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3 13:25:31魏新娟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魏新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国音乐教育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对于开展音乐教育的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中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三观,这无论对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还是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28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必须主动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学生音乐与舞蹈方面的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促使其自觉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论述。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音乐课程较少

在高中阶段,学校过分注重高考必考科目,忽视音乐课程。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存在文化课随意占用音乐课的情况。这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认为音乐课程不是高考必考科目,沒有学习的必要,只有部分特长生才需要学习,从而逐渐对该学科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陈旧

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以单向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音乐文化素养,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的创造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接受音乐教育与熏陶。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因此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自觉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诗词、戏曲等融入其中,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其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如此一来,学生心中根植了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全球化背景下,学生接触了多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深刻体会了音乐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但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存在偏见,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后的文化,因而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也没有树立民族精神。因此,教师要注重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其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形成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对于音乐学科而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教育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丰富音乐教育形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艺术。当前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了解并感受音乐艺术,但很多学生对西方音乐或流行音乐有更多的了解,且部分低俗的音乐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正确艺术审美观念的养成。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提升教师音乐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深入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与音乐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把握教材内容,科学传播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挖掘出来,科学传播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音乐教材内容来看,在教学民歌中,教师主要教学高亢的西北腔,以此指导学生体验并感受民歌。《信天游》与《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西北民歌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而加深其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之情,培养其文化素养。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科学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传统民族音乐,其是不同地域与时代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内涵丰富,学生可能很难透彻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加之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喜爱流行音乐,因此很多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传统民族音乐中科学结合流行音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难度,使其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音乐综合素养。

以教学“京剧唱腔”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流行音乐《霍元甲》,使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之后组织学生表演《霍元甲》中的京剧唱腔部分,以此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主动继承与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3.对比中西方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高中阶段,仍然有部分学生思想不成熟,对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西方音乐时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弱化华丽的技巧,强化其所抒发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本质。由于高中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很难提高对音乐课程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方式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第三英雄交响曲》这部分内容为例,贝多芬根据拿破仑的形象创作了《第三英雄交响曲》,而我国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很多根据具体的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创作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将《第三英雄交响曲》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感受《第三英雄交响曲》情感的同时,深刻体会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乐感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4.联系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學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音乐教育所培养的审美情趣与抽象思维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性格。

以教学《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根据歌曲中苗族人民对家乡的歌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之美,升华对家乡的情感,从而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家乡之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家乡,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

5.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理解和学习难度较高。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单向讲解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音乐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不能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阻碍了音乐学科的长足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视频与图片的方式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知识,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京剧行当”时,笔者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给学生播放了集图片与视频为一体的包含传统文化知识的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民族音乐是人民思想的体现,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通过民族音乐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文理想与价值观。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科学融入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嵘《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明日》2019年第50期。

[2] 樊国林《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5期。

[3] 陈珊迎《浅谈高一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北方音乐》2017年第37期。

[4] 牛琴、刘晓娟《基于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川江号子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20年第5期。

[5] 叶伟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证研究: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时空》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