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12-13 13:25程梦婷
关键词:概论资源微课

程梦婷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32

微课模式的兴起并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必将成为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微课模式的特征,从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借助微课模式的多元化设计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微课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课堂教育向微课模式过度、发展中应把握的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专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但是,由于多年的传统教育,导致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再加上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教学中弱化了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造成了某种程度上对人文精神的淡化,致使部分学生片面發展,成为西方学者所说的“单面人”,即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技术性和功利性的动物。而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各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育的主要目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际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于“0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古老文章”“传统诗词歌赋”“呆板文言文”的“枯燥无味的课程”,相对于互联网的生动活泼,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年轻生命力量的内心的触动”显得苍白无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师为主体,在课堂上以教师单一地讲读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是填鸭式、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细讲,要求学生要在每次课前预习文章,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解决办法探究

如何有效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化、共享化和多元化,其中资源形态具有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慕课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而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建设微课程分为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

1.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模式以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综合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发性、碎片化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将传统单一线性的资源组织模式打破,实现综合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主题式、结构化的资源单元环境,形成一个小容量、多资源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堂教育应充分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构建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主要是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反思以及微反馈为主的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将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的微型“主题单元资源包”。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模式的开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多资源的精细剪辑编排,彰显优质课堂特色。

二是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微课模式下,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动画视频软件制作式、拍摄设备外拍式、录屏软件内录式及多种途径混合式等,形成一个开放性、网页化、情景化的资源动态和教学交互应用环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促进了生动课堂教学资源的构建,以更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心理,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是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资源。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过重的认知负荷是降低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在微课模式下通过对课堂资源的适当排序和合理选择,能够设计合理的信息序列,以实现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借助微课模式的多元化设计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系统、细致的知识结构讲解来向学生传输大量信息,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图表、影像、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法的应用,在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组织方式。目前,以“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等为代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微课模式下逐步推广。

3.借助微课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听课评价是教研活动中教学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听课评价模式是由任课教师讲解完毕之后,听课教师予以点评,再反馈给任课教师予以改进。而这种评价反馈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授课和评价反馈不能同步进行,后期评价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一些细节性的缺憾容易遗漏。而在微课模式下,听课教师可以将已拍摄好的微课视频为评价对象,于授课内容的任一时段、任一画面进行暂停,予以同步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客观性。

教师要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微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经典的传统文化代表作品为载体,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宏《论微课对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现代交际》2017年第11期。

[2] 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第5期。

[3] 李莉、顾朝志、李世宝《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通信类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4] 曹慕源《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实践》,《河南教育(高教)》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概论资源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我给资源分分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