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访美日记评述(下)

2020-12-14 02:09李玉琪
关键词:油田

李玉琪 惠 荣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史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3 日记详情及编者点评(1978年1月19日至1月29日)

1月19日达拉斯

5∶30起床,乘汽车到机场。B组乘飞机到俄克拉荷马去考察。我们A组乘DC-8-51型飞机于9∶00起航,向西北方向飞行一个多小时,到达达拉斯机场降落。由于达拉斯雪天,绝大多数汽车为安全不能行车,工厂由于工人不能乘车上班而停工,负责接待我们的公司负责人到机场迎接,一再表示歉意。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看来柏油路在冰雪封冻情况下行车安全反不如砂石路面,路面要求平整,柏油路利于高速行车,且对车辆机件使用寿命好处颇多,正由于这些优点,在冰雪情况下就更为光滑,一点摩阻也没有了,刹车也就失去作用。为了考察效果便放弃今日的考察项目,乘车直达旅社。[1]468

1月20日

我们A组全天在达拉斯岩芯研究公司活动,听取了专家们的经验介绍,看了化验分析、科研仪器、操作以及岩芯化验分析仪器的制造。该公司共有研究人员120人,已有40年的历史。现在的业务工作量1/5是美国国内的,2/3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对岩芯充分利用,做各种模拟试验,特别在随钻录井方面有一种活动试验车,包括气测、试验记录、砂样分析等。在岩性分析方面使用20万倍的电子扫描显微镜。把塑料管加热后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装入钻取的岩芯样品,有的仪器可加压到20磅,从岩芯中钻取样品的金刚石切割器,据说可使用一万次。

专家还说到以下观点:

(1)要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注水或注气是越早越好,在美国很少说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2)碳、氢比大于1.5就可能产油,低于0.7就只能产气。[1]469

1月21日

由于雪天冰冻路滑,改变今日到豪金斯油田和东得克萨斯油田现场观察的计划。油田的负责人和埃克森公司的负责人,很早就赶到旅馆来说明原因,并带来一批专家在旅馆用幻灯片配合给我们介绍了埃克森公司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豪金斯油田和东得克萨斯油田的情况。

豪金斯油田:在达拉斯以西160公里,是埃克森公司最低的油田,是美国第十大油田。油田从东北到西南长8.6公里,由西北到东南宽6公里。自1940—1977年累计采出原油1.03亿立方米。现在日产原油13 100立方米,日产天然气190万立方米,日产盐水9 500立方米。

油田构造幅度570米,由东北向西南有一条大层分割,使东西两处油田的压力不连通,油田累计取芯11 000米,经过化验分析(见表1),认为:

表1 豪金斯油田不同油层的储集条件

从1969年注气增加油层压力,以防水淹。每天需要注气340万立方米,气源不足,采用注一部分残余气弥补。油田300口井日产1.31万立方米,水9 500立方米。把产的300万立方米天然气,130万立方米用于回注,另一部分用作裂化气,用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作为造废气的燃料,造出废气330万立方米回注。

气体处理有三条造废气生产线,每条日产120万立方米废气,其组成氮气(N2)占88%,CO2占12%,把废气用厚20~25m/m的8″管子输到四个注气站,分注到36~40口井中,气体处理前后的变化是(见表2):

表2 气体处理生产线气体处理前后组分变化情况

井深结构是8″套管深490米,6m/m的8″油层套管深1 460米,油管带封隔器在1 340米,套管于油管环形隙间注气驱油。

埃克森公司1960年生产电子计算机,1970年拥有油气田生产管理,计算机处理中心在休斯敦,各油田设接线站,全公司用计算机控制计量、测压力、测液面、报警等共有8 500口井,这些井操作人员和计算机交错使用。

