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眼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白内障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失明,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进行手术。在通过手术之后虽然大多数患者都能提高或者恢复视觉的状况,但是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的症状-那就是眼内炎,而且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或者处理不够得当,会造成对视力的严重损害。在本次的研究中,回顾性地分析了300 例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后出现眼内炎的患者,并分析发生的比率,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共有300 例。其中男124 例,女176 例;年龄从51 ~77 岁不等,平均的年龄在(56.56±1.74)岁。所有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确诊,方法是虹膜投影法和焦点照明法。在手术之前,要给所有的患者进行光定位,色觉的检查以及泪道的冲洗[1]。根据既往的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为68 例和232 例。两个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的资料在比较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玻璃切割手术,使用的是20G 系统。要进行手术的医师需要有以下的条件:具备扎实的医术,操作较为娴熟,对于手术的过程中因为晶体的混浊而导致视野不佳的患者,除了进行玻璃切割术之外还要摘除晶状体,保证玻璃体干净的切除。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持续2 ~6 个月,在这期间详细记录患者恢复的状况并进行记录,之后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资料并进行比较[2]。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300 例患者中,在手术之后发生眼内炎的总共有13 例,13眼,发生的比率为4.33%。在进行统计以及分析之后,发现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术中玻璃体的溢出、糖尿病、手术的时间的长短以及表面麻醉剂的使用等种种因素都与手术之后眼内炎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系,而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见表1。
表1 白内障手术患者眼内炎的危险因素(n=300)[n(%)]
白内障在手术之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种类较多,但是性别和眼内炎的发生没有相关性。其他相关的因素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的因素。由于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会逐渐的下降,可能会有较大的风险发生眼内炎,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要做好原发疾病的控制。第二,玻璃体的溢出。晶体的后囊在较为完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致病的细菌,如果玻璃体发生外溢,会让病原菌有机会进入眼内,从而发生感染[3],所以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的操作,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避免病原微生物进入玻璃体。第三,手术的时间也会增加发生眼内炎的风险,因为时间一旦延长,会导致切口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病原菌会和手术的切口处的病原体相接触,会提高发生感染的比率[4]。另外表面麻醉剂如果不合理的使用,例如使用变质的表面麻醉剂,病原微生物会沿着瓶口进入滴眼液,在患者使用时,进入眼内[5]。针对以上的种种危险因素,要做好相应的处理,避免对视力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
对于白内障进行了手术的患者来说,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出现眼内炎[6]。对眼内炎发生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从源头上阻止眼内炎的发生,尽最大的可能提高患者恢复的概率。除了进行因素的分析之外,还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并进行严格的执行。为了不在白内障手术之后出现眼内炎,要从文中分析的几个危险因素入手,对其加以控制和干预,降低患者发生眼内炎的概率,确保患者在手术之后得到较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