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盐民间谚语走进课堂

2020-12-13 08:49王晗
关键词:海盐谚语民间

王晗

摘 要:建镇千年的海盐,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谚语。海盐民间谚语极具地方文化特色,是历史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课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式学习,调查海盐民谚的现状,整理民谚校本教材,探索民谚传承方式。课题依托语文教学,拟确定七个研究主题,经过搜集、整理、学习等过程,引导学生应用、传承海盐民间谚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关键词:民间谚语 拓展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 文化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32

在海盐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这些谚语是海盐方言的一部分,是海盐特色文化体系构成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们要保护学习传承这一遗产。基于此,学校把“海盐民间谚语”作为浸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了校本拓展性课程。

一、采用固、活双态方式,有效传承“海盐民间谚语”

(一)“海盐民间谚语”固态传承方式

1.“海盐民谚”拓展性课程教材的内容

民间谚语的语句文本在急剧流失,学校将海盐民间谚语引入课堂,课题组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谚语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搜集和整理,初步形成了“海盐民间谚语”拓展课教材,收录了澉浦流传的438条民间谚语,囊括了气象、地理、节气、劳作、品行、天文、养生、治家、餐饮、交际等10大类别。

2.“海盐民间谚语”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内容

传承和保护民谚,首先需要将谚语收集、整理、归类,进行“固化”保护,科学合理地进行还原、修复与改造,保存谚语的“原真性”和“整体性”,避免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变,让其以文字的形式原貌流传下去。学校“海盐民间谚语”就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实践活动的拓展课程,以一系列研究主题为拓展活动载体,为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地方民谚的魅力,享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研究者在对学校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与地方谚语的现状作调查分析后,拟确定七个研究主题,作为“地方民谚”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内容:追溯海盐民谚起源、了解民谚现状、搜集民谚、整理归类、学习民谚发音、研习民谚修辞、探究内涵。

(二)“海盐民间谚语”活态传承方式

谚语的传承更需要有人进行“口传式”的“活态”传承,基于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利用手机app、网络短视频、校园广播、绘制卡通漫画等来传播民间谚语。

只有順应时代的变化,才能传承。在数字化背景下,应当探寻一条借助电子媒介的方式来传承的当代民间谚语的传承之路。通过这些方式生动、立体地传播谚语,即“活化”谚语。学生通过这种轻松欢快的方式认识和接受了谚语,加深了对谚语的记忆。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才能脱口而出,让民间谚语得以活态传承。

(三)“海盐民间谚语”拓展课程实施前后,学生了解海盐民谚情况调查

民谚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发展变化的,且总是沿着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向前进的。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推广,现在很多海盐本地的孩子已经不会说“土话”了,对海盐的民间谚语大多没有听说过,能口传民间谚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二、依托语文教学,多元拓展“海盐民间谚语”

学校将海盐民间谚语引入课堂,课题组教师探索提炼了“澉娃学民谚”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谚语教育教学活动。从课程开发到语言活动全面推进“澉娃学民谚”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澉浦民谚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探究澉浦谚语的无限魅力,传承澉浦地方民间文化。

根据课程内容,我们研究确定了学期选修主题、内容,并安排相应课时,按照预期课程目标进行有序授课。

第一学期

选修主题:1.对海盐民谚的认识2.了解海盐民谚的现状3.海盐民谚的分类4.本地方言发音的特点,民谚的读法5.海盐民谚大闯关。

选修内容:1.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谚语”,追溯海盐民间谚语的起源;2.对现今流传的谚语进行交流,感受海盐民谚的现状,知晓海盐民谚的基本内容;3.用本地方言清楚地说出民谚,对本学期所学海盐民谚的效果进行反馈。

第二学期

选修主题:1.气象类民谚的意思与运用;2. 交际类民谚的意思与运用;3. 节气类民谚的意思与来历4. 海盐民谚的修辞表现形式;5. 创编新海盐民谚。

选修内容:1.学会15条气象类海盐民谚;2. 初步学习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3.能自主创编4个类别的新民谚。

拓展课程实施策略

(一)课程拓展的时机

1.依托“随堂课文”实时拓展

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源于文本,而进行拓展,才能使民谚物尽其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的时机,进行拓展,这样能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依托“日积月累”有效拓展

新课程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可利用资源很多,教师要精心选择和本单元“日积月累”主题类似、形式相近的民谚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主动拓展、对比学习中学会迁移运用,积累更多语言材料。

3.依托“其他课程资源”开放拓展

除教材中出现的谚语教学内容外,在语文其他的课程资源中,如《单元评价》《课堂作业本》《词语手册》《课外阅读链接》中也有谚语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搜集类似民谚,进行课下拓展。这样的拓展为学生假设了桥梁,打开了学生拓展的视野,给学生课外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课程拓展的方式

1.“专家”请进来

拓展的内容为地方民谚,所以在发音上也要用土话说才生动有趣,原汁原味。为了使乡音更纯正,拓展内容更准确,民谚解读更全面,课堂教学可以请老教师、乡土文化研究人员为孩子们讲解。既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积累纯正的乡音俚语。

2.“小先生”显身手

“专家”不是每堂课都可以请来的,而且课堂也需要动态的生成,拓展给学生的内容,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本地的孩子也在平时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知道些地方民谚,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积累。既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关注地方民谚,又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3.“手机”用起来

“海盐民间谚语”就是我们身边的资源,触手可及,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这些资源。比如,给爷爷、奶奶录段教我们说民谚的视频,把妈妈和爸爸教育我们随口而出的民谚记录下来。这些生动的资源带到课堂,教学应该更新颖,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三、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完善拓展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显著特点是让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在评价校本课程时,有必要考虑教师的态度、行为以及实际的收获。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中的实际收获,如有的教师在开发课程的同时使自己补充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有的教师通过课程的开发实践形成了教育科研成果等。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出勤、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参与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终结性测评等情况,评出该门课程的学习等次,评价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二)通过拓展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型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在“海盐民间谚语”拓展课程学习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时,要从问题出发,以探明问题为主旨,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教师在授课时指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何制定研究方案。

鄉土文化进入学校开展的拓展性课程,在近几年形成了一股热潮。丰富的教学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对民族智慧的传承都赋予乡土文化蓬勃的生机。研究者认为,可以利用恰当的教学时机,把这一文化瑰宝拓展到学生语言积累中。目前相关研究还没有资料呈现,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是一次全新尝试。用土话说海盐地方谚语,满足孩子的兴趣,丰富积累内容,传承方言特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从而激发孩子爱家乡海盐的情感。

参考文献:

钟舟海《客家谚语的修辞特点》,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

猜你喜欢
海盐谚语民间
粗海盐
粗海盐
海盐可可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谚语趣画
高人隐藏在民间
谚语趣画(一)