豪金斯油田共119名员工,其中油田生产人员46名,气体加工厂和惰性气厂共73名。

东得克萨斯油田:西距豪金斯油田35公里,由东北到西南长64公里,东西宽处为15公里。全油田有298个大小公司开采,现在埃克森公司在该油田当前产量中占13%。

东得克萨斯油田1913年发现,油层厚度为0~146米,钻井盛时每公顷打一口井,全油田共打3万口,现在调整到每8~16公顷一口井,现有采油井12 000口,原始储量为11.1亿立方米油,现已累计采出7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约为2亿立方米,采收率已达到82%,是世界上最高的。现在日产油28 000立方米(850万吨/年),日产水99 000立方米,水占总液量的78%,水全部用于回注。油层深度多为1 070米,原始油层压力为1 620磅,原始地层系数1.26,为低压缩性原油,原油比重为0.83,原油黏度在储集层为1厘泊,油气比为65。1938年开始注水,油层孔隙度为25%,渗透率最低100毫达西,最高5 000毫达西,平均2 000毫达西,上部高渗透层已采完,中部油层正在开采,打井最稠的地方在200英亩内有500口井。

东得克萨斯油田历史长,经过战乱,现在成为现代化油田,生产水平较高。水驱扫油面积大,驱油效率高,包括薄油层和低渗透油层都见效。

德克萨斯州法定油井单井日产油不得超过20桶,产水过高的井要关闭。

专家还介绍了两个观点,值得研究:

(1)经过试验和实践,油田注气采收率可达80%,注水采收率可达70%。

(2)油田产出的气,低于热量单位750Btu就不经济了,废气含量大于25%就不能做燃料了,但开采价值要把油气一起算。

在我们代表团考察日程中,埃克森公司及其所属单位占天数最多,共有三天,先后三天的接触,觉得该公司对我们的态度是友好的,活动是愉快的、有收益的。[1]469-471

点评:埃克森公司1970年就已经用计算机管理油田,我国1999年才提出数字油田的概念,之后才逐渐开始数字化油田建设。

1月22日洛杉矶

11∶30乘汽车中速行驶,于12∶00到机场。14∶30乘美航的波音727型飞机离开冰雪层层、雾气弥漫的达拉斯,飞行三个多小时,航程2 000多公里在洛杉矶机场降落,改乘汽车约行一小时到达洛杉矶橘子县。洛杉矶位于达拉斯西南方向,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之于达拉斯时差两小时,气温相差较大,据说这里最冷也只飘些雪花,现在树木、花草、禾苗看起来绿绿的,有点像春天的景色。

陪同我们的安全官再三要求我们在洛杉矶活动期间把一到美国境内就发给我们的塑料卡片,上面印有佩戴者的英文、中文姓名,并印有英文The U.S.Department of Energy(即美国能源部)和Official Visitor(即政府访问者)及正方形黄边红底的金属安全保护标志佩戴在上衣醒目的地方。看来美国朋友为我们这次考察能够顺利进行,做了严密的组织措施,确实下了功夫,这是值得感谢的。[1]471-472

1月23日

全天都在加利福尼亚州长堤休斯公司进行考察,该公司早与我国有贸易往来,该公司的负责人曾到过北京,也参观过大庆、胜利油田,有的技术干部也到过重庆移交压裂设备,新老朋友显得更加热情。

专家们主要介绍了提高固井水泥质量的各种添加剂的效能,参观了水泥化验室和固井设备研究设计室。

在休斯公司信号山工地看到一个拥有32人、3台水泥车的固井、压裂酸化服务公司,看了仓库、机修、酸站、车场,得知32人的公司每月固井、压裂、酸化竟达40多次。设备工地管理极为整洁,各种处理剂保存很好,充分表现了生产组织的严密,在生产上对配件材料精打细算,消耗使用极其节约。

到长堤派拉蒙特街参观了固井设备制造厂,看压裂固井设备的设计、加工、组装、试车的全过程,该厂有300名员工,年产压裂泵200台,固井泥浆罐70台。

在今天的活动中印象较深的有:固井、压裂、酸化由人员到设备不必分开,工效高,因为采用了一台汽车上两机两泵甚至三机三泵后,特别三缸单作用泵短冲程高冲数把固井、压裂需要的泵压、排量都可满足。采用了有效的防腐剂之后,即使是28%~31%的浓酸对容器和设备的腐蚀很小,水泥全用拖车大罐散装,压裂酸化用的液体也全用大型拖罐拉运,一次施工也只用各种车辆8台左右,据说最近有一口井压裂三个层加砂总量为100万磅即454吨砂,若将砂子比重按1.8计则为252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压裂用聚合物的黏度要达到300 000厘泊以上。至于酸类对容器和设备的腐蚀厉害的是蒸发出的气体而不是液体,因为液体内已有防腐剂。[1]472-473

