到,在今年年初疫情发生后, 原奶价格曾一度大幅下滑1~2 成, 但随着5月份以来原奶价格的连续上涨,已经回补了跌幅, 而且个别地区再次出现了企业间抢奶的情况。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国内奶价已经连涨4 个月,到9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 个奶牛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85元/千克, 同比上涨3.8%, 相比于5月的3.55 元/千克前期低点上涨明显,并逼近了今年1 月的价格高点。
9 月18 日, 乳制品原料企业恒天然公布了2020 财年业绩,其中恒天然指2020 财年中国牧场原奶平均售价为3.91 元/千克,创下5 年来的最高。
奶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 也催生了国内新一轮牧场建设热。
自今年4 月以来, 国内不断有超大型牧场项目或乳业园区投建。 4月18 日,国内最大的乳企伊利股份宣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投建10万头奶牛生态乳业园区。
4 月下旬,蒙牛乳业也公布了其在银川市灵武市奶业全产业链集群项目的进展,并预计到2022 年将该项目的奶牛存栏数扩充到15 万头。5 月中旬,蒙牛乳业“中国乳业产业园30 万头奶源基地建设项目”也相继在巴彦淖尔市、 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开工奠基。
此外,君乐宝乳业、新乳业等也陆续公布了奶源扩建方面的新动作, 而中小规模化牧场也在增加产能,记者了解到,河北部分中小规模化牧场增加了200~500 头的存栏量。
牧场建设热也让奶牛奇货可居,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市场上荷斯坦奶牛的价格已经从2020 年初的1.8 万元/头,上涨至2.5 万元至2.8 万元/头,而且供应紧俏,有的牧场从2019 年底就下单进口奶牛,但到2020 年8 月中旬订单还未全部交付。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这一轮原奶行业的上行,既有行业大调整后国内奶牛存栏数不足的因素; 也与国内乳制品消费的回升有关。
疫情之后, 消费者出于对健康的关注,增加了乳制品消费的总量,从各乳企的半年报可见, 今年二季度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等乳企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上涨, 单季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2.5%、19.2%和24.2%。
除了直接消费乳制品之外,国内间接乳制品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虽然国内乳制品消费恢复较快,但奶价和牧场扩建的不断提速,也让行业中产生了一种市场平衡会否被再次打破的担忧。
2014 年以来, 由于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原奶行业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周期起伏,特别是从2015 年到2018 年间,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国内50%的牧场陷入亏损,直到2018 年下半年,行业才触底反弹。
不过在多位受访者看来, 短期内原奶行业的平衡还将继续维持。
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告诉记者,2014 年属于特殊情况,目前国内奶价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虽然国内牧场扩建在提速, 但由于国际上牛源不足, 新建牧场形成产能还需要时间; 且随着上游牧场和下游乳企的利益链接提速, 未来两者之间的发展会更趋于平衡。
但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六次年会上,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公开提醒乳企,奶源增长要合理规划,目前进口奶牛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 购牛要考虑成本问题, 以减少未来的博弈和产能淘汰。 而购牛成本较高,也被市场认为是此前国内原奶企业账面大额浮亏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