点评:压裂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起初是用来改善油层、增加产量。20世纪末,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被应用到美国巴肯页岩区块,使其页岩气开发具有了经济性。进入21世纪,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的采用,是美国取得“页岩气革命”成功的重要技术支柱。

1月24日

全天在埃尔克山油田和中途日落油田考察。

5∶30起床,6∶00早餐,乘汽车于7∶30到达橘子县机场稍息。随机分乘小型飞机起飞,这种双引擎有19个座位的小飞机飞高3 500~5 000米,航速每小时400公里,向西北飞行一小时,由于顶风行,航程约300公里在Bakersfield机场着陆,在美国火车比之于轮船、汽车大为逊色,看来各种小飞机的发展很有取代小汽车大显风流的趋势。

埃尔克山油田位于Bakersfield机场西北方向,乘汽车到油田领导机关听取了负责人和专家们的介绍,然后顺着山的分水岭上公路,参观了全油田的概貌、深井钻井和气体加工厂。

埃尔克山油田发现后,1912年美国决定为海军储备油田禁止开发,1976年美国决定全速全面开发埃尔克山油田减少原油进口,1977年10月该油田划归美国能源部领导。在美国为了加快开发速度达到最高采收率,很多油田是由许多人共有,但由一人统一管理的机构全面指挥,由于埃尔克山油田在1912年确定为海军储备油田之前福禄公司已是油田工地的主人,现在仍占全油田资产的20%,所以以合同形式确定由政府部门的能源部和福禄公司各派一人共同管理,如遇意见分歧能源部长最后决定,合同对政府和个人都有保护和约束。

埃尔克山油田东西长14英里,南北宽7英里,油藏形式多样,有背斜、断裂、裂缝和底层封闭,300米深处有浅油层,1 000米深处有气层,2 000~3 000米井段的主要油层,单井日产油300~4 000桶,3 500米深处有凝析油。全油田有可采储量1.6亿吨,计划共钻1 800口井,到1980年达到日产油25万桶,1976年7月至1977年5月曾达到日产油13万桶,现在日产油121 000桶,现有可采储量在美国次于阿拉斯加、东德克萨斯居第三位,现有产量在加利福尼亚州次于威明顿油田居第二位,在现有产量中浅层420口井日产油5万桶,中深层为200口井,日产71 000桶。

1975年美国政府拨款6.4亿美元要求用于开发埃尔克山油田。据说预计用于购买需3.8亿美元,要建738口井需要2.6亿美元。在设备费用中主要用于再建两个气体加工厂,现有一个气体加工厂已投产,日处理量由5 000万立方英尺已提高到1亿立方英尺,再建两个气体加工厂处理能力达到3.5亿立方英尺,需花5 500万美元,采油、注水、注气工程需花1.4亿美元,水电设施需花6 600万美元。

全油田现有11个钻井队,其中9台钻机用于打生产井,到去年年底已完井460口,等于完成需钻井数的2/3,完成的主要是打浅层井,打3 000米的井建井周期9天,费用13万美元,另外两台钻机用于钻探6 500米以下的地层。

我们参观了正钻的深探井第987-25R井,该井计划钻6 600米,开钻整一年,现在井深4 860米,用9 4/5″钻头钻进,每天钻进费用1.6~1.9万美元。钻机、泵各用两台800马力的马达带动,用3台D398型1 000马力的柴油机发电。据说,用一号金刚石西瓜皮钻头钻进869米时进尺1 090米。

在埃尔克山油田考察时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美国朋友并没有因为物质基础雄厚而对还可以发挥作用的陈旧设备随意淘汰。在油田上,我们看到有几十年历史的木质井架依然完好使用,有60年历史的木质抽油机虽然看起来粗苯但仍然和精巧玲珑的立式液压抽油机、马达带动的金属抽油机共同在一起发挥抽油作用,这种现象还有助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美国朋友安排我们考察埃尔克山海军储备油田,并如实地向我们介绍地质和开发计划,让我们看最先进的同时也看最陈旧的,让看老油田、低产油田的同时,也让看正在开发的高产油田,这是在表示一种友好的态度。

在埃尔克山油田西北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参观了有一百来个公司采取圈地式共同开采的中途日落油田,该油田现在日产油1.5万吨,在1930年时日产油只有5万桶,由于这个油田的原油比重为1,黏度9 000厘泊,所以1976年开采办法采用热力驱动,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重点看了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的热力站,据说该公司在这个油田上共有6个注热站,我们看的注热站有两台管式蒸汽发动机,一台大的每小时蒸发量为23吨,一台小的每小时蒸发量为6吨,两台同时使用,对12口油井、2口注气井轮番注热。据说锅炉的热效力为87%,用一桶油做燃料可以采出12桶油。针对我们十多年前注热试验发生的问题在该油田参观后增长以下知识:

(1)注热炉不一定全都蒸发为气,在60%的水变为蒸汽时即可气水同时注入,我们看的站炉的压力最高800磅,另外在270℃即进行注入,有两口井采用注入式专用于注热,另外12口井采用吞吐式注入,即注入压力达到油能喷井时就关井48~50小时等扩大散热面积,然后开井抽油。

(2)注热井以浅层为宜,该油田最深的注热层位在2 400米。注热井为防套管伸长,将套管全部用水泥与井壁相固。注热井射油层底部利于热水下沉,热气上升。

(3)抽油井为了提高抽油功效,油套管环间隙需放一部分注入气。

16∶30回到机场,乘原机夜航回到橘子机场,俯视有上千万居民的洛杉矶,夜间灯火辉煌。[1]473-475

点评:这则日记中的一个细节非常重要,就是美国对陈旧设备的利用,说明科学技术高速迭代的美国,仍注意保留科技进化的历史遗迹,作为展示科技发展、启迪后人的资源。

1月25日

考察斯密斯国际公司所属的螺杆钻具部、斯密斯工具厂和碳化钨制造厂。印象是:

(1)关于厂房的建造,考虑到逐步发展扩大,因而采用围墙是大块预制,现场组装可按需互换,除大门外,房、墙均不留窗子,大跨度的金属屋架,围墙不承受房架负荷,房内由不同的作业线分作若干部分形成通行道路,但均不造固定隔墙,即便是研究部门的门窗也都不堵死,大都留有很大的玻璃窗子,便于相互往来。

(2)工厂很重要的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为使人力、设备、工具充分发挥效用,在材料、工具的堆放位置非常注意缩短距离,且对于长度大的料均需考虑到由侧面而不由前后装卸,对润滑、清洗油水、铁屑的排除多从地下明沟运移,使厂房经常保持整洁而不互相干扰,且对废料包括污水中金属含量都尽力采取综合利用。

(3)选材、加工、组装都有一套精密的仪器、工具,并认真执行严格的制度。如钻头牙轮、巴掌的锻压钻孔、洗齿或装齿、电焊,即便是电子束焊等关键工序也要认真检查。[1]475-476

1月26日

9∶00到长滩THUMS公司听取并看了加州石油联合公司所属的长堤油田,这个油田是威明顿油田的海上部分,到5 600米井深有6个油层,可采储量7亿桶,因为没有土地,由1966年开工至今,共造人工岛5个,到1977年7月1日为止共有井735口,采用行列注水,日注水35万桶,日采油7.5万桶,450口油井全部采用电动沉液泵抽吸。

(1)人工岛的建造:先用挖泥船把海底泥沙堆积起来,泥沙距离海底高出15米,周围用块石围起,海水深40米,人工岛顶面高出海面15米,当地潮高8米,共建成5个人工岛,每个岛的占地面积为10英亩,岛上植树种花美化环境。

(2)现有5个人工岛上分别有井105、152、135、174、169口不等,共计735口井。岛与岛之间的距离最远7 966米,最近3 746米,井的套管程序为13 3/8″、8 5/8″、6 5/8″。

(3)岛上的钻机全套设备在一座类似楼房的装置内,在圆形钢轨上移动,基本都是定向井,井底水平位移与原设计偏差不大于50~100米为合格。

据735口井的统计分析,最大井斜在25°以内的93口,最大井斜在25°~50°之间的215口,最大井斜在50°~85°之间的429口,由井口到500米之内和下部油层井眼近似垂直,塔斜、降斜在最下部油层顶部以上至井深500米处进行。一船在100米塔斜5°,在100米降斜2.5°。岛上的注、采集输系统全部自动化控制。3 000米深的井,井底水平位移可达2 800米。我们坐船至岛上看了钻井、修井、集输等全套设施。

美国朋友把我们请到美国30年代造的8.1万吨的大型客轮上用午餐,这条船1971年开至长滩,有意搁浅固定在港口作为旅馆,据说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兵时一次可乘15 000人。现在改装得很华丽,由1971年到现在上船的游客800万人,不论上船住、食与否,成人每位登船门票5美元。

长堤港务局很好客,请我们登上办公室顶楼俯视港口全景,据说这里主要是接纳16万吨以上的大船,1977年的吞吐量为1 900万吨。港口正在扩建,计划建成后,年吞吐量5 900万吨。

随后看了威明顿油田的岸上部分,采油机成排成簇地繁忙工作,即使在陆上也到处可看到数十口井的抽油机挤在一起,美国朋友引我们看了在未注水前由于采油强度较高,造成地表下沉的情况,最大下沉曾达28米,致使不得不一度停止开采,后采用注水防止地表下沉又恢复采油。

晚上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及洛杉矶地区石油界头面人物,在洛杉矶中心的办公大楼顶层举行了招待会,据说十年前他们的大楼是洛杉矶最高的,而现在周围的大楼有的高过他们的大楼几倍,有的新建高楼除了地下室有四层之外,基础深60米以上。[1]476-477

1月27日华盛顿

9∶00乘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型客机由洛杉矶机场起飞,从美国的西海岸横越美国大陆飞行4小时航程3 000多公里,到靠近东海岸的华盛顿。这种客机有33排,每排6~8个座位,共250个座位。

坐在飞机上我把这次出国考察的全过程概括地回忆了一下,总的感觉是胜利的、顺利的、有利的,收获是很大的,这方面必然要认真地进行总结。

对我这个初次出国访问的人,各方面都有总结的必要,就是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增加了很多见识,外事无小事,事事需注意。换衣频繁是为了安全和礼仪上的必需,不论中服换西服或是西服换中服都必须把护照、黄皮书、资料、钱、钥匙、领带或衬领一起换上,不然会锁在室内、箱内,甚至丢失,即使及早发现最少也要误时间,饮食由热变冷,由先吃后汤到先汤后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全团无一人患病,值班人及时清查人数、互相照料,指定同志烧开水是具体有效的措施,值班人对每个同志所住的房号、电话号要记清,切不可草率,尤其在急于叫人时更不可粗心,防止敲错门,飞机上放电影发耳机不会外文不必去接免得白花钱,室内的电视机上有的有所谓旅馆内部电影,不要随便按开关去看,不值得花钱看无意义的东西,对陪同的主人时间长了即使熟悉也要有礼貌,言行不能随便,上车、吃饭一切活动不能迟到早退,要守时间;不会外文不要说外文以免误会,洗衣一定逐一清查口袋内东西,免得丢失钱、证件、资料,收到名片、礼物不乱丢。[1]477-478

1月28日

9∶00参观白宫之后,10∶15~10∶45美国能源部长斯莱辛格先生在罗斯福所接见我代表团全体成员。在和我代表团一一握手之后,斯莱辛格说:“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这儿,到白宫来。我想你们一定进行了有益的参观,当然,我指的不只是参观白宫,对于你们的来访情况是有效的,今天大家来交换一下意见,是你们对美国的政策和你们对美国石油技术方面的意见。听说你们访问受到了很好的款待,这对我来说也很高兴,但是,比起我在1976年秋天访华时所受的款待是比不上的,我很高兴在我访问时受到华主席的接见,我今天能在这里对你们进行微薄的回敬很高兴。”

“你们看到我们的能源情况,对能源要看到今后世界上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看到石油输出国的能力。美国每天产油650~700万桶。我们估计到1980年能源在世界上会产生压力,很可能使油价上涨,我们美国正在搞能源计划,这个计划是减少对国外石油进口,由于油价上涨很可能引起对政治、经济上的影响,这个影响你们中国是很关注的,这种政治、经济的影响会使欧洲经济崩溃,对不发达国家也有影响。我们希望能源问题能维持稳定,从美国讲希望有这种稳定。我就谈这么多吧。”

“我很高兴今晚到你们大使馆参加你们的晚宴,遗憾的是,我们的第一次宴会我因为不在未能参加。”

“今天,在罗斯福所接见你们,并不是因为罗斯福在1840年对两国贸易……”

接着,代表团孙敬文团长讲道:

“首先,感谢斯莱辛格部长对我们的邀请,同时感谢斯莱辛格部长今天对我们的接见。我们这次访问很愉快,美国能源部和美中经济贸易委员会对访问的日程布置得很周密,我们到美国的南部、西部四个州参观了石油厂矿,对我们接待很热情。我们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对新老朋友对我们的友好接待是满意的。”

“我们感到美国石油技术是先进的,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国石油界董事长、经理们见了我们,和我们有共同的愿望,技术应该相互交流,贸易应该往来,根据各自的能力力所能及地进行贸易往来。”

“我非常感谢部长提到的中美石油技术交流,这是个政治战略问题,在石油问题上我们对‘北极熊’有长期的深刻的认识,在其他各方面我们对‘北极熊’的认识更清楚。当然,‘北极熊’陈兵百万,对我们来说,他来上一百万顶多回去一万。”

“我们正在实现创建十来个大庆,在本世纪内十来个大庆我们有把握实现。感谢部长对我们建十个大庆的关心。”

“最后,我转达康世恩部长对斯莱辛格部长的问候。”

斯莱辛格部长说:“谢谢,希望你们回去向你们部长转达我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对你们这次来访问,我很高兴,你们这次访问非常愉快,听说你们在海上平台住了。”

孙敬文团长说:“谢谢部长对这件小事都很关心。”

斯莱辛格部长说:“希望你们很好,很愉快。”

孙敬文团长说:“很好!”

斯莱辛格部长说:“我们在地质结构方面有很多相似,我们和沙特、阿拉伯不一样,我们地质相似,这样到美国访问才是有益的,我是希望这次访问对两国有利,当然也对很多国家有利,这样技术可以广泛传播。”

“政治方面的因素,北极熊苏联现在出口油200万吨,但到1980年这会有变化,因为这对军事战争有影响。他的动机会改变的,今天不是谈这方面的问题,大家有何问题请任谈。”

韩叙副主任:“美国解决能源问题是增加能源还是有别的办法?”

斯莱辛格部长:“我们减少对国外原油的依赖办法一是节约;二是把使用油的设备改为用其他燃料;三是寻求到目前还未能使用的能源。目前提到国会的主要涉及第一、第二个问题。这些改进当然涉及管子、设备,只有劝诱实业家代替,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涉及技术的发现,接受新的技术问题,最有意义的是从煤里提取气,还有太阳能,从现在起到1980年如能每天获得几百万桶就相当于油的能源了。”

韩叙副主任:“在1980年前如因贸易逆差加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斯莱辛格:“我想提两点,去年大规模进口石油的情况今年会改变,今年天气较暖,但如让自流,仍然会产生进口多,为了不让进口石油的情况突然变化,近期发展阿拉斯加的石油,现在阿拉斯加每天日产80万桶,希望1980年每天产到150万~200万桶,这是有可能的,这是你所指的短期措施。当然,我们承认生产量没达到每天需要的1 000万~1 050万桶,所以要寻求其他出路,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能源短缺造成逆差,为了让议员和公众更重视,能源进口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一半,贸易逆差还由于进口扩大造成。如两年前美国在机械出口方面得到盈利200亿美元,去年降到40亿美元了。”

“再举个例子,日本的经济相当于美国的1/3,他们每天进口石油500万桶~510万桶,相当于美国的2/3,日本进口石油对他的经济影响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但日本在贸易上得到的利益由零发展到100亿美元,表明能源进口是逆差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贸易的方法和日本正在讨论。”

李人俊顾问:“和日本把钢铁价钱谈成了没有?”

斯莱辛格:“没有,日本可能单方面采取措施。”

孙敬文团长:“日本很会做生意,我们代表团已在日本宣传。”

斯莱辛格:“希望你们能很好地谈判。”

孙敬文团长:“我们这次访问有政治战略问题,当然也是来考察技术问题,部长很忙,就谈到这里。”

斯莱辛格:“今晚你们和我都很高兴,所有人都很高兴,所有人都期望参加你们的晚宴。”

接见完毕,我们代表团一部分同志到美国地质调查局访问,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该局给代表团请了专家,看来是做了认真而又充分的准备,资料、图表收集得不少,而且范围广泛。因为18∶00之前我们要回到我驻美国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单位,现有12 000人,每年经费7亿美元,主要任务:收集研究地下资源、能源、矿物,研究地层成因,同时完成政府交给的各种任务,如制作地质图、水文图,分析卫星收集的资料,还负责地震预报等。该局共有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专家1 000名(不含全国私人企业油气地质专家20 000人)。据说美国的土地面积1/3归公共所有,还有靠海边三英里的土地也是政府所有。大体上在美国领土上生产的石油有24%、天然气有17%是属于美国政府所有的。地质调查局对公共所有的土地和海上经过调查只要能确定在3英里见方内有可能出油、气的最低的价值,就可以让私人投标,投标最多的人(指投资最高的人)由他进行勘探开发,但进行开发的部署要按照地质调查局的部署去进行。

18∶30~22∶00,我驻美联络处为我们代表团访美组织宴会,招待并答谢美国朋友。出席宴会的有斯莱辛格、杰克逊、布什及石油界各方面的头面人物160多位。主、客都认为这次访问是成功的,都有收获的,都重视这次高规格的访问,都对未来抱有希望,对这次访问相同之点占绝对优势,求同存异,都有长远的战略想法,都愿促进友谊,增加贸易,交流技术。不少客人从芝加哥、洛杉矶、加利福尼亚专程乘机来参加宴会,并为此深感自豪和光荣,友好的气氛在主要来宾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斯莱辛格带领能源部的副部长、助理和友人参加,一到就跟司机说晚上9∶00来接,他与孙、李领导交谈后并到各桌上敬酒问好。他对孙团长讲的我们搞十来个大庆会加速而且有把握,苏联有资源,但开采中有困难,我们有资源、气候好,在技术方面也会有变化,我们的石油发展速度会超过美国,我们长江的水也流在太平洋,太平洋中间没有苏伊士运河,没有马六甲海峡,不能封锁,这次访问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等观点感兴趣表示同意。他说:“上次访问到新疆、西藏看了,还到内蒙古骑了马,没有到东北,希望下次去能看到两个、三个、四个大庆,搞十个大庆需要什么的话,希望告诉我们。”他还回答了李顾问的问题。他说:“美国年消耗石油9.2亿吨,汽车用油占去40%,但汽车用一加仑过去跑13英里,现在跑20英里,航空用油占5%,石油消耗量年增长5.20%。”晚上9∶00,他才告别,并表示:“北京再见!”

对石油界很有影响的参议院杰克逊向孙、李领导解释了他由于能源问题推迟了上次要访华的时间,很快就去访华,希望去看油田,关系放开后美国的还有挪威的石油技术也会对中国有帮助;这次遗憾距会议开会不远了,离开也不太容易,去访华十来天不到就得返回。希望中国又一桶油送到美国来,只要有一桶就会有很多桶。

布什向李顾问表示:希望下次来再到家里来做客。

有的美国朋友赴宴时还带来了与别的国家签订的合同和石油方面的资料,不论资料本身价值大小,重在表示友好态度之诚意。[1]478-482

点评:斯莱辛格部长对1980年世界石油价格的预测基本是准确的。1980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由1978年的平均每桶12.86美元,暴涨至每桶40~41美元,受其影响,美国的GDP出现负增长。之后,油价又维持了二十多年的低水平。[2]8-9

这是笔者第一次看到中美两国的地质情况相似这一论调。从中美石油工业有交流以来,我们看到的资料都在强调中美地质情况的不同。20世纪初,北洋政府邀请美国专家来华进行石油资源调查,美专家的考察报告结论是中美两国地质情况不同,中国主要是陆相地层,美国主要是海相地层,并由此得出了著名的“中国贫油论”。[3]1421世纪,中国引进了美国的页岩气理论,然而实践效果并不好,笔者看到的资料上多认为是由于中美两国的地质条件差异造成的。因此,看到中美两国地质情况相似这一论调,笔者是比较诧异的。美能源部长还提到,中国和苏联的地质情况不同。事实上,中国的现代石油工业在改革开放以前,深受苏联地质理论的影响。建国初,苏联派了大量专家来华协助油气勘探,中国也派了大批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从苏联学到的。美能源部长说出这种论调,不排除是为了双方合作和经贸往来而进行的策略性表态。由此可见,科学理论的宣扬在很多时候并不单纯涉及技术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等种种条件,我们在学习引进科学理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仔细甄别。

1月29日

美国能源部的一位部长助理,奉命来陪同我代表团孙团长一起用早餐,转达了美国朋友对昨天晚宴的谢意,还表达了以下几点:

一是杰克逊在能源方面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二是美国的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很多外国朋友难以理解,一位伊朗人说伊朗的国王说了就办,卡特总统的能源政策一年了还没有实行,只要能源法案一通过美国政府三天内就要采取具体措施。说1980年以后油价还要上涨,是因为1969年发现了英国北海油田、美国阿拉斯加油田,美国的埃尔克山海军储备油田也投入开发。这几年的石油产量不会下降,这期间会发现一些小的油田,要发现上述那么大的油田不可能,1980年以后产量下降油价上涨,就会影响其他方面。

我孙团长很策略地表示,1980年以前会有大的油田发现,而且油田的自然条件可能好些。

在美国的访问告结,13∶00代表团搬到我驻美联络处住,就好像回到国内一样,感到格外亲切。联络处的同志们给我们做面条、烙饼子、做大米饭改善生活,同志们对酱菜、辣子、醋特别感兴趣,吃饭的时间大为减少而饭量却成倍增加。虽然只有一位理发员也抢着时间给我们全团同志理完了发。[1]482

点评:1月28日、1月29日的日记生动记述了当时中美关系的氛围,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外交氛围中,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4 结 语

李部长所在代表团访美是在1978年,此时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已经过去6年,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但双方已经开始经贸往来。石化部的代表团也是一个经贸代表团,代表团是抱着学习先进技术的目的去的,美国方面邀请代表团访美,是为了与中国进行合作与贸易,因此,双方的交流是在比较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的,美国方面很多介绍、展示也比较深入。而且,虽然代表团名为经贸代表团,但石化部派出的代表级别都比较高,这一点,美国方面也是清楚的。当时中美关系气氛融洽,双方呈现出的诚意令人感动,互相信任是中美关系的基石。

石化代表团的目的是考察美国石油及天然气的勘发、储运、炼制、钻井、采油等情况,也就是上游和中游的产业,由于考察团是分组进行考察的,李部长一行主要考察的是钻井相关产业。从李敬部长的日记可以看出,代表团主要关注的是一些我国尚不具备的实用技术,在美国考察的所有勘探开发技术要点,后来中国石油工业几乎都引进吸收了,这是中国石油工业现代化的一个起点。关于基础理论,如《地震地层学》则关注的不多,并未记录。

猜你喜欢
油田
还要做回自己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油田掠影
新时期油田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加强油田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策略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油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化策略
油田工人
一滴油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